APP下载

论“开放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

2017-04-17贾兵强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贾兵强

论“开放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

贾兵强

“开放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讲授和课外实践、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放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的梳理,从授课计划制定和教学实践的运用,从课堂教学方式、成绩评定、小组选题说课、历史情景剧、专题讲座和QQ论坛等方面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推动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放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研究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然而,传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堂教学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机械地教条地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因为没有尊重或不够尊重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教育效果往往收效甚微。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了改革开放,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一、开放式教学在授课计划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方式和学时

依据我校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每学期教学周为16周,其中课堂教学13周,课外实践3周。因此,《纲要》课程每周2学时,2个学分,总计32个学时。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主,采用“3+2”教学模式,即用“3模块+2考核”的方式。

所谓“3模块”即课堂讲授由3个模块组成,包括教师围绕专题精讲45分钟,学生围绕专题研讨25分钟,师生围绕专题互动交流答疑15分钟。“2考核”是指学生成绩考核由2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为50分,期末考试为50分。同时,我们还辅以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媒介、社会实践等,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讲授与讨论、历史情剧、课堂辩论、小组选题说课相结合。同时,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进行客观地全面剖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课程成绩考核依据、评定方式方法及权重分配

成绩评定采取结构记分,平时考勤、课堂实践活动、历史情景剧、课外实践调查成果、书面开卷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其中考勤至少要点名3 次,全勤不加分,缺课一次扣5分,缺课两次扣10分,缺课三次平时成绩为0分。

成绩权重分配:个人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对于课程论文选题以“原创、超前、科学”为原则,避免学生进行简单复制粘贴,强调学术规范以及对不端行为的惩处,对于字数不做硬性规定。对于学生自行申报优秀课程论文的同学,除根据表2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和老师评定均达到良好以上且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报告不能超过25%,否则视为剽窃或抄袭,取消优秀评定等级。

表2 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由于是《纲要》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再加上我校是以理工科院校为主,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助于新媒体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益探索和改革,通过课堂、QQ群、微博和微信相结合起来,建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尝试提高教学效果。每学期,根据上课学生专业和学科背景,我们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既要把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内容讲出来,又要适当扩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具体来说,开放式教学在《纲要》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小组选题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一定场合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理论,探究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案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并从其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讨的教学研究活动。[2]《纲要》课程除了密切关近现代史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外,从小组选题说课方式入手,着力于改变已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力图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上课学生专业、兴趣和爱好,在学生自愿结合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分组,每组选组长1名,小组成员在7~10人。学习小组根据课程内容和自己兴趣,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查找资料,准备材料,进行说课,时间15分钟左右。每组选题内容上报后,老师审核通过后,组长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准备课题内容,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说课时间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近年来,学生选题说课主题都是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纪念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锻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开阔视野,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如2015年结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革命烈士纪念日”和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内容,同学们以“抗日战争胜利及其意义”“抗战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南京大屠杀”等为题,进行课堂宣讲;2016年结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西安事变80周年”和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同学们以“遵义会议”“长征精神”“三大主力会师”“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等为题,呈现历史经典片段。

(二)历史情景剧

“鉴史杯”历史情景剧是《纲要》开放式教学的大胆尝试。通过历史情景剧实现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开辟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又丰富了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既学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实施项目带动课程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贯穿课程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2016年《纲要》课程以“重温近代史,传承中国梦”为主题,分别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刑场上的婚礼》、《永远的一二九》、《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等10个参赛剧目进行汇报演出,把我们重新带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现场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这10个剧目都是经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行政班级遴选并汇演、课堂展演、初赛、半决赛预赛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剧目,又在任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历经多次排练,反复磨合之后,走上了今晚的赛场。无论是历史情景剧剧本内容、服装、造型,还是同学们的演出水平、团队配合等,都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和感觉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与激励。同时,通过历史情景剧大赛,让历史生动起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史实的求知精神。参演《狼牙山五壮士》的同学说:“五壮士与日寇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深深教育了我。他们为了抗战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要向他们学习,要经常想想五壮士跳崖的壮烈情景,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失去宝贵生命的遇难同胞。同时,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示: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汲取了奋进力量的中华民族,将以稳健自信的姿态迎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三)专题讲座

所谓“专题讲座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讲座方式进行课堂教学。[3]这就要求在《纲要》教学设计方面体现“精”,突出重点、难点、热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体现“新”,围绕各专题,以教材所述内容为基本史实,结合社会关注热点问题,选取和补充大量书本外的内容,组成专题讲座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纲要》教学实行开门办学的模式,邀请校内外同仁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解读和前瞻性探讨。如针对习惯表述“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的说法,结合近代史最新研究成果,我们邀请社科院专家给学生做《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厘清红军长征的里程数和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场非常前沿讲座,也是质疑探究精神在课堂学习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针对网民对201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致敬老红军》和《继往开来军旗红》节目中涉及到“朱光斗老先生是否是红军身份的质疑”,我们邀请校外专家给学生做《红军的由来与发展——兼谈朱光斗身份》报告,由“朱光斗是红军老战士还是老文艺兵”话题展开,从“红军的产生”、“红军建制的形成与发展”和“红军的历史地位”入手,向同学们详尽讲红军的发展历程,并回答同学们相关问题。

(四)QQ论坛

网络学习共同体(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共同体。[4]由于 QQ 群的网络课堂学习具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列表和学习资源的特征,通过群论坛、群共享和群邮箱的方式进行内部的交流讨论。[5]因此,“互联网+QQ论坛”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讲授不足,而且还可以延展学习空间和课时,学生参与线上讨论积极性很高。

《纲要》课程QQ论坛,实行群名片实名制“学号+专业+姓名”,聘请5~6名责任心比较强、熟悉网络技术的学生兼任群管理员,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己选题、自愿参加、自主讨论,主持人总结”的模式进行线上讨论。QQ论坛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月初周一晚上8:00~9:30进行,时间90分钟。每次QQ论坛选取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可以自选2~3话题展开充分讨论。QQ论坛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约法三章”即明确要求学生遵守国家相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不能出现不当言论和抹黑政府的言语,尊重同学观点和陈述。

举办QQ在线论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和积极性,围绕“鸦片战争与近代社会”“洋务运动与近代化”“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国共合作及其展望”“毛泽东与‘土地革命’”“抗战神剧何时休”“解放战争与历史伟大转折”“开国大典”和“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等主题内容展开,在讨论中学生提出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QQ论坛内容涉及近现代史的很多关注的话题,基本契合90后大学生关注科技领域热点和难点。

当然,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在《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思考。由于我校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加上专业课、实验、课程设计等繁重的学业,本科生对《纲要》课程的学习远没有对专业课重视,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教师既面临着自身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又不得不激发“打酱油”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上课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课堂理论讲授还是实践教学活动总会有少数人不太配合,敷衍了事。再如,现在很多高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中,特别重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分数,但受制于课程的特点且都是大班上课,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对《纲要》课教师的评价相对弱于专业课教师,常常出现教师劳而无功的现象,不被学生认同、不被学校认可,使得《纲要》任课老师没有职业自豪感。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开放式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步伐,基本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纲要》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新华社,2017(2):27.

[2]叶惠良.论说课[J].教育探索,2005(1).

[3]马若义.专题讲座教学法的实践和认识[J].池州师专学报,1996(4).

[4]钟志荣.基于 QQ 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5]疏凤芳.基于QQ群的网络课堂交互特性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7).

[6]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15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放式’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

贾兵强(1976-),男,汉族,河南汝州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近代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新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