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2017-04-13刘辉齐放程显丹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难治性

刘辉,齐放,程显丹

(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2)

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刘辉,齐放,程显丹

(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一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随机分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及泼尼松等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神经电生理参数及面神经功能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神经电生理参数改善,其也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面神经功能评分增高,其也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有效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选择。

针刺;隔姜灸;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效果

面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瘫痪[1-2],严重威胁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临床治疗主要以维生素B及激素治疗为主,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观察和研究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随机分两组;试验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7±1.8)岁;病程2~6 d,平均病程(2.6±0.5)d;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1.7)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2.6±0.6)d。入组标准:(1)患儿均符合难治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3];(2)患儿及家属均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治疗同意书;(3)患儿无药物过敏体质;(4)患儿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外伤性面神经损伤;(2)中枢性面瘫者;(3)药物过敏体质者;(4)腮腺肿瘤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炎;(5)患儿或家属未签署治疗同意书;(6)患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强的松片10 mg,口服,每天3次,服用7天后逐渐减量,予维生素B12针0.5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10~14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风寒外袭经久不愈者选翳风、合谷、太阳穴位,而风热外袭经久不愈者取外关、风池、合谷穴位,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可加用牵正、足三里、合谷等穴。闭目皱眉困难加阳白、四白,鼻唇沟浅加迎香、水沟,口角歪斜加地仓透刺颊车。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30号0.5~2.5寸毫针,通过辩证运用泻法与补法运针,以患儿针下出现酸麻感为宜。同时给予老姜切成直径3 cm,厚约2 mm的拨片,在其中心穿刺呈小孔并置于针刺的针尖上,以温灸架固定相应穴位上端进行艾条悬灸。以患儿局部感到温热舒适、皮肤红晕为宜,严密观察患儿情况,谨防晕针或烫伤。

1.3 观察项 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神经电生理参数及面神经功能情况。疗效标准[4],(1)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显效:症状及体征、面神经功能大部分改善;(3)有效:症状及体征稍有改善,但不明显;(4)无效:症状及体征未变化或加重;神经电生理参数包括潜伏期和波幅,面神经功能采用面神经临床简易评定表评估[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46例患儿中痊愈28例(60.9%)、显效9例(19.6%)、有效7例(15.2%)、无效2例(4.3%),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46例患儿中痊愈12例(26.1%)、显效13例(28.3%)、有效11例(23.9%)、无效10例(21.7%),总有效率为78.3%。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

2.2 神经电生理参数 试验组患儿治疗前后潜伏期分别为(3.53±0.74)、(2.36±0.32)mS,波幅分别(0.68±0.32)、(1.32±0.43)mV。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潜伏期分别为(3.52±0.75)、(2.97±0.41)mS,波幅分别(0.68±0.30)、(0.79±0.26)mV。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神经电生理参数改善,其也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9.84、8.10,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t=7.95、7.15,P<0.05)。

2.3 面神经功能 试验组患儿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别为(21.7±4.6)、(38.6±5.2)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别为(21.5±4.7)、(32.1±4.9)分。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面神经功能评分增高,其也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16.51,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t=6.17,P<0.05)。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临床上威胁患儿身体及心理健康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又称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其分为周围性及中枢性,前者多于外感邪气有关,后者多因脑部血管意外,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受外感邪气侵袭,常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甚至面部疼痛等不适,该疾病大部分可治愈,仍有少数患儿可迁延不愈而形成难治性面神经炎。面神经炎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主要以营养神经、激素抗炎等为主。相关学者研究发现[6],面神经炎直接发病机制是面部HSV-1感染,采用强的松、维生素B族可减轻面神经水肿,解除神经压迫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该疾病中医发病机制主要为风寒或风热侵袭面部经脉,经久不愈可发展为经络不和,气血痹阻[7]。治疗上主要采用行气活血、温经活络为主,针刺治疗若无艾灸辅助,则祛除湿寒强度不佳,温煦经脉的力度和效果常不佳,难治性面神经炎多属于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可取足三里及颧髎等穴,以扶正祛邪通络[8]。针刺可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改善神经、血管局部微循环,结合艾灸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的目的,生姜配合艾灸有助于驱邪散寒、调和营血[9]。

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78.3%,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神经电生理参数显著改善,其也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面神经功能评分增高,其也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有效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10]。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的优势:(1)患儿临床有效率高;(2)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3)标本兼治、安全性高;(4)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小儿难治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有效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邹惠庆.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7):167-168.

[2]方勇明,游浩鹏.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285-286.

[3]赖斌,焦琳.热敏灸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2(5):84-87.

[4]万意佳,宣丽华.粗针神道穴平刺与传统针刺治疗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2(4):152-154.

[5]王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50

[6]冉传生,胡万生,孙建兵,等.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5(4):1-4.

[7]刘世芳,王建.急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4,14(02):96-97.

[8]范卫星.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108例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6):45-46.

[9]龚燕.太阳穴双针透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5):359.

[10]李春雨,马玉琴,金龙涛,等.灸罐温通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12):1665-16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30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难治性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