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2017-04-13陆峰均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信息技术目标

陆峰均

小学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阶段常常不太被人重视,甚至一些学校将这门课程转化为自习课,或上其他的课。新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及要求,给这门课程带来了新希望。现在全国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这门课充满生机,让信息技术的知识落到实处呢?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主宰,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期望学生能够根据教案的设定做出回答,学生也尽可能地配合教学需要,完成角色扮演,活跃的永远是那么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课堂,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以教学《键盘打字》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生正确的打字方法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根据学情特点,将学生简单分成三个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快速拼写英语单词,出错率控制在5%以内;中等基础的学生拼写英语单词的出错率控制在10%以内;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打字方法,不求速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进行打字方式的指导,然后,布置一个打字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练习打字存在不少问题,效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我有点着急,想给他们示范,但是我忍住了。我继续让学生自主练习,发现学生之间还会进行相互的指导,我很吃惊,也很高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一切,而是要相信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自由发展。

二、以人为本,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互助的愉快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互助合作,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每一个教师采用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每个教师都要关注的,就是科学的分组。其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我在分组的时候,三到五人为一组,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学习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一起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师生单线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为例。这一课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收发电子邮件。在上课之前,教师已经分好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任务写在黑板上:请说一说,申请电子邮箱的操作步骤有哪些?正确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又有哪些?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交给学生自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习优异者帮助后进者,从而得到了共同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要求各小组进行学习效果比赛,看哪一组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认为学生年纪较小,就不敢放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以人为本,明晰目标,确立探索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要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否则,学生只会成为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木偶,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能力来设定,并且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学生在完成各个小目标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

以《插入图片》这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word软件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在这个大目标下,教师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比如,插入剪贴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即将光标定位在图片要插入的地方,然后通过“插入”菜单,指向“图片”,再选择剪贴画命令,弹出了“插入剪贴画”对话框,再在对话框里的“图片”标签中,选择所需要的图片,再点击“插入剪辑”按钮,从而完成操作。接着是调整插入的图片,插入自选文件的图片等内容。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引导下,逐个完成,从而迅速地完成整个教学目标。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设定学习目标,从而把握住教材与教学的方向,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完成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四、以人为本,注重反馈,强化互动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的教学互动之外,课堂内外学生的反馈也十分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不太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一厢情愿地布置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教师对于任务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符,未做深入研究,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由刚开始的喜欢渐渐变得麻木,由最开始的想问到最后的不愿意问,甚至厌恶回答问题。“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不允许出现这种现象的。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难度、进度等,从而保证学生在反馈中得到教师、同学的回应,品尝到互动交流的喜悦。

《编辑文档》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word软件对文章的文字和段落进行修饰等。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问题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发言。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出古诗《咏柳》,一边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另一边是字体经过修改后的诗。教师提问:“同学们,哪一首诗更能够吸引你呢?”学生大都会说字体修改后的诗。教师通过直观可感的图片,直接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其不由自主地发出内在的感受。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会说,纯文字的诗更引人注目。教师也不要直接忽视,或者否定,也可以请他说说理由,并请同学对他的看法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接着,教师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掌握编辑文档的方法。在实践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比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替换不了。教师从学生反馈中发现学生没有选取全部的文字。因此,教师就这一点进行强调说明。学生的反馈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十分重要。而且学生反馈的形式多样,比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述、同学转述等等,不管哪一种方式,教师了解到后,都要重视,并且给予学生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从而节省时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更依赖于教师的勇于实践。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大胆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信息技术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