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4-13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例数复发率优质

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营口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0)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宝华,周贺,焦玉荣

(营口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辽宁 营口 115000)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天数、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复发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卧床天数、住院时间、复发率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比上实验组稍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方式,优质的护理在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有效地缩短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复发率,但不能明确提高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循环系统的危重疾病,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发作常常无先兆,在静息时也可发作,死亡率很高。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力衰竭 、休克 、心律失常等情况[1]。其常见并发症有:室壁瘤、心脏破裂、动脉栓塞等。若采用错误的护理方法以及未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能引发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2]。根据临床经验,高质量的护理往往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情况,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3]。将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有男57例,女34例,梗死情况为前壁梗死,合并传到障碍的有3例,平均年龄(62.38±5.33)岁;对照组有男52例,女39例,合并传导障碍的有5例,平均年龄(64.12± 6.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传导障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精神病、严重心律失常、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腹症、急性心包炎等疾病[4]。

1.3 方法 (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解除疼痛、双联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溶栓、降脂、抗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抗休克、抗心衰以及PCI等。(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卧床休息、低热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吸氧、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3)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每名护士分别管理6张床位,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观察及记录患者病情,予以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分管床位,使护士更加完整地了解患者的疾病诊疗经过,及时的发现问题,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配合治疗;管床护士主动征询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讲解患者的疑问,避免纠纷;进行疼痛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可以适量使用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皮肤性状,按时翻身,避免出现褥疮;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护士协助患者进行洗漱、二便、进食等日常活动。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卧床天数和住院时间。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5分,≥3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患者人数)× 100%。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为:显效为胸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见效为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变化好转;无效为胸痛症状不变或加重,心电图无好转。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见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患者进行的复查或为期半年的电话随访,记录复发例数,计算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天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卧床天数为(2.13±1.45)d,对照组为(4.89± 3.87)d;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08,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76±0.45)d,对照组为(11.44±0.82)d;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1337,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例数分别为90例和82例,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8.90%,91.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21,P<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复发的有14例,复发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发的有30例,复发率为32.97%。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33,P<0.05)。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91例中,显效33例,见效38例,无效20例;对照组91例中,显效29例,见效34例,无效28例。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效果,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09,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坏死所致的疾病。患者发病往往是有冠状动脉的基础病,继而出现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等,导致冠脉营养的相关心肌严重缺血所致。患者发病时多有胸骨后剧痛、发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并有白细胞计数达(10~20)×109/L、心肌酶的升高以及心电图的病理性变化[5]。该疾病常常起病急骤,相应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很大影响。常规护理往往只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常规护理显现出了不少弊端。该病患者常常只认识到该病的严重性,并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自身疾病,可能表现出焦虑、恐慌、烦躁、悲观的情绪,患者家属往往也很紧张,这些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本就是不良因素,可能使疾病加重[6]。

优质护理能够给予患者良好的病区环境,减少负面情绪,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护士在与患者的互动交流中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身疾病,这往往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医疗质量,提高疗效。此外,优质护理能够全程、系统的掌握患者病情,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疾病规律,便利疾病的诊疗[7]。在对危重患者的监护中,优质护理能够更加及时、可靠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突发的症状,帮助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再者,优质护理增加了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机会,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诊疗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中,优质护理相较于普通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复发率,但是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面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方式,优质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缩短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1]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18(4):4-5.

[2]刘晶晶.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56-158.

[3]于晓宇,代倩,程淑群,等.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3): 277-286.

[4]张萍,陈芳芳.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90-92.

[5]裴凤群.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117-118.

[6]刘金艳.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62.

[7]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92

猜你喜欢

例数复发率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更正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