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2017-04-11王广生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强国中华民族文化

王广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新形势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王广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些论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解读。

文化强国;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阐述了文化强国战略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新形势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尽磨难,在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使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在五千多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这些文化与一脉相承、独领风骚的中华古代文明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审视文明兴衰的规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有深刻的逻辑联系的,没有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繁荣的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也必定能加快民族复兴的步伐。当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快的时代、最为复杂的时代,也是文化产生最为深刻而广泛影响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探索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光明前景,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事业持续长久的重要支撑

事业的长足发展无不与文化的繁荣密切联系,文化对事业的强力支撑,来源于文化的社会功能、历史积淀,及其内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有时候还需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这种锐气和勇气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文化。换句话说,要想走好改革发展的每一步,不仅需要把握好方向、大胆探索,还需要一种力量强有力地支撑,这种力量必定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只有得到文化的强力支撑,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持续长久地向前发展。

(三)提升国民素质的现实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虚拟与现实的频繁互动中,国民道德素质建设遇到许多新问题,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任重而道远。文化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文化具有多元性、深刻性、可塑性的特点,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教育,还有剧场、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可以说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影响潜移默化;文化是触及人们心灵的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可以被塑造的,哪种文化占主导地位,将直接促使哪种文化观念的形成,文化的接受过程就是文化被塑造的过程。正因为文化的这些特点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路径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4]当下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出现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国外的文化渗透变本加厉。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群体的诉求也多样化,甚至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一些令人警醒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实质上是夯实道德根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5],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轴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力地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6]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思想深邃,但是并非所有的文化基因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还有两者的结合体,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服务现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下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还不相称,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现实国情也不相称,这说明我国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仍然没有充分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要不断深化文化对外传播的规律的认识,积极抢占文化领域制高点,向世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固步自封的文化体制没有出路,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当下,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位日益重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繁荣文化事业,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会随之层出不穷,因此,文化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应讲求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在宏观层面,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切实转变,从而释放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在微观层面,文化事业单位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内部机制改革。通过文化事业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不适应发展的僵化的体制机制,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使其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要妥善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生活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对这些重要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扬弃。当前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我们都要坚决抵制:一种是盲目继承,将中华传统文化奉为圭臬,这就像在危机四伏的黑夜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另一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与其彻底决裂,就像是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8]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这就决定其会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中也必定有一些与当下时代精神相悖的糟粕,这些糟粕在现实中可能败坏社会风气、妨碍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但是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超越时代、跨越地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许多思想对现实生活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和扬弃,重点做好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服务于现实生活。

(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在自我封闭中创造出伟大的文化,而都是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迸发生机、缔造辉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9]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借鉴,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服务,但是一定要辨别良莠,对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倾向的文化要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决不能在西方文化中迷失自己,决不能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文化之履。另一方面,传播能力决定影响力,面对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要深刻认识文化走出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持文化走出去,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种渠道,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坚持文化走出去,为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华民族的智识。

(三)事业与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我们要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突出公益性,要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文化生活、满足基本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形成机构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10]文艺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文艺如此,文化亦然。文化产业要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一定要服从社会效益。文化要做市场的主人,善于把握和运用市场规律来驾驭市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用具有精神价值的优秀文化产品引领市场、塑造主流文化价值观,以充满正能量的丰富精神食粮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文化事业的进步,进而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系列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思想,立足于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着眼于党带领人民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伟大实践,加快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J].党员干部之友,2013(12):5.

[2]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3(10):2-4.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J].党建,2014(3):4-6.

[5]习近平.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2-26(1).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紫光阁,2013(9):9-10.

[8]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9]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2).

[10]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J].电影艺术,2014(6):5-7.

责任编辑:郭丽娟

G122

A

1674-1676(2017)04-0066-04

王广生(1987-),男,河南周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猜你喜欢

强国中华民族文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强国有我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