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2017-04-11李晓东王洪兴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腹地滨州东营

李晓东 王洪兴

当前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李晓东 王洪兴

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总体布局中的“四点”,港口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四大临港产业区发展及环渤海南岸经济带的形成。规划实施以来,黄三角经济区举全部之力突破港口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总体起步较晚,港口建设还存在着功能总体较弱、集疏运能力不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大力推进港口建设是下一阶段在更高层次上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需要从省级层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一、黄三角港口建设的基本情况

规划实施以来,黄三角四大港口累计完成投资约160亿元,新增泊位49个,其中深水泊位22个,新增通过能力4900万吨,大型深水泊位不断增加,港口整体实力明显提升。2016年,四大港口累计完成吞吐量15713万吨,是2009年的5.5倍,年均增速达28%。今年截至4月底,累计完成吞吐量4330万吨,为腹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带动作用。四大临港产业区累计落户各类重点企业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3200亿元,东营港十大业主码头和30公里公共管廊带建成投用,运营泊位达到49个,最大靠泊能力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滨州港建成东、西两条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运通道,新增深水岸线28公里,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建成投运。潍坊港建成运营泊位15个,3.5万吨级航道通航,5万吨级航道工程完成项目立项,开通国内外航线50多条。莱州港建成黄三角经济区首个10万吨级泊位,运营泊位总数24个,液化品仓储规模达到180万立方。

二、黄三角港口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起步晚,港口规模不能满足腹地经济发展需求。黄三角及周边地区传统产业以纺织、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均属大进大出型产业,衍生出巨大的水运需求。由于黄三角港口建设起步晚,规模小,通过能力缺口大,不能满足腹地企业发展需求。这种情况尤以滨州港突出。据调研,滨州市内61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年水运需求约为8330万吨,到2020年可达1亿吨,间接腹地的270余家重点企业年水运需求量也在1亿吨以上。滨州港目前仅有4个泊位投入运营,货物集散只有一条疏港公路,远远满足不了周边市场需求,迫使腹地企业舍近求远,选择从青岛、天津港中转接卸,额外增加了物流成本。东营港直接腹地是我国地方炼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最大的地区,原油加工量占山东省五分之一以上,预计到2020年成品油、液化品及石油制品吞吐量可达2500万吨,但东营港通过能力至少还有1000万吨的缺口。

二是建港条件差,港口功能离综合性大港还有较大差距。黄三角海岸岸线平直、滩涂宽阔,10m等深线距岸较远。受建港条件限制,港口功能单一,离综合性港口还有很大差距。东营港由于采用“引桥延伸”的建港模式,码头前沿堆场的建设难度大,现有泊位以原油及液体化工品为主要货种(吞吐量占总吞吐量的70%以上),不适应大宗散货、煤炭矿石及集装箱等货物,且从码头前沿到后方堆场需要通过10km栈桥,营运成本较高,正在运营的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也因此将改造为液体化工品码头。滨州港只有2个散杂货码头实现运营,货物品种以金属矿石为主,其他如粮食、建材等占比不足1%,3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尚处在试运营阶段,港口功能更为单一。潍坊港煤炭、矿石散货占总吞吐量的60%以上,集装箱运输以支线为主,国内南北干线及国际航线则尚未开通。

三是建港成本高,航道码头等级低限制了港口功能发挥。黄三角海岸泥沙运动活跃,建港工程技术复杂,建港成本高。受此影响,港口航道及码头建设等级偏低,大型船只无法进港,导致包括服务本地企业的一些大型船舶选择青岛、烟台等港分流,制约了港口吞吐量的进一步提升,限制了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东营港目前航道最大为3万吨级,最大液化品泊位为5万吨级,广利、广北港区还没有固定的设标航道;潍坊港建成了3.5万吨级航道,但万吨级船舶需单向乘潮通航,进出港万吨级以上的船舶数量较少;滨州港3万吨级航道基本完工,集防波堤、挡沙堤、集疏运通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只有17公里。根据近年来腹地经济快速发展趋势及港口建设规划,2030年东营港到港油船的普遍船型为10~30万吨级,潍坊港油品化工、散杂货到港船型普遍在5万吨级以上,已有航道码头无法满足未来港口大型化、深水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要求。

另外,黄三角四大港口均未建成疏港铁路专用线,港口疏运主要依靠公路,运力不足且综合物流成本高,缺乏快速集疏运通道也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短板。

三、加快黄三角港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黄三角经济区未利用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建议省里出台政策,在临港区域内无偿划拨一定规模的土地(滩地)交由港务管理公司,按“地主港”的模式进行港口开发,多渠道筹集港口建设资金,实现港口建设、港区发展和未利用地开发的多赢。使用未利用地的港口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之外,单独下达指标,允许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港口建设和临港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建议省有关部门对黄三角港口码头、航道、锚地等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行业审查、初步设计审批、海域使用论证、环评和通航安全等手续办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推动环渤海快速铁路通道、大莱龙铁路高标准扩能改造、莱州至滨州沿海高等级公路、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各港区进港铁路、疏港公路和管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港口集疏运功能。加快推进潍坊港总体规划和深水锚地用海审批等。

三是探索组建黄三角港口集团。当前,世界港口由单一港向多功能组团式港口发展是大趋势。河北省早在2009年、浙江省在2015年即成立了省港口集团,较好地实现了省内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江苏、辽宁、广东省港口整合工作亦在加紧推动中。建议借鉴国内外港口整合的成功模式,以资产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目标,通过重组、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探索组建黄河三角洲港口集团,以解决黄河三角洲港口腹地重叠、同质化竞争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推动区域港口整体实力实现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建设指导处)

猜你喜欢

腹地滨州东营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