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团队结构层级及要素分析
2017-04-13王盟
王 盟
在国家“双创”政策背景下,我国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高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其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双创”的成效。为了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各高校纷纷成立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机构,开展相关的活动,推出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项目的申报者多采用了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笔者在指导的过程中却发现,绝大多数项目的团队形同虚设,往往是申报主持者随意加入几个好友组成,没有考虑团队的结构,这导致在项目前期的调研、申报书的撰写以及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发挥团队的协作作用而陷入只有主持者一人在行动的尴尬境地。那么在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中,怎样避免当前的“虚假团队”的状况呢?这就需要对高校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导创新项目的主持者按照创新团队的结构来构建其项目的团队,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协作力量,进而真正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团队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之和的理想目标。
一、基本概念概述
大学生创新团队。关于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关于创新团队,基于主体的不同,目前主要有高校的创新团队和企业的创新团队两大类。前者多等同于高校的科研团队,主要着眼于“以学术问题为纽带,立足科学前沿,围绕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队伍”,[1]同时这一队伍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科研吸引力和学术凝聚力”。[2]而后者“是根据一定的企业创新工作需要,由来自不同工作领域的各类人员组建而成”,该团队“必须具备高水准、多样化、配置合理的知识与智能结构,以及共同一致的奋斗目标,能够形成统一的行事方针与方法”。[3]虽然高校的创新团队和企业的创新团队由于任务的不一样导致其在多方面表现出差异,但作为创新团队还是具有一定的共性。那么创新团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杨晨认为,“创新团队的本质属性包括创新的使命、组织的独立性和项目化运作三个方面,同时它还具有目标定位的战略性、领军者地位的核心性和团队运行的系统性等特点。”[4]但是,大学生创新团队既具有创新团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个性。概言之,大学生创新团队主要是基于学术研究或实践训练为内容,以创新项目为平台而聚合在一起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创新项目本身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完成项目的团队成员具有满足项目复杂性的结构系统,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的组成需要按照创新项目本身的需求来组建,这就需要考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构成结构。
二、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层级和主体
研究者认为,“要完成一个创新项目要求创新团队具有核心层、支撑层和环境层的组织架构,创新团队的核心层主要承担创新项目的引导、协调、监控系统创新的任务;创新团队的支撑层主要是创新项目创新、项目运作过程的具体实施;创新团队的环境层主要承担创新项目信息、资源、保障等方面的任务。”[4]在具体的创新项目中,核心层、支撑层和环境层都分别对应着相应的主体,而每一层级的主体都需要按照该层级在整个创新项目中所对应的功能进行成员间结构的构建。下面拟从创新团队各层级成员间的关系结构、角色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维度来讨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
大学生创新团队核心层由于承担了创新项目的宏观领导的责任,其成员则为该团队的领军人物,包括团队的领导者、专业的把关人和创新思维的提供者等。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领导者往往是创新项目申报和运行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其对项目完成负主要责任,整个创新团队主要由他来组建和管理。大学生创新团队的专业把关人是该创新项目核心知识的拥有者,在创新项目中起着提供关键核心知识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新思维提供者主要为项目提供原创性的新观念、新想法,是创新项目保持创新性的主要源泉。大学生创新团队核心层的各角色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大学生创新团队支撑层主要承担项目的具体事项的运作任务,其成员主要包括知识的服务者和技术的服务者两类人才。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知识集中型和技术集中型占比最高,在这些项目中,知识的服务者主要是将项目所需知识按照团队核心层人员的要求进行搜集、整理,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加工,同时为团队其他人员获取和使用相关知识提供支持。创新项目的技术提供者主要是解决项目及团队在项目运行的各阶段所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为项目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由于不同项目所需知识和技术的差异,这就导致不同的创新项目所需的知识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是不一样的,同时,同一项目涉及的知识及技术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一个创新项目团队需要拥有项目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术的人员。
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环境层主要承担项目运行的外部保障任务,主要包括信息的提供、资源及其它条件的保障等,其成员包括各类信息收集员、文秘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关系协调人员等。信息收集员主要是对项目所需资料进行搜集、调查和整理。文秘人员负责项目运作过程中各类文书工作,包括各类申报表格的填写、提交,项目日常事务的处理等。后勤保障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的后勤工作。关系协调人员又称为公关人员,主要协调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工作等。
三、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分析
创新团队的结构,学界多有研究,谢科范等认为创新团队由角色结构、技能结构和权力结构组成。[5]李朝明等认为创新团队包括角色结构、权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激励结构。[6]刘加顺则认为创新团队由素质结构、关系结构和角色结构三方面组成。[7]但是,由于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特殊性,既有的创新团队结构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大学生创新团队。结合大学生团队建设的理论探讨和笔者在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团队组建过程中的经验,认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包括人口结构、角色结构、素质结构等。
(一)人口结构
在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结构体系中,人口结构主要指该创新团队成员的人口构成,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域结构。其中对大学生创新团队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等。
由于男女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大学生创新团队中充当不同的、互补的角色。Zeynep Hansen等人研究表明,在一个创新团体中,如果男性在人数和权力上占主导地位,则该团体的绩效要低于具有较好男女比例的团队的绩效。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男女成员的比例问题,同时在团队的核心层、支撑层和环境层都应该考虑合适的性别比例。
Kilduff、杨云香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创新团队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开展合作,对项目的绩效有较大的影响,年龄层次越丰富、结构越合理,项目的绩效越大。但是,大学生创新团队主要为年龄差不多的大学生组成,不容易充分组成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但可以通过其它人口结构的合理搭配来降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弊端。
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创新团队中需要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相互影响和激发,这样才能让具有多种不同的异质思维的人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观念。大学生创新团队在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环境的人融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团队成员全部或大部分来自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同一地域等。
(二)角色结构
创新团队的角色结构指“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所担任的不同角色而呈现出的结构形式。”[6]英国学者贝尔宾在《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一书中提出了团队角色理论,他认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由具有扮演不同角色的成员组成,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同时具有双重角色,既具有完成项目具体工作的职能角色,也具有实现团队高效运转的团队角色。在每一个团队中,至少需要执行者、协调者、鞭策者、智多星、审议员、凝聚者、完成者和专业师等角色。在一个团队中,只有角色齐全才能维持其静态平衡,但是当团队在运作过程中,一旦某一角色缺失时,还需要充当其他角色的团队成员能够迅速弥补缺失角色来维持团队的动态平衡,只有这样,该团队在角色结构方面才是较优的。
大学生创新团队在组建过程中也应该依照团队的角色理论来组建较为科学的团队。作为团队的组建者,首先应该根据项目的工作需求来确定工作职能,其次基于工作职能来确定职能角色,按照职能角色的要求来物色每一职能角色的人选。这就要求团队组建者在此过程中遵循团队角色的完整、明确和对位三个原则。团队角色的完整,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人承担,这样才能使团队的创新项目的各项任务有合适的人员来承担。但这也不是说,该团队的职能角色有多少就至少要找这么多成员,可以根据成员情况,让其中部分成员承担一个以上的角色。团队角色的明确,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职能角色分明,各角色在整个项目中具体承担什么样的具体职能是明确的,该职能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具体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团队角色对位,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组建者根据团队成员的各方面情况将其放在团队最合适的角色上,这样更可能使其发挥他的最大价值和长处。
(三)素质结构
创新团队的素质结构是指创新团队内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素质组合状况。[7]团队成员素质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经典的知识结构类型有宝塔型知识结构、幕帘型知识结构、T型知识结构和蜘蛛网型知识结构。其中,宝塔型知识结构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构成。宝塔底端的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位于塔顶的则是学科前沿知识;幕帘型知识结构是指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的要求,组织的个体成员又因所处的层次不同,所以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些差异;T型知识结构是指其知识体系犹如“T”型,其中“T”上的一横指知识的宽度和高度,“T”上的一竖指知识的深度;蜘蛛网型知识结构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中心点”,与其它相近的,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纽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左右驰骋的形如蜘蛛网的知识网。作为个体来说,大学生创新团队在招募团队成员时更需要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成员,但是作为团队整体则需要考虑知识的完整、异质和对位三个原则。任何一个创新项目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团队内要拥有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知识。这一原则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建者要根据创新项目的实际情况来招募具有相应知识的成员。团队成员知识的异质性原则则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在知识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样既可以形成团队完整的知识网络,也可以在互异的知识背景下促使团队创新的形成。团队成员知识的对位原则要求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已经拥有的知识能够满足团队项目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同时将其放入与其拥有知识所对应的岗位上去,充分发挥该成员已有知识的价值。
创新团队成员的能力结构主要是指团队成员所具有的能力类型和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任何一个创新项目需要项目成员使用不同能力来完成,这就要求创新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能力来满足创新项目对能力的需求。一般来说,创新团队主要涉及团队成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运算和推理能力、身体能力、执行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等。创新团队不同角色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核心层中的领导者主要需要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核心层中的专业把关人则主要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关键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核心层中的新思维的提供者则主要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调动其他成员创新的能力。创新团队支撑层中的知识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则主要需要较强的知识或技术,同时需要良好的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核心层成员意图的执行能力,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等。创新团队环境层成员根据角色的差异,主要应该具有调查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关系协调能力等。
通过以上对于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素质结构的分析,要求团队创建者应该充分考虑团队创新项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在团队成员的选择时既要考虑团队项目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同时也要考虑团队项目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团队高效的运转。
[1]孙和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优秀创新团队[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2):28-29.
[2]程勉中.论高等学校的创新团队建设[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2):116-122.
[3]许小东.R&D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1(1):50-58.
[4]杨 晨.创新团队内涵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6):395.
[5]谢科范,等.创业团队结构的三维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0(3):79-81.
[6]李朝明,等.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82.
[7]刘加顺,等.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研究[J].当代经济,201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