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高校工会构建服务教职工体系研究
2017-04-13钱程
钱 程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工会工作研究】
协同视角下高校工会构建服务教职工体系研究
钱 程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建立健全服务教职工体系,创新服务教职工思路载体是高校工会组织履行工作职能,切实维护和发展教职工权益的重要举措。面对长期以来高校工作组织和服务体系行政化、娱乐化、模式化和碎片化等问题,须运用协同视角,从技术创新、分类指导、引入竞争、多方协同、完善网络五个方面提出建立智慧化、专业化、多维化、效能化和长效机制的服务教职工体系的路径选择,以满足教职工各个层面、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协同视角;高校工会;服务体系
中国工会十六大提出,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群众组织特点优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要注重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主动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推动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要切实维护和发展职工权益,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需求,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服务职工体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差异性、社会性、渐进性等特点。[1](P29)当前,多数高校工会组织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起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教职工体系,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高校教职工的价值观念,学习、生活方式,交往形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学校工会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升,日趋多元。对此,高校工会组织须从协同视角下,通过多方互动与合作,构建起结构合理、运作科学、管理有效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为满足教职工各个层面、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获得感。
一、高校工会服务教职工体系现状及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工会组织及服务体系行政化
工会组织行政化根源于制度性设计,是体制衍生出的结果[2](P12),工会作为连接党和政府与职工之间的纽带,自上而下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具有作为国家工具的国家属性。同时,又自下而上传递工人要求,具有作为工人组织的社团属性,是双重职能。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政治功能性大于社会功能性。高校工会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工作方式方法都存在“行政化”和“机关化”现象,其组织运行和事务活动的开展往往会受到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等业务工作的影响和制约,甚至要求服从和让步,缺乏工作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具体工会工作开展和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党政指令的干扰,在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时存在妥协、失语和缺位现象。长期的行政化使工会组织不能充分履行其应有的职责,服务体系运行不畅。服务体系“唯上”的指导思想和“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运行方式也使工会活动停留在学校层面和工会干部表层,脱离了院系基层工会组织及广大教职工群众。
(二)服务体系领域和内容娱乐化
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是高校工会的根本宗旨,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素质等是其主要职责。围绕宗旨和职责,高校工会组织已基本建立起了服务教职工体系,但是由于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和边缘化,工会服务的领域和内容仍旧较多的局限在文体活动、教育讲座、慰问联谊等“福利型”、“文体型”方面,并且多已形成制度和特色。涉及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援助帮扶、学习培训等领域的内容还不够突出,更没有形成机制,甚至在一些高校工会流于形式。服务领域和内容的局限性使得广大教职工对于工会组织及服务体系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娱乐化”、“项目化”,而不是“维权化”、“产品化”。
(三)服务体系管理和服务模式化
我国高校工会组织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长期以来其运行模式和服务形式打上了行政工作方式的烙印。与政府一样,采用的“管理行政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不尊重工会组织的特性和运行逻辑,依靠行政权力,采用行政命令等手段来管理工会组织和建设服务体系。移植“管理行政模式”管理工会的直接结果导致了工会的行政化,具体表现为工会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和服务形式的模式化。如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通知公告发动组织活动,以指标推荐评选先进优秀,以文化活动纪念重大纪念日,以体育活动倡导身心健康,可以说是千校一面。并且活动的开展和服务的安排多还是依赖传统模式的网络、电话、短信等线下平台和渠道,在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微时代”,这种传统的服务渠道和模式已经无法做到与教职工的实时交流互动,也无法满足广大教职工价值多元的需求,使工会工作和服务体系失去了吸引力、感召性和实效性。
(四)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碎片化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在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学校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制定了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等各类规划并能延续实施。而对于工会建设和服务教职工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工会建设目标模糊,缺少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多数高校的工作建设和服务体系的运行方式更多的仍是“任务型”和“事务型”,碎片化开展工作和服务,不成系统,做不到常态,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阻碍着服务体系这个整体系统最大功能的发挥。服务教职工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恰恰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考虑,协同发展,长期建设。
二、协同视角下高校工会建立服务教职工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技术创新,打造服务教职工智慧平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创新是破解工作难题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不仅是党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工会工作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当前,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受其影响,人们的理念,交流沟通和学习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和智能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组织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打造服务教职工智慧平台,构建“互联网+”和“智能+”服务教职工体系。
智慧平台的建设要以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向导,以教职工的体验为核心,从基础数据平台和智能服务模块两方面着手。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要做好广大教职工精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做好动态管理和数据维护。智能服务模块的建设,要以基础数据平台为基础,一方面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提供例如生日祝福推送、健康监控等数据增值和精准服务。另一方面要围绕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市场机制和协同创新,和社会各界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服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和推出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模块,由服务模块组成平台构成系统,并做到“可组合”、“可视化”、“菜单式”,便于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
(二)分类指导,提高服务教职工专业水平
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不同学科间的显著差异性,二是大学组织结构的松散联合性。[3](P27)高校教职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明确的专业方向。其职业有鲜明的特点,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具有复杂性和研究性,工作成果具有独特性和滞后性。在校内,广大教职工会根据岗位和身份、学科和专业、地缘和年龄等自然形成多个不同类别的松散的亚群体。他们既有物质和生理的需求,也有关怀和尊重的需求;既有休闲和娱乐的需求,也有个人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需求;既有对传统和历史的怀旧,也有对创新和时尚的追求。同时,高校工会组织承担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和教育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和发展等职能。
面对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的教职工群体以及工作组织的多项职责,单一的、标准的服务体系难以满足教职工的需求。必须要考虑服务的性质和类型,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实施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协同各方的力量,定期开展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建立职业化的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学习型工会组织,以应对专业化的服务需求。对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要运用协同的理念,对于学校层面无力提供优质服务的领域,比如法律援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引进社会化的优质资源和运作方式,让专业的社会机构和组织承担专业的服务,提供专业的服务产品,并形成品牌和特色,以提高服务教职工体系的专业化水平。
(三)引入竞争,提升服务教职工体系绩效
竞争机制是以竞争作为导向、运转和动力的机制体系,它拥有相当的能动性,是促进组织有效运转的关键。现代公共服务供给理论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机构来提供。”高校服务教职工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履行工会职能,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满意度。如果工会垄断了公共服务的供给,那么由于没有了竞争的对手,就会导致服务供给成本的提高、资源配置不当,导致市场失灵。高校工会组织要努力去除行政化的弊端,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受益对象,在服务教职工体系的建设中引入社会竞争和优质资源,有效促进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历程也证明,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果。从外部关系看,服务职工体系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服务职工体系不仅是工会组织自觉承担一部分从政府转移出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措施,也是工会自己向社会购买服务、发挥工会组织特长优势、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举措。[4](P12)从内部管理看,工会服务一直面临着标准、评估等难题。高校工会组织要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思维,在管理决策中减少行政意识,以市场化的机制引入竞争和评估。一方面要逐渐将工会服务产品化,在服务品牌选择和产品竞争过程中定制标准化服务,获得清晰的定价标准、可以预期的服务质量和可行的评估办法,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和优化服务产品。同时,要研究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制定考评指标和内容,邀请管理方、服务对象和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共同对服务产品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引入服务的续聘、奖惩、取酬等挂钩。通过考评结果的运用,激发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竞争意识,激励服务产品供给方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个服务体系的绩效。
(四)多方协同,构筑服务教职工多维体系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工会服务的主体,在校教职工人数也不断壮大。在庞大的教职工队伍中,来源构成、岗位身份、专业学科、学历职称、性格年龄、身体状况、发展目标在不同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广大教职工对于工会服务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多种多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多;同时对于在服务层次和类型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且各类需求还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
服务职工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单一视角来解决系统问题难以奏效,必须转向协同视角,协同视角下的服务体系建设实质上就是针对高校教职工服务需求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高校工会组织不能仅依赖自身的力量,要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理念先导,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互动与合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职工多元需求的内在驱动机制,推进工作社会化和多维化。一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工会与政府部门、校级工会与院系工会的联系沟通和协作机制,形成协调配合、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的校内外大维权、大帮扶、大服务工作格局,增强服务体系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向社会购买成熟的服务项目,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竞争中,拓展服务的领域和渠道,以满足广大教职工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五)完善网络,形成服务教职工长效机制
高校服务教职工体系要求结构合理、程序严密、运作科学、管理有效,不仅包含体现工会基本职能,满足广大教职工需求的服务平台和产品,还包含学校对服务体系的政策制度,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管理与评估等超越具化为物态层面的内容。只有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和网络的建设,才能形成服务教职工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形式的同时,学校层面要将工会改革发展工作与学校综合改革“系统协同”,加大对工会服务教职工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和增加稳定的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并形成制度和文化。在此基础上,要开放服务领域,拓宽渠道,积极引入市场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和社会力量支持,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
工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还要根植于广大群众,将广大教职工作为需求和服务的主体来对待,高校教师的特点已经决定广大教职工对于服务的需求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因此,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不能实行计划经济时代的“配给制”,而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自由选择权。同时,要把经常性、普惠性服务与项目式、订单式服务结合起来,并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语言和新媒体技术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引领思想,组织活动。通过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流程的简化和服务效能的提高,增强工会组织和服务体系的传播力、吸引力的凝聚力,形成服务教职工体系的长效机制。
[1]卢召民,关于新形势下构建服务职工体系的思考[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1).
[2]刘元文,工会组织行政化的生成机制与改革前景[J].工会理论研究,2014,(2).
[3]江赛容,服务行政模式,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4]舒文雯,构建服务职工体系:工会组织的新作为[J].工会信息,2014,(4).
(责任编辑:张慧琳)
A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System of Serving Teaching Staff in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ies from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on
Qian Cheng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serving teaching staff system and creating relevant service work thought carrier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ies to perform their function, protect and develop teaching staff’s rights. But all along, some problems exist in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s and service system, like administerization, amusement, stereotype, fragmentation, etc.. In order to satisfy all-level, multiple and allround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staff,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utilize collaboration perspective to establish wise, professional, multidimensional, efficient and long-term mechanism path choices for serving staff system under five aspects of technology creation, classified guidance, competition introduction, multilateral collaboration and internet improvement.
collaboration perspective;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ies; service system
本文为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工会、教代会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协同视角下高校工会建立教职工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6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412.6
A
2095-7416(2017)-01-0048-04
2016-12-04
钱程(1981-),男,江苏洪泽人,理学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