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若干心理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1□张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丈效应英语教学

□张 娅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浅谈若干心理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 娅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现如今,大力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相互联系。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对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印效应、框架效应、蝴蝶效应等多个心理效应渗透英语学科教学中,充分与教学和学生心理活动相结合。

英语教学;心理效应;教育

1 引言

有一位方丈收了一个孤儿做徒弟。这位徒弟聪明伶俐,方丈非常喜欢他,将毕生所学全部交给他,想着自己圆寂后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他。一次,方丈派徒弟下山办事,徒弟被山下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完全的吸引住了,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光彩耀人,让他流连忘返,不再怀念山中生活。方丈知道后,对他这个重视的徒弟失望透顶,决定放弃他,让他随波逐流。很多年后的一个夜晚,这个徒弟幡然觉醒,独自地看着窗外纯洁的月光,月色如洗,温和地洒在他的掌心上。他幡然忏悔了,连夜赶往山庙。他跪在寺门外,对着方丈说:“师傅,你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摇头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徒弟一听,心灰意冷,知难而退,决意重新沉迷于花天酒地,只愿长醉不醒。次日清晨,方丈踏进佛堂的那一刻,他被自己眼前所看的景象震惊到了:原来经过一夜,昨天那个佛桌上居然开满了五颜六色、色彩照人的鲜花。方丈瞬间幡然醒悟,连忙派人下山追寻以下山的徒弟,但发现早已不见徒弟的身影。虽然佛桌上的鲜花犹如昙花一现,只开了一夜,但确实存在过,出现过。就在那晚,方丈圆寂,临终遗言:在这世上,犯错时不时都会发生,错误没有什么不可以悔改,没有什么迷途不可以回归正途。一个真心悔改的念头也许曾经一闪而过,犹如佛桌上开出的那些五彩缤纷的花朵。让悔改的那颗真心陨灭的,不是错误,不是遗憾,不是悔恨,而是一颗让人感觉冰冷的心、不肯接受原谅的心。

所谓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1]将心理效应运用在教学中,可以让教师收获到一些技巧,更好地进行教学。但是前提是要有一颗爱和尊重心、包容心来使用这些心理效应,才会发挥其作用,反之则无效。《佛桌开花》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一点,方丈的话对教育者来说应是警世恒言。教育者必须以心交心、以爱育爱,才能使心理效应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构成别具一格的课堂。

2 心理效应的渗透

2.1 耳目一新的始端,充分发挥“首印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来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后果。[1]虽然在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第一印象总会给人带来误解,但却给人留下的是最深刻、最刻板的,并且决定着以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首先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都会表现出很严厉的一面。现在的孩子不再只是纯粹的接受知识,他们也会顺藤摸瓜,琢磨教师的脾气。因此,在与孩子接触时,要给他们留下严肃的一面,让他们知道你的严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台风”,不然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会管不住失控的孩子。另外在第一次见面时,要积极正面解读学生,壮大其内心国王。最初对话时,需要鼓励和赞美对方做出的努力,类似于先扬后抑。没有学生不喜欢赞美的语言,不喜欢自己做出的努力得到认可,学生会认为教师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正式步入学习英语的是初中阶段,在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英语之前,他们还是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教学开端时,不要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厌烦之心,虽然语言本身就是重复、机械的背诵,让人无聊的科目。在英语教学的开端,充分利用首印效应,利用英语与汉语的不同或者儿歌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比如在初一阶段学习音标的时候,可以利用与汉语发音的不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兴趣。

2.2 幽他一默好处多,合理利用“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在心理学中是指由于表达和描述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不同决策和判断的现象。[1]在位近60年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把大英帝国的繁盛推向巅峰,但在家庭关系中,她也跟常人一样,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有一天,女王和丈夫阿尔巴特为一件小事吵嘴,阿尔巴特一气之下跑进卧室,紧闭房门。女王理事完毕,很是疲倦,急于进房休息,怎奈阿尔巴特余怒未消,故意漫不经心问:“谁?”“英国女王。”屋里寂静无声,房门紧闭如故。维多利亚女王耐着性子又敲了门。“谁?”“维多利亚!”女王威严地说。房门仍旧未开。维多利亚徘徊半晌,再又敲门。“谁?”阿尔巴特又问。“我是您的妻子,阿尔巴特。”女王温柔地答道。门立刻开了,丈夫双手把她拉了进去。由这个小故事而知,在与人交谈中我们换一种适合对方的话语,会让他人更容易接受,教学也是如此。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肯定会出错,当老师想批评学生们时,可以不用那么直接地表达批评性的语言,可以换一种幽默的方式,跳出框架。对于学生,尤其在学习方面学习困难(所谓学困生)而言,老师的积极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老师的消极指责则可能会摧毁他仅有的自尊,甚至最后导致他们习得性无助,对学习再也没有信心,最后有可能如烂泥扶不上墙,自暴自弃。比如,在对于那些“跛脚”的同学时,将责怪转化为激励。当他们其中一科成绩考得不是很理想时,可以说“这一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祝贺大家,老师相信有科目突出的学生,一定是很优秀的学生,都很聪明,如果其他科也能学得很好,那就更优秀了。”先赞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同时传达教师的期望及信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妨尝试换种方式,化批评为奖励,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无论在处理课堂问题还是进行知识教学时,适当的诙谐、幽默一下,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能对相关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深刻。学生们最先学习英语觉得比较枯燥无聊,与汉语大有不同,特别是音标与读音。由于学生的汉语基础比英语基础好,初学者可以利用谐音或一词多义来记英语。比如“ambulance(俺不能死),hamburger(憨巴狗)”比如”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你能像罐头厂那样把罐头装进罐头盒子里吗?”“I think that that that that that student wrote on the backboard was wrong.”和“I know.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等,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利用英语词性的不同用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在记单词时感觉既生动又形象,利用框架效应,用不同的描述方式,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意犹未尽。

2.3 小问题大管理,谨慎小心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第一次提出的蝴蝶效应,让人们惊叹:原来小翅膀可以引起大飓风。蝴蝶效应揭示了:细小的因素与看似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1]在平时我们看似不大的事情会严重影响结果。蝴蝶效应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交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蝴蝶效应最初的引发原因往往不易被人发现,但足以影响或改变结局,让人震撼甚至措手不及。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时刻谨慎,留心有着不良发展趋势的苗头,未雨绸缪。以尊重、平等、朋友式的态度真诚对待学生,及时以包容、耐心、爱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所思所感,将理解作为好的地基,再加上教师良好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音标、单词读音、语法等。受母语的影响,很多读音会读得不是很标准,英语语法容易与汉语弄混淆,学生常常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英语,所以一般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及语法问题,不然日积月累想纠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比如英语教学里,句子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就是主语加谓语,强调一定要有主语,而汉语常常把主语省略了,以及英语状语所放的位置等等。发音错误,导致英语听力不好;语法错误,导致阅读完形看不懂,作文也会受其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蝴蝶效应,不然终有一日,错误将无法回归正途。从最开始也许只是单词问题,到语法,直到学不懂英语,最后直接放弃英语。什么事情都是有因才会有果,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困惑解决,让它不无限扩大,这样才有效的阻止学生放弃英语。及时了解,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有助于英语教学。

2.4 点到为止,“格马利翁效应”与“超限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2]在教学中,不免会遇到不想学或者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这时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于努力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该做出适当的鼓励,成功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获得的,不因失败过就放弃。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及关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很相信他。有时不仅是话语中鼓励,也可能是一个微笑以及一个小小的手势,不过也不要一味地鼓励。

很久以前,有一个关于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的故事,最开始由兴趣到失去耐心,直至厌恶反感。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1]水满了,杯子装不下;人心满了,人听不进劝。是的,在平时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遇到,不仅仅是成人,学生亦是如此。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鼓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满堂夸,而且要有针对性,在适当的时机及时做出点评。有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均使用“OK” “very good”“great”“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过度的赞扬和鼓励会产生超限效应。不仅在鼓励要适当,而且教学中讲解知识点也要适当,教师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效率”的课堂效果,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知识点的讲解要适当,不应太多。给学生留下空白时间,让学生有所思考,这样效率更高。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超限效应相互联系,要采取二者的中庸关系,不能使平衡失调。

2.5 有我不多、无我不少的中等生,提防消极的“赫洛克效应”

赫洛克效应是指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2]表扬比批评强,批评比忽视强。曾有首歌这样唱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相信很多处于班级中等的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其含义,在每个班上,总有一些类似的小草,没有得到过教师的关注。他们表面上静如止水,内心中则泛起涟漪。有时教师的教学脚步走得太快,尤其是对于有些跟不上教师脚步的学生,他们是教育旅途中被遗忘的灵魂,有时教育并不是在于教师有多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在于教师们用心呵护那些灵魂的一颗真心。人生就是一个“慢”的艺术,犹如品茶,细细回味,才知其芳香,教育亦是如此。

在英语课堂里,尤其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或读课文的环节中,教师一般会选择优秀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作答,而忽视了中等生。当表扬的则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要让中等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期待的,在老师心中是有位置的,从而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请等待班上还未开放或者不让人醒目的孩子,他们也需要沐浴阳光,等待着老师们为他们浇水,陪伴他们茁壮成长。

2.6 理性把持小组活动,拒绝“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地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即指强者愈强、弱者愚弱。[3]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与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同样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优势学科同时也会有劣势学科,也会有偏科的学生,更需要老师们的积极关注。

在英语课堂中很多对话练习,因此要分小组,而有时老师们是随意分组的,不太注重分组的重要性。有些小组成员都比较活跃,而另一些小组则不太愿意对话练习,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教师应该穿针引线,把积极地学生安排到不积极表现自己的学生中。这样相互穿插,带动积极性,大家都有所进步,切勿出现两分化现象。同时老师也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清楚地了解及掌握学生们优缺点,充分利用,让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查漏补缺。

3 总结

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他们如同是播下的种子,每个学生犹如不同的鲜花,他们的品种不同,颜色不同,花期不同,因此令人惊叹之处或叹为观止的地方也与所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之处。在教学中,有时切勿追寻结果,等待与陪伴的过程其实也那么绚烂。就如同美丽动人的烟花,它们有着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绽放的花式,有着不同的独特的魅力,而观看的人们依旧充满了一颗期待的心。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都要对学生怀有一颗期待和向往的新,总有一天他们会发出他们所属的光芒,炫彩照人。对于学生而言,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最核心之处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自己,每个人都是社会、团体的一体,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为自己努力学习,充实丰富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核心。

还有许多心理效应如“名人效应”“破窗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等都值得教师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断进步和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也不能原地踏步,固守成规。英语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教学,还要对教育心理学进行了解,避免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烦、恐惧等消极情绪。只有遵循这些心理效应,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能让课堂别具一格,更生动,充满生气。

[1] 刘儒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4.

[2] 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

[3] 李明远.克服逆向心理效应——英语课堂别有洞天[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4] 张笑恒.读心术:瞬间了解和影响他人的心理策略[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7.

[5] 刘龙寿.心理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10(4).

[责任编辑:郝晓梅]

On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Psychological Effects in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a

(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China)

Nowadays, it is strongly advocat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infiltrate in various subjects because of the closely connection of students' grade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Reasonable usage of psychological effe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Primacy effect, framing effect, butterfly effect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ffects should penetrat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b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students fully.

English teaching; psychological effects; education

2017-01-03

张 娅(1993-),女,重庆渝北区人,现为重庆师范大学2015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询。

G642.0

A

1008-9101(2017)01-0107-04

猜你喜欢

方丈效应英语教学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