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区生态教育的调查
——以S市区中小学为例

2017-04-14曾宇辉邓春林

关键词:文明校园生态

曾宇辉,邓春林

韶关学院,广东 广州 512005

生态保护区生态教育的调查
——以S市区中小学为例

曾宇辉,邓春林

韶关学院,广东 广州 512005

生态教育是提高生态意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了解当下生态保护区生态教育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选取了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调查。S市区的中小学切实开展了生态教育,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受到自身重视不够、教育方式单一、政府投入不足以及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建议实施如下措施予以推进,主要包括: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活动;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生态校园,重视环境育人;奖罚严明,完善制度建设。

生态保护区;生态教育;生态文明

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强大推动力。S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建设区、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研究和调查该区域中小学的生态教育,不仅能加快生态区的生态建设步伐,而且对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S市区生态教育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为了了解S市区中小学生态教育状况,本课题组针对S市区中小学设计了关于生态教育的问卷调查,在市区中小学发放了500份问卷。与此同时,还对部分中小学师生、区教育局、林业局、旅游局等各类群体进行个人访谈、集体座谈、旁听会议以及实地考察等。尽管此次调查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在调查领域、调查人数和调查内容方面全面掌握了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现状,因而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建设受到普遍关注

对环境保护、生态危机的了解和关注,是开展生态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从调查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市区中小学学生了解生态的途径和渠道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但都懂得生态常识,当今网络的广泛运用,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据调查,32%的学生了解生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师的指引,29%的学生是从网络、广播、视频等媒体上知道,20%的学生则从路标、指示牌、横幅和学校墙报等相关宣传中获得,还有19%的学生通过报纸、杂志或者相关资料知晓。由此可见,生态已逐步走进师生的视野并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生态知识可以丰富他们的品格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他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生态教材系列化

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广东省根据教育部关于生态与环境教育的发展要求,适应不同阶段中小学生不同的认知规律,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生态文明教育》,共四册,每一册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习进程。[1]同时,S市也编撰了《粤北生态丛书》《粤北与环境》等,使生态教育系统化和规范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S市在中小学生态教材编写方面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第一,在设计上,强调和突出生态教育的基础知识、现实案例、活动体验;第二,在形式上,有儿歌、故事、游戏、图片,以及各种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活动;第三,在内容上,则在整体生态教育的大背景下,展现S市的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从而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具体使用时,同样也有独到之处,各学校会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材。如中学七年级使用的《粤北与环境》,注重感性与形象,强调生态基础知识的灌输;九年级统一使用的《生态文明教育》,侧重理解、思考和分析,使不同阶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

(三)生态行为表现良好

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主要指学生的日常生态习惯和公益性生态保护活动等,这是衡量一个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的生态行为是否文明,关系到学生个人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生态教育是否有效,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否能够有序推进。通过对中小学学生10项日常生态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所调查的中小学学生生态行为整体状况良好,每项的达标率均在90%以上。其中,在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浪费水电和公众场合抽烟4项指标中,达标率高达95%以上,说明绝大部分中小学学生生态意识较强、珍惜生态资源、爱护校园环境。

(四)生态教育设施不断改善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生态教育的重要条件,为了加强学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各中小学积极争取资金。2014年1月,某中学主动向区人民政府提出生态校园建设方案,成功筹措配套资金10万元,对学校地理室、生物园、生态宣传栏、教室黑板进行优化改造,拓展了生态文化长廊,方便了生态教育和宣传;2014年5月,在地方高校的积极组织下,各级政府投入资金2.5万元,为各小学配备了一批分类垃圾桶、生态教育指示牌、温馨提示语以及宣传语横幅等,改善了学校生态教育的基础条件;2015年3月,某中学向区生态文明建设办提出申请,筹措资金38万元,改造并建设了植物园、生态基地、生态宣传室,增设了电子教学设备23台,生态画室1个,图书室1间(内配各类生态图书300多册),同时增加了校园绿色植被,为生态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器材和场所。

二、S市区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查得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本区域中小学校大胆创新、积极行动,其生态教育水平逐年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缺欠与不足。

(一)对生态理解不深刻

生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据我们调查,部分教师认为全面而深刻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没有必要。他们认为,一方面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并非那么紧迫;另一方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因此,一些中小学对生态教育没有明确的达标要求。其实,生态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既涉及国情教育与资源保护教育,同时也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教育。很显然,他们对生态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致使学生对生态的理解不全面。

(二)生态教育方式单一

中小学的生态教育不仅取决于校园生态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及校园环境的规划水平,更有赖于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及生态活动的丰富性。据我们调查,市区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时候,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对于营造生态教育课堂的氛围,通常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手段和策略,因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除了课堂教学,很少有教师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挖掘可利用的生态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或普及生态知识,即使有也大多流于形式,并非实实在在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成效一般。[3]

(三)经费投入不足

为了打造生态城市,S市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医疗、卫生、环保等方面都有建树。但是,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基础建设方面,资金依然紧缺或存在盲点,很多项目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甚至拆东墙补西墙。例如,原计划在某中学筹措20万元资金建造生态园,但由于后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方案“流产”;原计划对某小学重整校容校貌,增设环保垃圾桶及生态宣传标语和横幅,但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以至于该小学至今仍是杂草丛生、垃圾乱堆。

(四)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重视应试教育的今天,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劣,考试无疑成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所调查的中小学中,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很多学校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教育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的生态行为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很多学生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因而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薄弱。相反,对于积极维护校园生态文明的表现,学校也没有实施相应的奖励与表扬。

三、推进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显然,上述种种现象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对此,作为政府、社会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义务、有责任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精神,积极探索生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生态教育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教育体系,还难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生态教育意识。[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教师角度来看,他们在发挥自身劳动价值,致力于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文化学习与生态素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文化成绩好并不代表生态认知能力强。学生自己要培养生态意识和理念,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如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校园生态基础设施和植被,爱护生态实验室器材和工具,积极浏览相关生态网站,广泛阅读生态书籍,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地参与生态活动,遵守学校相关生态制度和纪律,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生态修养的好学生。

(二)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活动

生态教育重在方式,贵在实践。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和策划不同类型的生态教育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如开展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书法比赛、摄影比赛、写作比赛和视频制作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获取生态理论知识与生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借助节假日如“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活动,尤其是到校园附近或野外开展各种不同的生态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生态观光旅游、接力游戏等。[5]在中小学开展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态世界,提高实践能力。

(三)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投资力度

中小学生态教育在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还需要强化政府的导向功能。政府要将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要建立起目标明确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尽可能开辟校外生态教育基地,如为学生免费开放花卉公园、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广场等社会公共资源,使学生切实走进大自然,解决校园内部生态条件不足的问题。[6]此外,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校园生态基础设施,适当规划宣传窗、生态园、地理室和生态图书馆的布局,及时而有效地开展生态教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使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而且可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教育,共同提高生态文明教育质量。

(四)建设生态校园,重视环境育人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是将生态文明认知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校园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生态校园不仅可以净化学习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宜人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建设和保护优美环境的创造力,也可以唤起学生肩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建设校园环境,学校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作,扩大校园花草树木的种植面积,增设富有特色的石壁雕塑,在草坪、花簇和树枝上添加关于生态文明的标签、警示语或横幅,从而营造充满书香味道的生态教育氛围。[7]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班级卫生轮流岗位,定期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清洁和美化。

(五)奖罚严明,完善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更需要有一套管用的制度体系,使人与生态在一个规则的框架内活动。首先,要建立奖励机制。大力支持校内学生、环保社团组织或班级集体,鼓励他们作为主体积极开展公益性环保活动,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如生态文明班级、生态文明社团和生态先进个人等。其次,要制定惩处条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不遵守学校生态制度或破坏校园生态基础设施者,轻者发出警告,重者应实行相应惩罚或劝退处理。再次,要实施评比制度。保护环境,应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要对各班级卫生保洁等各类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最后,要建立生态档案。[8]学校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生态文明档案,记录学生日常生态行为,并作为其考核和评比的重要依据。

[1] 陆荣胜.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小学生态教育[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 郭进辉,周政华.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策略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0(2).

[3] 李德顺.广东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调查及开发建议[J].防护林科技,2011(6).

[4] 高明华.论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 石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1).

[6] 岳建军.中小学校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7]邬泽富,杨俊仙.〈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策略研究〉成果报告[A].广东省教育学会.广东省教育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东省教育学会,2011.

[8] 马晓昕.华南学校中学生生态教育调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1.

Investigation on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Take schools in S city as an example

ZENG Yuhui,DENG Chunl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512005 China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people'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cult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a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new situations and changes in ec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we select some schools to conduct field investigation.Althoug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 city earnestly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has made impressive achievements,there are still some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in the further success of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such as inadequate attention,single educational styles,insufficient investment and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approaches.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including improvement in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overall qualities,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styles,various educational activities,reinforce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investment,construction of ecocampus and environment-based education,strict reward and punishment and improvement in system.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ecological educ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曾宇辉(1963-),男,湖南洞口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地方治理;邓春林(1968-),男,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地方治理。

韶关市社科项目“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之道”;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中基层政府的权责配置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WTSCX098)的研究成果。

2017-10-13

G63

A

(责任编辑:刘北芦)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