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路径
2017-04-12王娅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王娅(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文化类节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路径
王娅(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为获取经济效益,具备文娱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的文化类节目涌现出来。文化类节目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适应力。当前文化类节目存在传播内容不够生活化、包装过于明星化、受众定位有偏差等问题,应当通过严格审核内容,注重传播形式,开拓演绎渠道,增强信息管理, 传达文化的价 值等路径提升质量。
文化类节目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
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指出各类文艺的内容都应围绕现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精神进行创作。时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各方面的社会竞争力使人们淡忘了阅读,文化类节目的出现也是一种时代的需求。
一、文化类节目及其涌现动因
(一) 政策动因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文化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要趋势。文化已纳入不同国家实力竞争的考量内容。美国借用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大肆推崇他们的价值观,企图“西化”我国,韩国利用影视作品及其娱乐明星形成“韩流”传播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企图“腐化”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4 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网络时代,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学习形式使得学习“弘扬中华文化”背离了原有的作用与价值。在此背景下,激发全民的热情、创建全民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氛围,正确引导全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二)需求动因
随着 “娱乐至上”风气的弥漫,过分“娱乐化”的生态都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一些阻力,而能为大众补充精神营养的文化节目,显然顺应着市场的需求。
(三) 社会动因
2014年至今,我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李克强总理的倡导下,全国人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度愈演愈烈,在各种载体的宣传带领下,全民掀起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学校、家庭逐渐重视起对孩子国学知识的培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文化类节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马克思认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思想认识的形成,文化这一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文化在为人们提供林林总总的生活范式之余引导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1]。文化类节目让疲惫的身体在观看综艺娱乐过程中得到放松,飘渺的精神在阅读文化、知识过程中得到愉悦[2]。
(一)文化类节目具备强大的教育功能
文化类节目作为传播艺术的载体,通过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来反映当代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再现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景。通过“阅读”、“讲座”、“竞技”等直观、具体的方式将文化和人们的情感生动地联系起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真理的抽象和说教的乏味等不足。使受众在生动有趣的体验过程中产生共鸣,思想、态度、观念上得到提升。
(二)文化类节目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在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极度变幻的时代,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人们更渴望得到放松和慰藉。文化类节目融合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使受众在轻松地观看中获得情操的陶冶。
(三)文化类节目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经典的、高雅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需要通过大众、诙谐的形式将其深邃的思想传达出去,文化类节目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文化类节目以通俗易懂、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式传播文化。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在文化来节目中得到不同的情感的愉悦和放松,同时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和文化水平对所接受的思想进行理解和启发,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文化类节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不够生活化
《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迎来各界的认可,使得众多电视媒体纷纷开始效仿,纷纷围绕文字、诗词、人文等题材创新节目形式,但此类节目普遍具有与生活联系不深的毛病。
(二)包装过于明星化
虽然文化类不像其他娱乐节目完全靠明星来制造收视率。但就目前的文化类节目现状来看,仍然没有和名人完全脱离。一个文化类节目想要获得关注和热度,仍然喜欢选用“大明星”等噱头[3]。这种方式很难保留对文化探究的严谨态度,使节目文本与观众之间的黏合度备受考验。
(三)受众定位有偏差
文化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惯性,将目标转向了特定的消费力旺盛的群体——青少年,使得当前的节目过多迎合青少年审美的色彩,而忽略了我国的中坚力量——青年以及老年人等其他群体。
(四)文化类节目质量提升路径
文化类节目无论是以电视、广播还是网络、自媒体形式。皆具有极强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同时还伴随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文化类节目囊括了生活常识、医学知识、数理化、文史哲、时事热点等方面,体现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在向受众普及知识之余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
如何维持、提升文化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需要从内容、形式、渠道、管理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1. 严格审核内容
随着文化类节目好评如潮,同类型节目内容生产依赖于仿照现有节目形式。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文化类节目的思想政治功能,要加强文化类节目内容的核查。肯定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相适应的文化作品或榜样事迹,对其进行承载和展示;同时,摒弃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的资源,抵制传播歪曲的价值观[4]。
2. 注重传播形式
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是具有渗透性和互动性的,所以应避免“昙花一现”。它需要受众和节目之间互相“磨合”。每个时期的经典文艺作品,实质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烙印,都是沉淀下来的艺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无论是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还是历数触动民心的国粹经典,皆可以通过文化类节目进行诠释,引导受众一同回顾、思考、沉淀。由此可见文化类节目被赋予的价值意义不再局限于平台,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充满生活气息,力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文化类节目等其他传播形式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 开拓演绎渠道
新媒体的盛行和高使用率给传播渠道提供了转型的机会,使受众具有更多的主导权。文化类节目需要开发对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等进行传播的渠道的发掘,发掘符合法律规范、道德准则,具有科学性、贴合性的传播渠道。
4. 增强信息管理, 传达文化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而提高全民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在信息碎片化的融媒体情境下,信息资源蜂拥而至,给受众思考的时间减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类节目有职责坚守文化阵地,在漂浮的市场经济下身先士卒。在文化类节目传播过程中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准确定位,用科学的先进技术调整内容、信息与升级。真正净化互动环境,提高互动效率,传递文化的价值,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文化类节目制作和发展的全过程。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下,文化类节目显然不是生活索然无味时的调味剂,而是融入生活又从中升华的必需品。因此文化类节目要想成为“常青树”仍需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1]解静.电视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解决途径[D].西北大学,2013.
[2]郑冬晓.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与思考[J].传媒, 2014(21)
[3]王景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发展新趋势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5(07):8-11.
[4]蒋婷婷.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G416
A
1008-8784(2017)03-58-3
2016-12-9
王娅(1991—),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汉族,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规律。
【责任编辑: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