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教学捕捉生成

2017-04-14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式子圆锥合作

毛 宇

在数学这门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已成为常用教学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都要让学生合作,选择一个合适的课堂时机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实现高效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哪些时机适合用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把握时机发挥合作教学的真正作用,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连接点”,温故知新

数学前后知识连续性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带领学生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在讲解之前,我先出了一道题目:有9、6、3三个数字,结合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式,按照这个顺序在这三个数字之间添加运算符号,并计算出结果。题目布置下去之后,我让学生互相讨论,最终学生写出了以下式子:9+6-3=12;9+6×3=27;9+6÷3=11;9-6+3=6;9-6÷3=7;9×6+3=57;9×6-3=51。在这些式子中,有学生对9+6×3=27和9+6÷3=11这两个式子提出了异议,认为也可以先加减后乘除,得出的结果就应该是45和5这两个值。于是我引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进行乘除运算后进行加减运算,想要得出45和5这两个结果,就需要加上一个括号,即(9+6)×3=45和(9+6)÷3=5,只有这样,才能先进行加减运算后进行乘除运算。我通过链接已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受阻点”,引导探究

由于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排除疑难。

记得在教学“圆锥的表面积”时,由于圆锥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图形,有的学生没能真正的理解。因此,我提供纸张给学生做圆锥模型,让学生在8分钟内动手实践测出它的表面积。许多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时间十分紧张,倘若不跟其他学生合作很难完成,于是便主动结组完成这次实践。我观察到学生之间都能相互协作,有的拆分,有的测量,有的计算,彼此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最终,大部分学生都成功测出了圆锥的表面积,也让学生对圆锥的构造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通过分工合作,成功地解决了难题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提升点”,鼓励分享

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

例如,教学“乘法法则”时,在学生已经了解结合律、分配律和交换律这三个定律之后,我出了一道这样的计算题:25×16,对于这道题目,有的学生将16变为4×4,式子就变为25×(4×4),然后利用结合律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将式子变成25×(6+10)再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还有的学生将25变成5+20的形式代入式子中进行计算。学生所用方法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得出了正确答案。之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并探讨哪种方式的计算更简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使得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正确捕捉合适的课堂时机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教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式子圆锥合作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用一样的数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三九变九三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