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抓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2017-04-11马金栋刘毅张圣红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民间

马金栋 刘毅 张圣红

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抓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马金栋 刘毅 张圣红

投资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动能转换速效。在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投资的强力支撑。从我省看,调整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结构,更好提升传统动能,更快培育新兴动能,对于加快动能转换、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省投资结构演变规律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投资结构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跨跃。

第一次调整 (1978~1990年)。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工业投资,同时强化第三产业投资。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性发展时期,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整个80年代,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连续五年超过70%,投资结构比例由1975年的12.3:60.2:27.5调整为1990 年的 7.2:70.1:22.7。伴随投资结构调整,我省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二一三(33.3:52.9:13.8)升级为1990年的二三一(28.1:42.1:29.8),并为后来的产业结构再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次调整 (1991~2000年)。主要特点是,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第三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这一时期,我省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在“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战略思想指导下,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加,占比在1998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投资结构比例调整为三二一 (6.1: 45.8: 48.1)。 到 2000年,产业结构比例继续保持二三一(15.2:50.0:34.8),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1990年大幅提高5个百分点。

第三次调整 (2001~2010年)。主要特点是,第二产业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比重明显提高。2003年开始,我省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思想引领下,各地大抓投资、大上项目,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其中2004~2007年,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连续四年超过60%,第一产业投资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在35%左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投资四万亿稳增长、扩内需,我省积极应对,经济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在此期间,产业结构比例变化与投资结构基本一致,由2001年的14.8:49.5:35.7调整为2010年的9.2:54.2:36.6,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降低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第四次调整(2011年~至今)。主要特点是,服务业投资加速增长,经济进入转型阶段,增长动力由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悄然推进。这一时期,我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2011~2013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50%,投资结构比例调整为2013年的1.8:48.0:50.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在投资推动下,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转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到2016年,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高级化转变,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

发展实践证明,每一次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是由投资结构引起和带动的,都伴随着新动能的孕育成长,新的投资机会应运而生。投资结构调整正是与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相适应。从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趋向以及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投资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先导,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历史的投资结构和规模形成现在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在的投资结构和规模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即期投资对投资品带来即期需求,带动投资品供应相关行业增长,改变产业结构布局;即期投资也将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这种未来生产能力的变化,就是未来的产业结构布局。

启示二,投资方向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投资重点和方向不同。在短缺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投资重点是扩大生产规模,通过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供求矛盾逐步缓解,甚至总体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投资重点逐步转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更加关注投资质量和效益,达到投资省、结构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良好效果。

启示三,投资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载体和重要推手。投资、消费、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主要是刚性需求,增长相对平稳,是三大需求中最稳健的因素;净出口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带有很大的不稳定和不可控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大、见效快。投资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底盘和硬支撑,还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在这一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优化投资结构不放松,着力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使投资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投资结构调整的新特点

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增长动力由资本与劳动等“老动力”、向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等“新动力”转换是必然趋势。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投资承载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担。

(一)转型升级是主基调

在经济爬坡过坎的进程中,我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态势悄然展开。一是服务业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等方式,制定了17个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方案,加大投入,拉长短板。“十二五”时期,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8.7%,占比较“十五”、“十一五”分别提高8.8个和5.1个百分点。二是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1.52万亿元,为2010年的2倍,总量居全国第一位,建成投产工业技改项目1.44万个,占工业投产项目的63%。通过技术改造催生的新动能,正在变成挖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金矿”的钥匙,成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三是新动能加速培育。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到8000亿元,为2010年的2.5倍,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为34.1%。大量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产品产量猛增,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9.1%、智能电视增长58.8%、光缆增长24.6%。四是部分企业广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腾龙换鸟、凤凰涅,开创了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道。如海尔打造的空调互联工厂,拥有8项引领全球的核心技术;海信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模块产品规模国内第一、全球第五;日钢集团,独家引进的ESP技术能够批量轧制0.8毫米超薄热轧钢卷,从钢水到热轧卷成材率高达97%~98%,吨钢生产成本降低400元。

(二)民间投资担当主力

在国有、外商、民间三大投资主体中,随着国有经济逐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民间投资迎来发展黄金期,呈现“国”退“民”进投资格局。“十二五”时期,在国务院出台的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措施的鼓励引导下,民间投资迅速发展,5年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均超过80%,平均占82.8%,年均增长15.9%,比国有投资增速快3.4个百分点。2016年,民间投资规模扩大为4.12万亿元,是2010年的2.2倍,是国有投资的5.5倍。

与此同时,随着降低准入门槛、放宽进入领域、拓宽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民间投资在石油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邮政快递、煤炭开采等垄断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已占其行业全部投资的80%~90%。

(三)投资行为更趋理性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省投资快速增长势头逐渐减弱,增速换挡调整态势十分明晰,由一度超过40%左右的高速增长(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增长51.8%、43.2%和38.2%)向中高速转变。2016年投资达到5.2万亿元,总量连续13年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的8.8%;增长10.5%,增幅比2010年降低11.8个百分点,仍高于江苏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

在项目选择上,投资冲动现象减少,各地项目选择更加审慎,更加注重项目前期的评估论证,实现了由“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向“提着篮子去选菜”的转变,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强的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越来越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

2016年,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157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11.8%。其中,新开工5亿元及以上项目1030个,占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20%;新开工10亿元及以上项目380个,占7.4%;新开工100亿元及以上项目7个,如投资600亿元的济青高速铁路、投资333亿元的青岛国际机场、投资200亿元的青岛中铁博览城会议中心项目、投资133.8亿元的济南轨道交通R3线一期工程等一批“航母级”特大项目开工建设。

(四)投资边际效益递减

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投资收益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而提升,但是量的扩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十二五”时期,我省投资效果系数(报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平均为0.1284,即每100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新增12.84元GDP,为广东的55.1%、江苏的81.2%、浙江的86.2%。2016年投资效果系数为0.0765,即每100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新增7.65元GDP,仅为广东的37.6%、江苏的63.3%、浙江的62.9%,我省投资效益明显偏低,并且呈较快降低态势。

从新增财政收入看,“十二五”时期,投资财政收入系数(报告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额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为0.0150,即每100元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5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广东的35.5%、江苏的68.8%、浙江的41.7%。

投资效益不仅与投资规模有关,还与投资结构高度相关。我省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率较高(2016年投资率为78.1%,高于江苏的64.9%、浙江的63.6%和广东的41.4%)、结构不够优、新动能规模小等问题,对投资效益产生较大影响,这需要我们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密切关注。

三、投资结构中存在问题和短板

客观分析,我省投资结构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总体上适应了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确立山东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近年来,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倚重倚能特征明显,短板领域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不足、两个过量、一个低端。

四个不足:

一是软硬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遭遇新瓶颈。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保障。当前,我省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覆盖率、城市轨道交通等出现了新的瓶颈制约。横向比较看,投资不足、投资落后显而易见。2016年,全省铁路和道路运输业投资1800亿元,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的60.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4%,分别比全国低15.7、3.4个百分点。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看,2015年,我省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投资居全国第11位,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湖南分居全国前5位;投资总量(25.4亿元)仅相当于上述5省的24.2%、27.7%、33.2%、35.7%和46.1%。许多省会城市已经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WiFi覆盖率太低,我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慢人一拍。

二是装备制造业投资不足,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才能完成,其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管理融合度高,是我省实现“四新”促“四化”的要害领域,但投入不足、层次低端,严重制约了其发展。201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投资8746.6亿元,增长8.0%,低于制造业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37.4%,占比较全国低2.8个百分点。从产业层次看,装备制造业存在“低端化”瓶颈,以基础性装备和普通机械设备加工为主,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四个行业投资占装备制造业的64.1%,占比较全国高13.1个百分点;而高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投资明显不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只有43.9亿元,仅相当于江苏、广东的27.0%和46.9%,占装备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仅为5.4%,居全国第25位。从产出规模看,201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4%,与江苏占45.8%、浙江占38.6%和广东占49.6%差距较大。

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不足,建成投产实体企业少。高技术是动能转换的动力源,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与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密不可分。在我省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转变阶段,高技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的整体数量、质量、规模上,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从投资力度看,2015年我省高技术产业投资1643.9亿元,只及江苏的52.9%;当年新开工项目1176个,建成投资项目1124个,只及江苏的44.1%和42.6%。从产出效果看,2015年我省高技术企业2268家,只及江苏的46.3%;高技术企业实现利润874.2亿元,只及江苏的48.2%。有效发明专利数9569件,江苏22462件,是我省的2.3倍。与江苏相比,我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少、项目少,建成投产的企业少、企业发明专利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带动作用不强。

四是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小,占比偏低。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较少、环境污染较小、知识密集的优点,最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将带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放大效应。我省现代服务业依然是产业的弱项,也是投资的弱项,虽然近几年呈加快发展态势,但力度还不够。在“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投资仅占服务业投资的0.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占0.8%,教育事业投资占2.5%,人均教育事业投资2195元,居全国第16位,文化事业投资占2.1%,而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占到10%以上。可见,我省服务业内部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比偏低,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偏低,补足这“两个偏低”的比重将是今后投资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投资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启服务业新旧动能“切换”模式。

两个过量:

一是化工产业过量投资,导致低端、同质、规模小等问题凸显。2016年,全省化工行业(大口径,下同)投资4494.0亿元,是2010年2.26倍,占全省工业投资的17.0%,占全国化工行业投资的16.1%。从产业布局和层次看,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全省17市中,化工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15%的有9个市。中小型项目多,85%的新开工项目为总投资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建成投产后小型企业占九成,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3亿元,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低1.4亿元,与化工行业大投资、规模化、集中发展趋势相背离,导致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2016年,化工行业中战略性新兴产品占比仅为13.4%,低于全省15.2%的平均水平。

二是高耗能行业过量投资,导致产业发展倚重倚能,加大了节能减排压力。我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化、重型化投资格局有所转变,但仍不明显。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炼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依然居高不下,对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带来不确定因素,是新旧动能转换中急需破题的一个关键。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8531.9亿元,增长17.5%,比全部投资增速快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占比较全国高3个百分点。从全国看,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多,达11.3%,占比居全国首位,比居第二位的江苏高3.4个百分点,比居第三位的河北高4.5个百分点。从17市看,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30%的有9个市,其中滨州、日照占比超过60%,淄博、东营、菏泽占比超过40%。

一个低端:

民间投资体量大、身子重、转型慢,投资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扩张,产业层次偏低。从产业结构看,2016年民间投资三次产业比例为2.0:58.6:39.4,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遥遥领先,达58.6%,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比重偏低,仅为39.4%,低于全国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快速增长,达17.9%,快于全部民间投资增速11.3个百分点;钢铁、铝冶炼、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分别增长2.5倍、97.1%和31.4%。在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列前三强的滨州魏桥创业集团、聊城信发集团、东明石化集团,主导产业均为电解铝、石油化工等。然而,代表新动能的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低速增长,增长6.3%,低于全部民间投资增速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7.2%,低于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

四、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盯投资结构调整重点和方向

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动能培育,投资需先行。投资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必须发挥“先行军”的直接导向作用,在结构调整中“推陈出新”,实现动能转换,打造山东经济升级版。

(一)首要把准产业投资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歼灭战,做好增强新动能的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从项目源头上防止出现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政府制定《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动能转换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无序投资、无效投资。同时,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科学布局动能转换中长期规划,统领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产业发展。二是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当中紧盯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产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由布局分散向园区集聚转变,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质高端高效规模效应。三是营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围绕动能转换这一硬任务,制定山东《动能转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筑巢引凤,持续推进优质外资和项目引进,对有竞争力的开发区要打造外资集聚新高地,发挥外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以外补内”的互补作用。

(二)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

我省大数据产业开始起步,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和项目。必须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大数据与产业融合。一是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就像修建山东的高速公路一样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力争成为全国上网最方便、速度最快、覆盖最广、价格最便宜的省份。二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创业投资规模。通过“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能源”等跨界融合,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培育更多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企业。引进华为、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云计算骨干企业。建设区域性的大数据存储、云服务平台,为“四新”促“四化”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血液,要扎实推进金融创新,建立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保障动能转换项目的资金来源。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支持设立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二是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改变经营模式,创新与动能转换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融资架构。三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结合。山东民间资金充沛,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要将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作为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试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法人机构的重组改制,稳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股权中的占比。审慎合规地开展委托贷款等业务,促进融资项目与民间资金的有效对接。

(四)多措并举,提振民间投资转型信心

我省民间投资占八成左右,这部分经济转型快慢,决定着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当前,要着力解决民间投资不愿转、不敢转、不知道怎么转、转什么、转不动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提振转型信心。一是取消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限制,增强政府和国企投资的引导协同效应,防止对民间投资挤出效应,让民企有空间投。二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形成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使民企有钱可投、敢投、放心大胆投。三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金融+财政+税收”的组合拳,让企业有利可图,使民企想投资。四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学习浙江等省经验,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措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稳定投资预期,鼓励民企长期投资,发挥民营经济动能转换“主力军”作用。

(五)以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保障动能转换早见成效

投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要通过实施动能转换,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一是依托投资结构优化,提高投资效益。着力解决投资在区域、城乡、行业、技术、社会民生、所有制等方面不平衡不合理问题,着力破解传统产业占比大、重工业占比大、转不动、转换慢的阻力。二是依托技术创新,提高投资科技含量。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新经济的生成和成长,还是旧动能换发生机和活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创新要在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成果的双重架构下,由企业担当主力,政府做好引导,在政策上搭建平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三是以人才为保障,提高人才投资效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正逐步带来巨大效益。我省“高精尖缺”人才还很缺乏,难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当务之急,要实施重大人才项目,形成有力、协调、高效的人才项目工作机制,拥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各类人才,建设人才强省,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统计局)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民间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