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的财务金融专业建设之研究

2017-04-14刘彤阳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金融

林 龙,齐 岳,刘彤阳

1.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2.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的财务金融专业建设之研究

林 龙1,齐 岳2,刘彤阳2

1.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2.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通过对当前财务金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当前高校财务金融专业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就业导向不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等问题。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三方面提出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建设规划,进而为推进“十三五”背景下高校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财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一、引言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革新将引导人才培养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高校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金融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专业化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金融人才,对各大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国家经济的战略规划,提出当前背景下财务金融专业面临的挑战、发展的现状及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财务金融专业的建议,进而培养出符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财务金融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储备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通过研究发现:一是当前高校财务金融专业尚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部分高校偏重会计学,部分高校偏向金融学,没有真正把握财务金融的专业定位,进而无法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教学体系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了解理论知识,但缺乏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结合运用的能力;三是就业导向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面较窄;四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财务金融建设方向,指出高校应强化专业理论教学、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提出教学行政管理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财务金融专业建设要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学行政管理效率,进而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新时期财务金融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完成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它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极大的动力。“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均为我国高校培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的高素质财务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人才,财务金融专业建设亟待优化和革新。

财务金融作为金融类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公司理财、投资学、经济学、企业税务与筹划、财务会计、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等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财务筹划、投资理财设计及风险防范等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财务金融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也不断提高,主要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公司财务主管方向,负责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用、税务筹划等;二是银行、基金、证券机构,负责金融产品的设计、研究及投资。当前正是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对高校培养专业化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金融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财务金融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金融专业建设尚存诸多问题,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下,对财务金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当前财务金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会计专业与财务金融专业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划分,使我国高校在财务金融人才培养中积累的经验较为匮乏。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在培养财务金融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准确的专业定位是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由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与财务金融专业较为接近,我国高校对财务金融专业的定位有些偏向于会计,有些偏向于金融。无论偏向哪一种,都无法培养真正的专业化的财务金融人才。偏向会计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不如金融专业学生,偏向金融使得学生的会计处理技能与会计专业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对财务金融专业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一些企业也将财务金融专业定位为与会计学相似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在财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会计教学,导致学生对宏观金融的把握不够,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财务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体系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财务金融是应用型专业,较强的实践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体系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明显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针对目前的经济问题,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才,例如针对基金、券商和股权交易所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式等。这些都为财务金融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需要高校培养具有扎实功底、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调整教育体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实践需求相匹配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些高校的财务金融课程体系过于单一,教材大部分照搬西方教材,未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和宏观政策,导致其毕业生未形成具有充分实践导向的知识结构体系,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社会对财务金融人才的需求。同时,教材更新不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最新的财务金融实践成果。部分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可否认财务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一味地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势必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不明确

当前社会对财务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但由于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无法从事真正与财务金融专业对口的岗位。大部分财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从会计、出纳等做起。其职业选择大部分倾向于会计学专业,这样就导致了财务金融人才的缺口。一方面这是由于学生不能将所学真正应用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缺乏明确的就业导向,财务金融专业的学生缺乏去相关财务咨询公司、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工作的意识,导致大部分学生就业面较窄。因此,学校应当给予学生明确的就业导向,进而扩大其就业平台。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金融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有待改进。例如,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效果欠佳。针对此问题,各大高校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其变得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启发性和实践性。

四、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建设规划

(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应是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办学重点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培养公能素质。近年来,“老鼠仓”等丑闻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因此“十三五”规划下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公能素质是将公之精神、公之襟怀与公之能力综合在一起的道德素质,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首先,要拥有致力于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公之精神,其次,要拥有一颗胸怀天下的心,即公之襟怀,最后,才是公之能力。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注重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仅仅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无法真正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强化专业理论教学。财务金融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设置的,是为培养高级理财人才而设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级财务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现代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理论、金融学理论及投资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所以财务金融专业建设应该依据企业需求不断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其他综合能力。

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要求教师一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如在讲授专业某一专题之前,实际了解和阅读此专题的相关文献,并把文献列表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陈述和讨论,并指导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进而证明或深化该专题的研究;二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在课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引导学生了解学界的不同观点及可能的新变化,尽早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三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其创新和独立的意识。

3.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所以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切实为学生提供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尽可能地减少高校人才供给和企业人才需求间的偏差,使毕业生能更快更有效率地投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中。

第一,通过与企业合作创立财务金融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与企业方合作设计模拟实验,如模拟股票投资、模拟企业投融资计划、模拟企业战略规划等。在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参加模拟实验,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联系和差异。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是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机会,使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团结合作及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可为合作企业员工提供校内培训机会,不断更新员工的理论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校企双赢的良性机制。第二,与经济学院、法学院及商学院的其他专业协同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创业大赛,在集体培养的基础上自行撰写商业计划书,然后通过路演形式筛选出优秀创业小组进行后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财务金融专业的科研后备人才,可采用组建一对多学术团队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教师可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科研问题,如挑选与课程相匹配的我国实际经济问题或者当前的热点话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要求同学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就该问题发表详细的个人看法。其次,教师可挑选其中见解较为突出的学生组建一对多学术团队,通过定期安排论文研讨等学术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性、创新性地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最后,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新问题,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以解决所发现的新问题,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种将教学与研究任务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正做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进一步提升财务金融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5.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使学生熟练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高校可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换的机会与平台,提高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进而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每年定期开展暑期自主赴外地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专业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团结合作、协调沟通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者,是构成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其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财务金融专业建设规划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建设一支知名度高、科研教学实践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具体建设思路与措施如下:

1.打造“十三五”背景下的应用型教师队伍。高校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打造应用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注重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行提高,优化师资结构,进而为“十三五”规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实现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2.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水平。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水平,才能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适应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升现有教师职业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包括:第一,每月定期开展专业教学研讨会,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交流心得,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通过其他课程所掌握或欠缺的知识,避免教学的重复或遗漏。第二,分批次组织财务金融专业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与教学活动的交流学习,以促进财务金融专业教师整体知识体系和职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海外博士,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

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是财务金融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教师了解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过程。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方式主要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走出去”是指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接受培训、实践锻炼和挂职工作。“引进来”是指每年定量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教师的科研工作既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扩充,也是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财务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科研和探索,紧跟国内外前沿领域的步伐,了解财务理论及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研究水平的具体方式包括:第一,鼓励教师主动申请国家级、省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并对获得国家级或市级教学科研奖项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二,根据教师职称高低安排每年必须完成的论文篇数,并对发表到特定等级期刊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三,鼓励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积极引导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方式建设寓教于研、科教融合的教学机制。

5.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财务金融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使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一方面,多媒体的适当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并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应用型财务金融专业的建设规划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电算化软件应当在教学中有所应用。由于财务金融专业较强的实践性,电算化软件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科研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管理建设

高校科学的教学管理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金融专业应从教学质量监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制定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1.建设公能素质教育体系。为了培养具有公能素质的财务金融人才,各大高校教学管理应当建设相应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公能素质评价体系,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其公能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公能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锻炼,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公能大讲堂,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教授或学者在校内举行讲座,与学生充分互动以激励学生,同时,可以对在公能素质培养方面做的好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奖励。通过公能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对于财务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建设方面,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财务金融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时,首先应当明确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基于此,以“应用型”为导向建立财务金融专业人才知识体系,进而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广阔性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目标之一,具体体现为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和协作素质,即培养具有符合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扎实,同时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财务金融专业人才。

3.教学质量监督。财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可以从课堂教学质量和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两方面入手,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监督,首先可以不定期派遣专人进行课堂抽查,考察教师是否按时上课、提前备课、认真讲授等;其次,考试环节要从命题、监考、评分三方面抓起,均采取教务处统一的规章制度;最后,每学期末开展匿名的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性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督,首先在选题环节进行抽查,保证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整体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明确的认识;其次,在中期时进行全面的答辩,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的撰写;最后,由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专门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最终的审核,确保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4.学生就业指导。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在寒暑期前收集并公布需要实习生的企业及相关资料,方便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春季和秋季招聘会时及时公布企业信息,配合企业组织校园宣讲会,进而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对每年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去向及就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以便于掌握毕业生动态并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予以明确的就业指导。

[1] 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学财务管理培养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2]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3] 马井静,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4] 王李.加强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民生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4(9).

[5] 岳大庆,周晓波.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J].财会研究,2013(5).

[6] 林荣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1).

[7] 林江湧,吴素梅,宋彩萍.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以上海高校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

[8] 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9] 陈家玉,李晓明,曹石珠,王晓萍. 普通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8(6).

[10]杨娜.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0).

[11]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

[12]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13]邵军,杨克泉.应用型会计人才专业建设探索——基于国际资格标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3).

[14]赵亚平,崔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及对策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4).

林 龙(1977-),男,福建平潭人,福建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教育等;齐 岳(1970-),男,河北保定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金融教育等;刘彤阳(1994-),女,内蒙古包头人,南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会责任基金的运作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AS160657);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4JJD630007):基金治理和基民利益保护研究;2017年度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我市教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2017-10-13

G40

A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应用型财务金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水利财务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