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立在严密知识论基础上的培根科学教育观

2017-04-13伍海萍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根人类科学

伍海萍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开创了经验主义哲学的新时代,他提出的科学归纳法,为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影响了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1]288-289马克思曾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他对知识和学问的论述打破了中世纪对知识的偏见,肯定知识的价值,并且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

一、培根的知识论及知识价值观

(一)培根的知识论

培根在《学术的进展》《培根论说文集》《新工具》《崇学论》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科学观,肯定了知识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名言最早是由他提出,虽然这句话在其著作中没有明确的出处,却也可以看出培根非常重视知识的价值。贝尔纳认为,培根首次充分阐述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获得力量的途径有密切的联系。[3]

培根生活的时代可以看作是神职人员和贵族主导社会的时代,当时狂热的宗教信徒们对知识持轻蔑态度,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才导致了被逐出伊甸园,所以他们认为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才导致了人类的堕落。然而培根对此认为是这些宗教信徒们没有抓住人们堕落的主要原因,而只抨击次要原因。在培根看来,人们之所以堕落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自然的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对于善恶有了自以为是的认识,急于摆脱上帝的命令。不过培根注重的是自然的知识,有别于善恶的知识。

培根指出,政治家轻视学问原因是他们认为人一旦掌握过多的知识,就有过多的慈悲之心,难以带兵打仗。[4]2-3关于政治家的偏见,培根用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这两位文武双全的人才,驳斥了政治家的观点。培根认为:“人类知识和人类权利归于一,要支配自然者必须服从自然。”[5]8由此可见,培根的知识已经从过去的神学知识过渡到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培根的知识价值观

1.论知识对人的价值

首先,知识可以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培根一直深信,人类统治宇宙万物的能力深藏在知识之中。在《新工具》中培根写道,“通向人类权力和通向人类知识的两条路途是紧相邻接,并且几乎合二为一”,[5]108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知识就是力量。他还认为,如果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在不同的事物中,掌握事物的相同点,就能够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其次,知识有益于个人的道德和品性。培根认为,人类的天性如禽兽一般贪婪野蛮,只有接受教条、服从法律、信仰宗教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使社会稳定。这些知识只有通过劝论、讲解和传教才能获得,也只有在获得这些知识之后才不会在受到惊扰之后出现混乱。他认为知识可以调解人类天性上所生出的各种矛盾,平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纷争,人们有了学问就可以摒弃原始的粗野凶蛮。[4]42知识可以促进人心的发展,也可以治愈人心中的病变。培根认为,除了知识和学问以外,再没有别的力量可以在人的心灵和灵魂内建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4]10

2.论知识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首先,知识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从统治者的角度,培根曾谈到如果一个君主接受了教育,他就会有广博的学识,然后在治理国家时从宗教、国家政策和道德等方面出发,他们就会避免犯大错,而不至于国家止步不前、人民生活困窘、甚至国家走向灭亡。培根还认为,武艺和文才就像人的体力和心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学问不但对文治和道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军事战略的发展也有相同的功效。[6]如果了解历史,在打仗时就可以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如果了解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一但有争执就可以充分利用非武力的力量。但是一个人的智慧并不能胜过长期积累的学问,正如一个人的财富不能拮抗大众的财富一样。[4]48从被统治者角度来看,拥有知识的人民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早期的西方一直持有性本恶观点,认为人若多学,便难以治理,所以部分封建统治者通过用宗教教条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乃至限制人们的行为。培根却指出:“学问使人温文儒雅,易于治理,而愚昧则只能使人粗野蛮横,易于叛乱”。[4]56知识可以使人自信、明理、顺从。培根认为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和拥有道德的底线,比愚昧地盲从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其次,知识可以促进科学的进步,进而改革社会。在培根看来,知识不再局限于学习古典著作,而是认识和驾驭自然的力量。通过学习古人的经验知识和观察自然,然后进行发明创造,可以间接或直接地推动社会的进步。[1]300农业耕种从两圃制到三圃制,缩短了休耕的时间,使农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提高了年产量。

3.论知识对学科的价值

首先,培根对自然界从笼统的直观到分门别类的研究,为后来学科分类奠定了基础。[7]18-23培根认为,知识就像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自然的分类研究他将科学知识也进行了分类,分为历史、诗歌和哲学三大类。他对知识的分类及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此期间他也发现了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后人提供研究的思路和方向。虽然培根不否定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但是他对科学的分类原则受到后人的认同和追捧,对近代科学分类起了先导作用。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达朗贝,他们差不多是全盘接受了培根的科学分类原则,并且把它运用到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的编纂里去。[7]21-22

其次,培根对知识的分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培根反对旧的经院哲学,他认为经院哲学是纯思辨哲学,经院哲学所提倡的演绎法阻碍着科学的进步。培根提倡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最终上升到普遍的公理,促进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培根是近代最早提出编纂百科全书的人,1604年他在《论人类的知识》中提到,要想有一个比较纯粹的自然哲学,它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坚实的自然史之上。[7]24-26编纂百科全书,不仅使自然史和与之相关的学科逐步完善。

培根强调知识对人、对社会,对学科发展的价值,在那个时代,无疑具有扭转时弊、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1]300-301

二、科学教育的目的

培根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经院哲学的腐朽气息的时代,当时的学园和学校中的一切习惯和制度都因循守旧,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背道而驰。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下,培根提出了复兴科学来造福人类。《新大西岛》是他的一部未完之作,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所罗门之宫则是这个理想国家里的一个科研教学机构。这个机构的目的是“研究自然的本原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并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以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8]28在那里,众多的学者研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他相信人类具有伟大的理智力量,人类只要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就能征服和驾驭自然,获得行动上的自由。[1]291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虚荣心,也不是通过所教授的知识去获取名声、权利和财富,而是能运用理智阐述事物的真相,以供人们使用和增长人们的幸福。[4]31

(一)通过教授自然科学知识使人摆脱封建迷信

培根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自然的规律。[1]291-292中世纪的学者们主要是按照神学的观点来解释世界,所以经院哲学在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哲学总是被置于第二位。当时的文科教师致力于研究古典哲学和推理,由教会控制的大学本能的抗拒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并把他们视为对立的知识体系。培根批判当时的经院学者只注重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不注重科学中的严密和统一。他指出当时经院哲学的理论虽然精良广博,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给人带来实用和利益,且在最后趋于诡辩和争论一些无谓问题。[4]25研究自然的本原和其运行秘密可探知事物的本原,使真理不再浮于表象。只有掌握真理才不至于被虚无的事物所迷惑。在所罗门宫里用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界的现象,并记录在册,通过反复的试验,归纳总结,最后将其传授给更多的人推而广之。当人们摆脱了封建迷信之后,有更多的人投身科学研究,促进科学的发展。

(二)通过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

培根通过总结过去的知识,补充了当时仍然欠缺的知识,企图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他认识到百科全书的重要性,提出了编纂百科全书,并对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培根的百科全书是以自然科学和实验的发展历史作为哲学基础的。百科全书作为人类知识的总汇,把各个科学部门中的一切时代的人类理智的努力总图展现出来,这既为新哲学、新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又为科学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向导。[7]158

三、科学教育的设施和内容

(一)论科学教育的保障条件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培根认为保障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有三点:一是提供学术条件;二是印行学术书籍;三是提高学者待遇。[4]98

培根所说的学术条件包括房屋、教育和科研经费、学校享有的特权以及学校制定的章程。可见知识以外的硬件是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前提。所罗门宫修建了大型的图书馆,其中收藏着使者们从国外带回的书籍,还有他们自己编撰和翻译的书籍。首先,每年国王都会派12人到外国去游历,收集书籍,而这些人被称为“智慧的商人”。其次,在所罗门宫里有人专门整理书中记载的试验;有人收集机械工艺和高等学术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此外,将有用的新实验进行实践;将实验数据制成图表、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定理和知识,都由人分别完成;最后,分别有人从事更高级的研究,提出报告,把以前试验中的发现提高为更完全的经验、定理和格言。这些定理和格言将被记录在册,刊印为书籍。[8]35-36另外,还要印发古代书籍,为了知识的正确性,在印行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印本和信实的翻译,以及清晰的解说和详细的注释。培根指出,如果一个学者不能保全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提高学者的待遇,可以让学者心无旁骛地研究和传授自己的学术成果。

(二)论科学教育的内容

关于自然哲学,培根把它分为自然科学和自然技术。自然科学研究事物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事对事物的观察;正如在所罗门宫里的高塔上观察气象,如风、雨、雪等自然气象。自然技术则研究事物产生的结果,主要将事物致用。他强调一切真正有效的自然哲学都有因果联系可以从实验中找出事物发生的原因,从原因出发致力于实验的发明。[4]127

培根进而将自然科学分为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培根是基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将质料因和动力因归于物理学的研究范畴,将形式因和目的因则归于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在所罗门宫里利用岛上的河流、湖泊、瀑布来为机器提供动力。数学馆则负责研究几何学和制造天文学仪器等。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并记录在册,方便传播和学习。

关于自然技术,包括三部分:实验的技术、哲学的技术或幻术的技术。实验技术是借着偶然、巧合和机遇而不是反复重复同一个实验来创造发明的技术。培根科学设想包括做防腐冷冻等实验、研究土壤改变土地的肥力、养殖水产品、做嫁接试验、从事声音和发生试验、制造香味、做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机器人、机器兽、飞行器),为了从事这些实验研究,充分利用了洞穴、淡水湖和咸水湖、果园和花园等自然环境;除此之外,还修建了音乐馆、香料室、机器馆等宏伟的建筑。哲学的技术是指了解物理法则后在观察时着眼于功效和实用,最终得到许多新发明的技术;幻术的技术是培根认为暂时缺乏资料、需要后人探索补充知识的技术,通过设立幻术室来加以研究。在幻术室里能演出各种魔术、幻影和假象,并揭秘其秘密。所罗门宫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科学研究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将这些科学研究设施和结果传播,为更多的人熟知才是培根的主要目的。培根在他的知识体系里,把致用的自然技术和研究理论的自然科学并列,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革命”。[7]147

培根通过对人类哲学的研究扩充了有关人类自身的知识,此外还通过人的身心发展研究探索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教学方法。他将人类哲学分为研究人类个体的哲学和综合的研究人类群体的哲学。人类个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身体的知识,另一部分是心理的知识。关于个体的人类哲学,培根认为,人的身心是相互联系的。按照人体的理想状态,把关于身体的知识分为康健、美丽、力量和快乐,与之相关的知识有医药学、化妆术、体育学和行乐的艺术。在所罗门宫里,动物园里常做一些解剖和试验,然后把实验结果推广到人体研究。药房和药店有各种各样的药草制剂和药材,以及制备药品的技术和设备;人造井和温泉是仿造天然的源泉和温泉建造的,其中有很多矿物质有增进人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功效;保健院里的空气可以调节,以适应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9]这些都是为增进身体健康和扩充人类知识而设计的。培根认为,造福人类让人们追求幸福的最大化才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四、论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按照发明时的方法把知识传递出来

培根批判了当时专断的传授方法,因为当时的传授者只是想运用自己的方法使人信从,并不希望他们真正的掌握知识。一方面,教师出于对名声和权威的追求,使他们不肯暴露自己的弱点,并用权威去压制异己的声音;另一方面,懒于思考的习惯使得学徒不愿意思考而全盘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培根以移植树木作比喻,只要能移植好树根,树干可以不必留下。

(二)因学科不同而改变传授方法

培根认为,具体的知识和抽象的知识传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单纯的方法处理复杂的事物,虽然人人都有自己的粗浅的观点,就算整合所有的想法也不能上升至理论层面。对于新知识和旧知识是应当以不同的形式各自传授。传授知识时也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三)以诚实的态度来传授知识

培根认为,如果以威严、专横的态度传授知识容易使人疏于考察而轻信“权威”。或者以自贬的模样进行教学,也容易使人对知识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培根提出:“我们的判断能证明几分,我们在陈述事物时便诚心的断言几分,不必加减于其间。”[4]33所以他强调要以诚实的态度进行教学。

(四)充分运用科学归纳法

培根反对当时的经院哲学,强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与以往的归纳法不同,培根归纳逻辑的基础和出发点不再是哲学家的直觉,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大量收集证明事实的材料,从许多个别具体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共性。他认为,归纳法是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点,再总结成为公理和概念的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10]与自然科学实际相适应,培根归纳法使用逐级上升,最后才达到普遍的公理的方法。他的归纳理论植根于科学研究的实际中。[11]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归纳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17世纪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打破了神学对知识的垄断,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指明了方向。他主张要依靠感知和经验获得知识,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为科学教育得以进行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他提出用归纳法和实验来发明新的科学和技术,在教育中也运用归纳法和实验进行教学。他所提倡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论和教育思想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所精心描绘的所罗门宫,为近代科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张蓝图。他吹响了近代科学教育的号角,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

(本文成稿过程中得到了乐山师范学院杜学元教授的深入指导和帮助,深表感谢)

[1]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3](英)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0-41.

[4](英)培 根.崇学论[M].关琪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5](英)培 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姜文闵.培根的所罗门宫及其教育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81-88.

[7]余丽嫦.培根及其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英)培 根.新大西岛[M].何 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9]史 斌.培根科学观新论[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28.

[10]郭 晶.培根教育思想研究:从知识论到教育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6.

[11]张 峰.培根归纳法的内核及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24.

猜你喜欢

培根人类科学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点击科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科学大爆炸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