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2017-04-12梁凤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前导入初中数学有效性

梁凤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作用与原则,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挖掘教材、学生参与、设计问题、引用故事、数学实验、营造生活情景等不同角度,对增强课前导入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前导入 有效性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特点与规律,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使价值观、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都得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就对教学的理念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前导入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1课前导入的作用与原则

课前导入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开展以前,通过特定的手段与方式引导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境,是营造良好情景与氛围的重要手段。课前导入与课堂教学、知识融合与知识巩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1)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教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習的动机,并调动情感思维,使身心状态尽快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2)有效的课前导入就像一个纽带,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融合,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利用旧知识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课前导入有着自身的规律与原则。一是知识性原则,即课前导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数学学科的规律;二是趣味性,即课前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具备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现实性,即课前导入的内容应符合社会现实以及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知识有利于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

2增强课前导入有效性的策略

2.1挖掘教材导入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导入的内容与情境,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发现其内涵所在,并发掘其价值。数学教师要以教材为本,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比教材更广、更深、更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导入价值。如在教材中,为了介绍和导入无理数的知识,使用了例题来启发学生,教师可利用这一例题设计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有两个边长相等且都为1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剪拼,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一:如果得到的正方形其连长是X,那么X要满足何种条件?问题二:X是不是整数,说出其理由;问题三:X有可能为分数吗,通过讨论说出各自理由。

2.2参与式导入

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积极动脑动手。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加深记忆,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未知的欲望和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如在教学三角形内切圆知识之前,让全体学生准备好直尺和圆规,自己动手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在三角形内画一个内切圆。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从而认真思考、讨论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进入新课教学。由于学生急切地盼望了解新知识,因此这种导入方式效果较好。再如教学勾股定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给出两边的值,要求学生求第三边。学生经过反复运算,都难以得出结果。在学生充满疑问的情况下,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新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解疑释惑,增强学生的动机。

2.3问题导入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启动思维的“发动机”。在课前导入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新课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有足够思维空间、能够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思考问题和解决悬念的过程中,使学生心中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求。在关于指数知识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细胞是通过裂变进行生长繁育的,其规律是1变2,2变4。按照这一规律,如果有一个细胞,一天裂变一次,那么29天以后,会产生多少个细胞?此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提出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计算、思考、讨论。得到答案的学生可以增强学习新知识的信心,而未得到答案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教学。

2.4故事导入

愉快、和谐和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3]。而利用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可达到这一效果。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利用下面这个故事导入。唐朝有个官员叫杨损,他准备选拔一名官员,有两个候选人,这两个人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杨损一时难以拿定主意。于是他给两人出了一个题目来考验二人的聪明才智。题目是:有一群盗贼抢来了一些布匹,在分赃时,如果一个人分6匹布,则会剩下5匹;如果一个人分7匹,则少8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盗贼、多少匹布。经过思考,一个候选人很快回答出答案,即一共有13名盗贼、83匹布。于是这个人就得到了提拔。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可以问(下转第87页)(上接第85页)学生,你们想不想知识这个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故事的吸引下,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愿望被充分调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会具有很高的效率。

2.5数学实验导入

数学知识一般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对较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对此,可采取实验导入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具象化。如在教学容积与体积知识时,可让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容器,连长为一分米,在这个容器内装满水,水的体积为一升。再准备三个圆柱体容器,要求容器带有刻度,每个容器的容积也都是一升,三个圆柱的截面面积比例是三比二比一。实验中,先以横截面面积位于中间的容器为例,把圆截面的面积告知学生,每一厘米的刻度试验一次,把每次实验的容积记录下来。把半升水倒入到三个容器中,然后记录各个容器达到的刻度值。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以直观感性的方式理解了圆柱体横截面、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而且过程中充满了探究的乐趣。

2.6生活情景导入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应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围绕生活设计导入内容和方式。这样的内容生动直观,切合学生情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愿望,使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如在教学两条直线的关系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集装箱、铁轨、双杠、金字塔等物品,让其找出其中的直线,并思考不同直线之间的关系。这些物品都是学生所熟知的,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会发现,双杠和铁轨上的两条直线是永远不会交叉的,而金字塔上的两条直线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充满兴趣。

3结语

增强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有效性,其方法不一而足。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对课前导入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巧妙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楠.初中数学导入环节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4(12):49.

[2] 邬云德.初中数学导入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2,31(12):10-12+28.

[3] 何海峰.浅谈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艺术[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3):65.

猜你喜欢

课前导入初中数学有效性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细说中职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