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集群推动甘肃低碳经济的发展

2017-04-13姚丽娟

生产力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业群甘肃集群

姚丽娟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基于产业集群推动甘肃低碳经济的发展

姚丽娟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低碳经济是甘肃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形式,将深刻地影响甘肃产业集群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甘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甘肃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分析了甘肃低碳经济在生产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共生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甘肃;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一、引言

产业集群和低碳经济互为基础,不可分割,产业集群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可以助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低碳经济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梳理,笔者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鉴于此,本文将尝试在探究低碳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低碳经济和产业集群存在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甘肃在产业集群的潮流中是如何推动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方面对全面建成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用产业集群理论对甘肃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进行构想和设计,使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甘肃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在生产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共生中推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集群为甘肃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甘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立法工作、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提供理论支撑,为甘肃立足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产业集群与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

产业集群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体系为低碳经济奠定技术基础,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1]。低碳经济既为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为集群内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使得产业集群结构的“碳结构”和“碳指标”得以优化和降低;低碳经济在催生一个新型经济体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从全局上看长期影响着甘肃的产业集群。因此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产业集群和低碳经济一脉相承,产业集群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组织载体,低碳经济深刻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可见产业集群和低碳经济互为内生、互为动力,产业集群是企业空间组织的内生化结果,而低碳循环发展则是产业集群的内生化结果。

三、甘肃低碳经济推进的紧迫性分析

(一)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且利用率低下

甘肃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大,资源消耗量大且利用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所以甘肃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典型的重工业化和粗放型特征,甘肃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是高耗能、重污染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与资源构成较大压力。甘肃以全国排名倒数第五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低水平组”。近年来,甘肃虽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是甘肃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这种现状在今后20年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而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很大的危机,储量贫乏、过度消耗必然会造成能源的严重不足,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还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单一的资源利用方式

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甘肃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主的非循环资源利用方式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单一的资源利用方式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全国31个省市中,甘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指标居全国倒数第五位。目前,甘肃的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等重点资源型城市或矿区,均面临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白银公司铜的服务年限仅剩5—8年,铅、锌各15年左右;“镍都”金川公司镍、铜资源服务年限分别为40年和30年左右,酒钢集团铁矿石服务年限为40年,玉门石油服务年限仅为13年左右。这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将受到资源不足的强力制约。

(三)甘肃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甘肃生态环境现状日趋恶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匮乏;脆弱的地表结构造成土地荒漠化持续扩展、草原退化日益加剧、滑坡泥石流威胁不断,植被覆盖率低[2]。目前,甘肃生态环境的总体特征仍然表现为总体恶化、普遍脆弱、长期不稳定。造成甘肃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生态环境长期持续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等。二是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有“五滥”即滥垦、滥牧、滥伐、滥采、滥用水资源,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而甘肃的工业尤以重工业为主,化工、冶炼企业主要集中在兰州、天水、金昌、嘉峪关等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多,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大气、水质、生存空间造成严重的污染,河流水污染加重,城市污染加剧,重工业污染源污染突出。另一方面机动车尾气严重超标,汽车档次低下,加重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四、思路与对策研究

从产业集群与低碳经济的关系来看,培育和提升传统产业群,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群是破解资源能源和技术瓶颈、加快甘肃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传统产业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群,推动甘肃低碳经济发展

1.培育和提升传统产业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低碳工业产业群,如石油化工产业群、高新有色冶金产业群和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低碳农业产业群;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低碳旅游产业群。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与《甘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新能源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生物医药产业群和信息技术产业群等新兴战略产业群[3]。

3.传统产业群的生态治理。针对甘肃传统的有色、冶金、电力、石化等支柱产业都是资源、能源和基础材料消耗的重点行业[4],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甘肃传统产业集群发展应该由无治理和末端治理走向生态化循环治理的道路,即由纯粹不治理和对集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物进行集中综合治理走向“资源—生产—流动—消费—再利用”的“经济和环境”双赢的治理模式。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5],以集群创新为动力,不断延伸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使上游的资源瓶颈和下游的环境治理等生态问题得已解决,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集群发展和创新能力,不断改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

1.地方政府做好导向工作,积极引导产业群发展。如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发展的产业政策,为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网络,并不断强化政府推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责任意识;不断完善科技服务支持体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育集群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创新网络优化过程,促使集群不断升级。

2.不断完善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框架和规划体系、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碳汇减碳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6]。

五、甘肃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全球气候剧变,世界各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热门话题。甘肃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关键时期,在甘肃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背景下,甘肃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紧紧围绕低碳国家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低碳创新型省份的构建

甘肃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抓重点的发展方式和抓关键的战略方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全面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出一条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来适应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开拓和实践,甘肃在推动节能减排,水污染综合整治和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创下骄人成绩,显著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二)有利于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甘肃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但甘肃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仍然呈现出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经济发展弊端,“三低一小”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时甘肃工业结构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结构偏重,能耗偏高,重工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应从源头推进生态发展,就得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实际行动。因此,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化成“高能效,低能耗,少污染”的新模式。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最佳选择,采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城市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增长,相反通过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将使现有的钢铁、石化、有色、工程机械、生物制药等重点支柱产业升级发展[7]。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极大地扩宽甘肃经济发展道路,提升甘肃经济的竞争力,加快甘肃新兴工业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攻坚战。与此同时,对甘肃的一些战略性新型产业起到巨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在促进甘肃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引进先进低碳技术增强甘肃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先进的低碳技术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动力,为甘肃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在全社会实现低碳经济绝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不懈的坚持努力。有资料表明,欧盟等重要国际组织将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地区提供特许贷款和援助。如欧盟已同意援助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以便产生规模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在关键领域促进专有技术的交易和专业化服务[8]。因此甘肃应与国际接轨,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的低碳经济体系,有效地引进国际低碳新技术,有效利用国际融资,增强低碳发展能力。

(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产业集群和低碳经济理论通过对甘肃低碳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甘肃低碳经济发展紧迫但减排收益大、减排前景广阔、区域技术合作潜力大。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但发展潜力大,为甘肃以产业集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和培育战略性新性产业群,破解甘肃资源能源和技术瓶颈,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传统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为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同时,“生态立省、集群发展、低碳循环、高效运行”模式的提出,为甘肃立足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思路。

[1]齐建国,2007.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J].财贸经济(11):3-9.

[2]冷淑莲,冷崇总,2007.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11):3-9.

[3]董锁成,李泽红,李斌,等,2007.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5):14-15.

[4]马继民,2010.低碳背景下甘肃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5):199.

[5]胡兆光,2009.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电力之路初探[J].中国能源(11):34-36.

[6]李建建,马晓飞,2009.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6):23-25.

[7]丁敏,2010.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开发研究(5):133.

[8]姚丽娟.甘肃生态低碳城镇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D 校对:L)

F127.42

A

1004-2768(2017)04-0011-03

2017-02-28

甘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市碳承载率研究”(1310RJZA035);2013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低碳经济视阈下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13A-057);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支撑基金资助项目(ZC2012012);兰州交通大学金川公司预研基金项目(JCYY2013014);“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兰州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姚丽娟(1975-),女,甘肃武都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城市化建设。

猜你喜欢

产业群甘肃集群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甘肃卷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