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7-04-13万冰何雯陈铭民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胃穿孔溃疡性修补术

万冰,何雯,陈铭民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研究

万冰,何雯,陈铭民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探索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溃疡性胃穿孔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住院基本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从手术基本情况、住院基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时间等都比对照组早,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治疗费用比对照组少,手术切口、术后疼痛评分吧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比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感染少,盆腔粘连少,患者治疗费用少,恢复早,安全性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胃穿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比疗效

胃穿孔发病多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发病原因多是因为胃溃疡患者暴饮暴食而引发的[1]。溃疡性胃穿孔发病机制是溃疡加剧后穿透肌层、浆膜层,进而穿透胃,导致患者突发上腹烧灼性疼痛,随病情变化扩至整体性腹痛。为了缩短溃疡性胃穿孔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减少患者术后且看感染,本院对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胃穿孔患者随机选取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排出胃癌、肝、肾、肺病变、心、脑血管疾病、溃疡既往症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1个月都没有服用任何治疗溃疡的药物,将所有患者以基本资料差异不影响研究结果为前提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实验组男25例,女24例女,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1.64±5.95)岁,急性21例,亚急性19例,慢性9例,胃前壁穿孔19例,胃后壁穿孔23例,胃幽门穿孔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0.97±3.58)岁,急性22例,亚急性20例,慢性7例,胃前壁和后壁穿孔各20例,胃幽门穿孔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相关检查后进手术室,平卧插入导气管并进行全身麻醉,主刀医生在患者腹部选取3个位置进行切口用以插入镜头、手术操作和引流管插入,利用腹腔镜相关手术器械操作,清除腹腔的残留物探查穿孔位置后,通过手术操作切口进行体内缝合后覆盖大网膜结扎固定,引流管固定后缝合其他两个切口,术后注意抗感染和预防并发症;对照组进行开腹修补,所有患者都是进行了单纯穿孔缝合,没有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3];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基本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4];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基本情况,包括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1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是(83.61±15.47)mL,手术时间是(47.23± 5.64)min,手术切口平均是(75.64±8.15)mm;实验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是(36.18±11.35)mL,手术时间是(20.56± 4.29)min,手术切口平均是(12.48±3.69)mm,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住院基本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2.14±1.17)d,住院花费平均是(6 631.25±541.34)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7.69±2.51)d,住院花费平均是(9 508.46±830.22)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是(30.14±10.09)min,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和盆腔粘连,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是(2.17±0.1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是(18.34±3.16)h,出现3例伤口感染,1例盆腔粘连,术后疼痛评分是(4.52±1.69)。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疾病中,胃溃疡的发病率低于十二指肠溃疡[6]。胃溃疡病情加剧后容易发展成为胃穿孔,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不同时间症状表现不同。刚发作时患者多是体温下降四肢发冷,面色蜡黄或苍白,呼吸急促,但是发病1~2 h后患者的以上症状缓解,这就容易影响患者来医院检查诊断,穿孔12 h后患者仍然没有采取救治措施容易发生细菌性腹膜炎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休克。胃穿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7]。

胃穿孔目前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主要治疗对象是检查后穿孔小,病情较轻,诊治及时的患者,是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胃液渗漏,利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从促进穿孔自动闭合,达到治愈的效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通过穿孔缝合甚至胃大部切除进行根治[8]。本院开展本次研究,是通过对比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效果,甄选高效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方法。本次研究中,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49例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修补手术。研究结果为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是(83.61±15.47)mL,手术时间是(47.23±5.64)min,手术切口平均是(75.64± 8.15)mm,实验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是(36.18±11.35)mL,手术时间是(20.56±4.29)min,手术切口平均是(12.48± 3.69)mm;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2.14±1.17)d,住院花费平均是(6 631.25±541.34)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7.69±2.51)d,住院花费平均是(9 508.46±830.22)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是(30.14±10.09)min,没有出现切口感染,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是(2.17±0.15)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是(18.34±3.16)h,出现3例伤口感染,1例盆腔粘连,术后疼痛评分是(4.52±1.69)。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住院基本情况以及恢复情况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溃疡性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时,手术切口小,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恢复时间,减少了患者住院花费[9];手术对患者腹腔内部其他器官组织影响少,安全性高;盆腔冲洗彻底,减少了术后盆腔粘连的发生;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时,手术切口大,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恢复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住院花费多;腹腔内缝合线、纱布等残留物较多,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发生盆腔粘连[10]。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比开腹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感染少,盆腔粘连少,患者治疗费用少,恢复早,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1]向长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2,18(32):81-82.

[2]王刚.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82例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3):97-98.

[3]何亚军.胃肠镜治疗15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8):59-60.

[4]杨友志.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8):84-85.

[5]李健.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11):48-49.

[6]王燕雄.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7):105-106.

[7]周广泉.外科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18):89-90.

[8]朱万里.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5):107-108.

[9]余铖.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25):100-101.

[10]张进,胡军.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9):93-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40

猜你喜欢

胃穿孔溃疡性修补术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