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经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定位与实践探讨

2017-04-13倪夏

速读·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实践

倪夏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激励机制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鼓励教育人员积极奋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并对教育人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然而,目前我们教育体制中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教育激励制度。如何将激励机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

教育经济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多个科目,也是教育和科研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想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发展之路,才能培養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育科研的成果对学校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教育经济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能够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激励机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制定科学的方法激发人内心的潜力,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让每一个人感到自身的价值,自觉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激励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引起人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从而实现设定目标的一个过程,也是充分发挥人能力的过程。激励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目标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兴趣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包含激烈内容的主动性、激励形式的催进性、激力本质的科学评价以及激励目的的导向作用。将激励机制应用在教学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广大教育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投身教育和科研事业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动机是人活动的起因,它是根据人的实际需求引发的。将激励机制引入到教育管理中,能激励教师忠于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奋斗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出于自我成就的需要的动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这种动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来源。

(二)具有约束教师行为作用

一旦教育工作者确立了终身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目标和明确了奋斗的行为动机以后,教师的情感、意志力和行为都会对教师的行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强化。在工作中,不符合教师目标的意识、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动机的指引,对教师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激励机制不仅能约束情感和行为,而且能纠正教师工作中的自私念头和偏颇行为,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激励机制与教职人员的事业、生活、心态等密切相关,能够帮助教职人员树立职业规范以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只开发了大脑的10%脑力,还有90%的潜力没有开发出来。所以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通--过激励机制能够挖掘老师的潜能。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励,同样一个人发挥出来的作用大约是激励前面的4~5倍。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人员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

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也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学校如何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优秀的人才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高薪酬和工作成就两个方面。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创造良好的内在吸引力和外在环境。让本校的老师不断努力,脱颖而出,同时也能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学校的师资队伍。

二、影响教育经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要素

(一)教师素养

一个老师职业素养和业务素养主要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态度上出现了偏差,对工作不积极,不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学质量不高。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职业五羊不高,而是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出现了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工作工作多年,按照工作经验和教学能力,应该升职称或者加薪了,但是学校一直保持原状。学校组织岗位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比原定的时间短,而科研提交的资料过于简单等,这些问题都是学校监管不力造成的。这就是绩效体系中激励机制的反作用。

(二)监管问题

在教育经济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实际作用并不大,所以如何提高科研成果,对学校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科研发展水平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因此,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监督体系,确保教职员工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当下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制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受到传统思想或者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一些不合格的科研项目依然还在继续,所以学校没有真正将科研精力、物力、人力放在需要的地方。学校科研的项目和内容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无法激发科研人员的干劲和热情,科研结果也是不尽人意。

三、教育经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定位

(一)制定激励机制的目标

激励机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与学校的发展以及科研目标相关。这样才能提高科研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科研人员科研的实际需求,从而真正提高科研的效果,而不仅仅是为了科研经费,随便成立—个项目。

(二)建立科学的激励方法

想要达到激励的效果,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如果激励方法不正确,可能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无法真正发挥出激励的真正作用。如果科研人员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学校一定要及时兑现承诺,发放物质奖励。除了物质奖励,还需要一定的精神奖励,这样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成就的需求。同时,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激励原则,这样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保持公平、公正,才能让教职工有持续的动力,否则很容易造成职工人心涣散,失去工作的动力。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激励方法是否公平、公正,往往取决于激励的评价制度。首先评价制度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不是完全按照规章制度,生硬进行,这样的制度就缺乏人情味。因为科研不同于其他工作,每一个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同,对科研项目的贡献也不同,所以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和体系。同时针对项目发展进度,建立能够量化的考核体系,这样确保激励制度的公平性。

四、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一)学校的领导重视

学校管理人员是制度具体的实践者,所以首先学校的管理人员要重视教育科研项目,认识到科研项目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对在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教职人员工作热情,同时也号召学校更多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专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制定激励制度的时候,要确保公平公正,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教育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创新奖励制度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业也是衡量教育经济管理人员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没有创新,那么奖励机制只是空谈。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校科研人员进行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并结合科研项目,对有重大贡献和突出的教师给予重大经济奖励。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让科研人员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报酬,改善科研人员的经济生活,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努力。除了物质上的奖励,还要满足科研人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按照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满足了生活物质需求,就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需求。事实上,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对荣誉都是非常渴望,每一个科研人员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一个领域有重大突破,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感。所以,学校必须设立相关的制度,对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方面、荣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五、结束语

激励机制并不是简单的奖励,它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在实施奖励制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尊重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让他们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实践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