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论探讨和路径设计

2017-04-13张森年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教职工全程

张森年

(上海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701)

【工会工作研究】

高校工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论探讨和路径设计

张森年

(上海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701)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工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高校工会要深刻认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自身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同时更要从工会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探寻路径,精心设计;找准位置、厘清职责,适位而不越位、尽职而不失职,真正发挥其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工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指示,也是对全国高校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望。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应从工会自身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探寻路径,认真谋划,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工会责无旁贷的职责

从高校工会的性质和职责来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全程育人”是时间视角维度,强调的是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两个基本过程:其一,从入学到毕业,即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过程;其二,从起床到就寝,即每天的学习、生活过程。“全方位育人”是空间视角维度,强调的是地点。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校学习期间所处的所有地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其教育,有有声之教,即言传;有无声之教,即身教;有显身之教,教职员工的耳提面命、以身作则;有隐身之教,即环境教育,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隐身之教并非无人之教,人只是匿身其后而已。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高校工会只有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工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所承担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工会的直接体现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开宗明义宣布:“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根本任务所决定,高校设置的所有的组织机构、高校中所有的教职员工无论在何种岗位,都必须围绕“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工作。对此,《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和明晰的阐述:“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德育工作的责任。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发挥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着眼教育,从严要求,注意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有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都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励和教育。”

高校工会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机构,高校之职亦即高校工会之职。因此,高校工会也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工作,唯此才能体现和彰显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2],中国工会下辖的高校工会,则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教职员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在绝大多数的高校工会中,几乎全部的教职员工都是它的会员。成员之心即组织之心,成员职责即组织职责。故此,“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所当然是高校工会不可推卸的职责。

(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工会的建设职能在高校工会的具体体现

维护、建设、参与、教育是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对此做了明确表述:“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工会的这四项社会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第七条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3]高校工会的建设职能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教书育人,通过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教师要发挥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4]如同工矿企业的工会参与生产、经营一样,高校工会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是工会职能在高校职能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质上只是对高校工会履行高校核心职能的进一步重申,对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强调。

(三)“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工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体现

《中国工会章程》指出,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据此,高校工会理所当然是高校党组织联系全体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从工会的四项职能来看,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最根本的抓手就是“建设”职能的切实履行。在工会的四项职能中,“建设”职能能够很好地将工会的“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加以体现。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生存之本,也是学校党组织的工作主线;教书育人是全体教职工的生存之本,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通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工会使学校的生存之本和教职工的生存之本同时得到了巩固,在实现党的期待的同时也使教职员工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党心与民心共同搏动、党情与民情一体相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体现,工会真正发挥了“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对于工会组织来说,必将大大增强它的生机和活力,大大增强它在教职工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四)高校工会具有“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是高校工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高校工会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这种优势是由高校工会组织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一特殊性就是高校工会所具有的“全员入会”性质,亦即高校工会组织成员的全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高校中所有的教职员工,包括干部和群众,都可以加入工会,成为工会会员。

工会会员在高校的全覆盖,意味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都是工会会员,履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既是每一位工会会员的份内之事,自然也是工会组织的份内之事。从这一点来说,工会在推进这一工作时理所当然地会获得广泛的支持。此外,相对于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工会来说,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资方(企业主)无权入会,从而使工会具有了限定入会性质。而高校属公办性质,国家委派的领导干部既是职工又对教职工行使管理权,并有权入会,享有会员同等权利。从工会维权职能的履行来看,存在维权针对方缺位的问题。但从推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来看,双重身份的领导干部会员,亦可称之为强势管理者会员的存在,则有利于整个育人工作的推动和开展。

二、高校工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路径设计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高校工会认真分析自身特点,精心设计推进路径。教育、激励同举,培德、育能并重;精心打造温馨的“教工之家”,着力加强自身组织、思想、作风、能力建设。

(一)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增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他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他殷切希望广大教师要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5]高校工会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5],真正领悟“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对总书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回答和实践响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意义,进而以高度的自觉,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业之中,做到不辱“师”命、不辱使命。

(二)要立足岗位,明确自己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所担负的职责

在高校工会中,每一位工会会员(教职员工)无论处于何种岗位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责任人。工会组织要帮助每一类会员,明确自身所在岗位的育人职责,切实发挥不同岗位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教职员工个体来说,“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体体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师要站好课堂,切实履行“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熏陶和精神滋养”[5];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严格、人性化的管理,培养学生公平、公正、遵规、守纪的道德意识和良好习惯;服务人员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培育学生敬业、奉献、感恩、惜福的美好品质……各司其职、各尽职守,教书育人并行,言传身教合一,让仁爱的教育之光充塞学生成长的时空。

(三)以先进典型激励教职员工,以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师德高尚的老师。他们对三尺讲台心存敬畏,视教书育人重如山。他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学生“意有未喻”时,“委曲告之,而未尝倦”;遇学生“问有未切”时,则“反复戒之,而未尝隐”;看到学生勤奋好学,“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每每“忧形于色”。有时疾病缠身,如果有学生前来请教问题,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自己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5]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一心扑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上。高校工会要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尤其要注重宣传身边的典型,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立榜样、树典型等教育方式属于有形教育,在做好这些有形教育的同时,高校工会还要善于将这种有形教育转化为无形教育,即上文所说的“隐身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当代一切先进典型崇高精神的高度凝练,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高校工会要将劳模精神渗透进校园文化的各要素之中,让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浓郁的劳模精神的三春氤氲,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沐浴到润物无声的道德春雨,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为此,要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在符号文化要素上的体现,让青年大学生在校园内随处感受到劳模的注视,随时受到劳模精神的熏陶;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在校园活动文化要素中的体现,让劳模精神激励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对课堂文化要素的渗透,用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学生、启迪学生、鼓舞学生;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在校园制度文化要素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真正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在校园精神文化要素中的体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总之,通过劳模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全面渗透,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数量庞大的“隐身”育人之师。

(四)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育人之德、育人之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同时他又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5]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同时具有育人之能和育人之德。育人之能和育人之德的形成,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修养和锻炼,同时也离不开教育和培养。“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5]。因此,高校内部的各类组织机构,包括工会在内,都要承担起对教职员工“教育”和“培养”的任务。工会可结合自身特点,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德育能的群众性活动,如开展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先进报告团、观摩学习、参观取经、评比表彰等等,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工会也应该为教职员工德、能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师德的自我修养、育人之能的锻炼提高,绝非教职工“自我”的事情。修养需要资粮,锻炼需要机会。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是师德养成的沃土。高校工会要多多为教职员工提供提升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机会,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人文知识类的学术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组织教职员工游览和参观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名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教职员工推荐阅读书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他们免费发放一些经典阅读材料。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形式,为广大教职员工师德的提升、能力的提高供给能量之源。

(五)多措并举,精心打造,让“家”的温馨成为激励教职员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不竭动力

中国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要真正成为职工之家。高校工会要真正成为教工之家。成为“教工之家”,就是让广大教职工对工会有一种家的依恋、家的情怀、家的温暖。家是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地方。工会作为“教工之家”,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心全意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家是可以倾诉、可以分享的地方,工会作为“教工之家”,要感同身受地了解教职工劳动的艰辛,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面临的忧难;要全面总结“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经验,及时宣传教职工的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和所取得的骄人业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主人翁的荣光,从而进一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家是养精蓄锐、不断获得扬帆出海能量补充的地方,工会作为“教工之家”,在协调各方帮助解决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后顾之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帮助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实现,确保“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获得持久的动力资源和恒久的人才资源。

教职工对工会所产生的“家”的感觉,说到底就是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感。正是这样一种“家”的感觉,使得他们将个人与集体、职业与事业、当前与未来联系到了一起,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使自己的理想得到了提升、精神境界获得了升华。

工会要承担起“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责,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时要注重工会干部的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方面,要重视基层工会组织机构的完善,设立专门科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与校内相关部门协调“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能力建设方面,要注重工会干部相关素质的提高,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文化知识;懂得协调要领,懂得育人之道;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在其位、负其责、尽其力。

高校工会是高校中具有特殊性的职能机构。一方面,它比一般职能部门管的事多,管的人众。另一方面,它所承担的基本职能几乎都和其他职能部门有交集。认识这一特殊性,工会在履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责时,要做好和其他相关部门、相关(院)系的协调和沟通,明白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开展工作的方式。工作中既要防止担心“耕了人家的田”而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同时也要防止撇开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而越俎代庖。找准位置、厘清职责,适位而不越位、尽职而不失职,真正发挥其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EB/OL].中工网.http://www.workercn.cn/16da/28245/201310/06/131006134838843.shtml.2017-08-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EB/OL].社保查询网.http://www.chashebao.com/shebaotiaoli/16439.html.2017-08-23.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jywx_9332/20100121/t20100121_443625.shtml.2017-08-23.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Path Design of "Full Course and All-round Education"of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y

Zhang Sennian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speech deliver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should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at "full course and all-round education" is its own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e unions’ work, to explore a path, carefully design; identify the location, clarify responsibilities, keep proper position but not offside, and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full course and all-round education".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Full Course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ZDA00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四个全面’与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研究”(项目编号:2015BKS002)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立项课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工会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路径设计”(项目编号:2017GHL22)的终期成果。

D412.6

A

2095-7416(2017)05-0016-05

2017-08-17

张森年(1956-),男,安徽天长市人,哲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勇波)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教职工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