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私募股权交易领域的应用
2017-04-11安立
安 立
(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438)
2017年被视为区块链应用的元年。综合现有的各类区块链应用,普遍的共识是“应用看金融,金融应用看PE”。原因在于私募股权交易较低频,文件较冗杂、流程较复杂,第三方托管,这一类的场景下,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一、区块链技术在私募股权中的应用需求
(一)透明度
在过去的近30年间,私募股权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此相伴的是各类费用的“蓬勃”上涨。其中,不合理的收费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类过度收费的事件出现。例如TPG 2015年在对酸奶厂商Chobani的收购案中,向它的有限合伙人(LP)收取了两倍的管理费用;又比如KKR在2015年被披露在收购失败的案件中,依然向它的LP分配了支出。
于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费用透明化逐渐成为LP们的关注焦点和努力方向。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6年1月机构有限合伙人协会(ILPA)公布了规范化的费用报告模板,并要求普通合伙人(GP)用该模板定期向其LP提供一个汇总表。根据ILPA网站的公告,这个模板的发布和应用标志着业界第一次尝试统一和编制基金经理向有限合伙人显示费用、开支和持有股权的信息,将有效提高私募股权行业的透明度。
然而,基金透明度的提升将需要一系列对账机制的配合,以确保历史数据与汇总表的吻合。这时就需要一个可靠第三方平台,对繁杂的历史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各类文件进行存证处理。这个平台需满足由GP、各LP及各第三方机构共同维护,数据信息可追溯,阅读下载更新可留痕,数据零丢失等一系列特性。
(二)后台稳定性
国外私募股权机构普遍采用的传统中心化存储模式似乎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因其存在多种风险:
首先,数据丢失风险,传统模式多采用文件原文存储,系统一旦被攻破,大量保密信息将泄露。其次,管理风险,拥有平台权限的机构或个人(特别是第三方机构)往往可查看多个GP、LP的信息,存在将某客户信息泄露的可能。再次,技术风险,一旦中心化存储的机房宕机、断电或不可测因素,将造成不可逆的信息丢失。
二、区块链应用的技术路线
区块链将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区块链存证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目前市场中已存在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区块链联盟。在这个平台上,GP、LP及各第三方机构可进行文件及交易信息的可信存储。特别是在费用透明化上,区块链将使基金变得透明。
(一)区块链存证
在区块链上可进行全流程电子化存证设计,并把参与者前后的所有操作都加盖时间戳同步到区块链上,形成动态完整的操作过程存证。如GP发出出资请求后,可通过区块链确定请求是否被LP及时获取,以避免其错过最后期限,并在追责过程中有证可寻。
又如在区块链进行费用信息的存证,通过智能合约设计,可保证每一次存储都将实时同步到相关的各方。每份上传的信息,更改将留痕、删除将记录。在季度末和ILPA的汇总表进行对账操作时确保了GP、LP在链上费用信息的一致性、透明性,在更大程度上维护了LP们的权益。
(二)电子签名
区块链存证可通过接口对接电子合同解决方案,在符合《合同法》、《电子签名法》规定前提下,可配备多层级的实名认证服务体系和电子签名技术,从而保障了在线签约合法性和规范性。在私募股权所涉及的各类合同、文件,如投资协议、对赌协议、有限合伙协议、利润分配协议书等,可在线进行签署,协议内容参与者实时同步。此外,协议文件同步区块链存证,任何人无法篡改,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特别是对费用的协议规定,可通过区块链存证进一步明确,任何人无法进行篡改。
(三)对接司法
区块链将为公证处等司法机构的实时举证,避免时候出证提供可能。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成为区块链节点,将可实时同步区块链各类信息。同时区块链的开放性、去中介性利于将更多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接入。当基金各方在利益分配、决策选择等方面出现纠纷,可直接在区块链对接司法,寻求公证处或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出证。
三、区块链应用场景
(一)交易记录
2015年11月,纳斯达克正式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私人公司的股权管理系统Nasdaq Linq。作为Nasdaq私募股权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Linq的主要功能不是交易,而是为私募投资者和私募公司股东之间设计在融资过程中的大量股权纸张凭证和工作表的保存方式。在此平台上,区块链将为私募股权中后台业务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各方建立了强信任关系,改变网络交易的弱信任状态,使得参与各方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有充分的信心。
Linq的示范效应,让业内的一些机构也开始设计区块链存证架构,根据媒体披露,全球资管巨头北方信托已经在谨慎运行一个私募股权区块链平台。这个区块链平台将记录融资、投资和退出等一系列流程中所涉及的权益发行、费用计算、收入分配、出资请求等一系列信息都将在区块链平台存储,并从平台获取。
(二)尽调
除了能够让基金变得透明,区块链在私募股权领域还有多个用处。其中,区块链将让尽调变得更为有效。
投资人之所以做尽职调查,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创业公司在与投资人初步沟通的时候,不可能把非常详细的情况告诉对方,因为在对方还没有表露出非常明确的投资意向之前,把自己公司最详细的信息暴露出来的行为其实是很危险的。一般在双方就一些意向性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比如投多少钱、占多少股份、哪些优先权利等,投资人才会做尽职调查。
如何通过尽职调查,更多地了解内部实际的情况,然后再做出是否投资或者是如何投资的判断和决策,是一个历史性难题。而区块链将提供解决方案。创业团队可在区块链上进行尽调信息密文存证,通过权限控制和智能合约设置,可分阶段解密,向投资人公布适宜的信息。
1.区块链将帮助投资人了解创业团队
区块链上传信息不可篡改,上传信息将同步到征信与司法机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的可信度。
在区块链上,通过有效的授权与权限控制,第一,可对创业团队的简历进行验证,特别是创业团队成员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甚至团队核心成员的无犯罪证明;第二,可验证创业团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考量他们的能力与他所从事的创业是否匹配;第三,可查看创业团队过去的合作历史,如果创业团队合作经历不足,未来存在纠纷或者意见不合的风险更大。同时,由于区块链信息可追溯,投资人每一次的查看都将在区块链上留痕;另外,如有需要可进行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设计,在不直接提供明文信息的情况下验证身份经历的是与否,保障了创业团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2.区块链将帮助投资人进行财务尽调
区块链将有效协助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尽调。特别的,区块链不光可对财务数据进行存证,还可对创业团队的财务流程进行存证。
一方面,区块链将收集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的历史业绩进行对比,了解其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区块链对接电子签证机构,提供用章申请、签字权限等财务流程的解决方案,申请过程与结果都将在区块链存证,为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流程提供可信实例材料。
3.区块链将帮助投资人进行法律尽调
区块链将有效协助投资人进行法律尽调。法律尽调涉及大量的合同、协议、文件等,信息重要敏感,需高度保密。类似于创业团队信息的查询,在区块链上可通过有效的授权与权限控制,进行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设计等,保障公司保密信息的安全性。
(三)指数编制
近年来,私募股权指数(PE Index)的研究成为了各大PE机构、托管银行、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因为机构投资人跑赢大众股权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于前者对经济趋势的预期。相关指数的编制将不同行业、国家、客户类型、全球资金流动等因素进行整合,从数据中获得可操作的信息。在实践中,客户可以用这个指数对比各个地区的市场或各种投资机会,以进行资产配置的优化或调整。现阶段较著名的有道富银行、Cambridge Associates所编制的PE指数。
然而,指数的编制将使用大量的客户数据。如何有效利用客户数据,同时不透露客户身份甚至他们的资产成为了一个问题。
区块链将提供解决方案。区块链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在获得客户许可后,利用其交易数据手动生成价格指数的“劳动密集型”流程。客户数据将在通过区块链的加密设置保护客户数据隐私,同时设计算法与数据模式。运用智能合约,客户可通过签名对机构的数据调取进行授权。授权后各类数据将通过智能合约为指数编制提供支持。甚至可以定制化设计使机构不看到数据内容,自动进行数据库的搭建。区块链模式下数据本身依然安全,而数据显示出来的趋势可以出售。并且机构每一次的数据调取将在区块链进行留痕记录。客户可通过调取记录向机构进行分润要求。
四、总 结
区块链技术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中国的技术在全球位居前列,在国外私募股权相关机构纷纷落地区块链应用的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主动需求区块链技术改造服务的中后台体系,使区块链技术更有效地助力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