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刍议
2017-04-11李向前
李向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刍议
李向前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开展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理论指引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应聚焦“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问题,厘清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着力于日常社区服务、先进典型宣传、社区文化建设等环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创新,为创新社区治理夯实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创新路径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我党历来重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办法。”[1]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心口相传的城乡社区精神,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和荣誉感。”[2]要做好人的工作,提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就必须全面把握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等场域中的重要内容、重要环节、重点人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165。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会变革、体制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转型关键期,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深入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审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从价值目标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创新,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厘清为什么以及如何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这决定着社区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1.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具有地域性、社会性、自治性等基本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凸显、社会阶层分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集中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思潮传播到社区,这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对日益发育壮大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价值引领,如何有效开展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凝聚生活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居民群众,如何化解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引发的社区矛盾等,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态”。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归结起来都是“人”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以现实的人为工作对象,做人的工作,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如何做好人的工作、解决人的问题作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公约数”,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价值支撑,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一个民族的价值底色,彰显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引领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较于生存需要更加重要、艰巨。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153推动社会治理,实现社区善治,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需要注重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性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目标在于凝聚社区群众的价值共识,涵养社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工作目标的逐步推进中,有效化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确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价值航向,何以为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的精神、价值和航标,能够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社区群众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通过引领社区社会组织的价值取向,化解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分歧,凝聚社区群众的价值共识,涵养社区的精神新气质,展现社区的精神新面貌,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世界,提升社区群众的精神追求,让社区群众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激发社区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贯穿,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区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引领来固本强基、凝魂聚气,夯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
2.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其目标就是要掌握群众、说服群众、凝聚群众,实现社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就是时势的发展路向和问题的基本导向。具体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就是如何引导社区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解决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问题。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价值概括,而是基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民信仰的价值凝练,是对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的理论解答。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旨和价值灵魂。对此,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嵌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以滋养社区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个人价值观,实现对中华传统精神血脉的维系和传承,促使社区群众在开展公共事务活动、面对改革发展矛盾时能够讲文明、知礼义、树新风,从而以更为民间的方式汇聚社区群众,营造社区文化生态。二是要在化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中查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的社会性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直接相关,社区社会阶层分化、组织活动多元化和个性化等问题必须通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社会价值观来引领,以矫正社区群众的价值误区和行为偏差,消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三是要从强化社区文化引领作用的维度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为根本遵循,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所谓“普世价值”的先进性和人民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社区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使社区群众主动讲信修睦、修德向善,增强社区文化的生命力,构筑社区群众文化自信的底气。
二、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区发展经历了由“计划整体”向“市场个体”的嬗变,其显著标志就是社区群众角色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深、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两新”组织不断涌现,征地拆迁、弱势群体帮扶、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层出不穷,城乡社区已然成为利益汇聚点、文化集散点、阶层分化点和社会稳定支撑点,这些都给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1.社区阶层分化引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分众化、异质化问题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激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由于存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资源掌握程度、职业和收入来源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因而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优胜劣汰,久而久之,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凸显。事实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核心就是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社区的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当前的城乡社区中,存在富裕群体、弱势群体、外来务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交叉的情况,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存在不同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乃至环境诉求,高收入群体聚焦社区治安水平提升,困难群体则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发展诉求。基于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对同质性”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相对异质性”转变。不难发现,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社区群众对社区发展形态存在不一样的期望和需求,那么,如何面对异质性工作对象的不同利益诉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个体发展诉求的同时维护社区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如何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社区各种利益群体中的扩散和蔓延,进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这些问题无疑已成为新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2.社区组织多样化引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问题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城乡社区自治的基本原则。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基层民主实践正在有序推进,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组织生活的热情不断高涨。然而在此过程中,为了表达不同的利益诉求、实现不同的生活需要,社区群众的政治社会化在社会生活组织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等)可以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现实人”集结起来,形成具有统一诉求的社会群体。这些通过虚拟网络空间或现实生活世界结成的多样化社区社会组织实际上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此外,个人的社会诉求也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个人可能加入多种社区社会组织。比如,一些人不仅是社区广场舞的爱好者,还是社区环境保护的支持者,甚至也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参与者。而在不同的社区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时,就有可能产生社区空间冲突。“广场舞与打篮球争地”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公众热议,其所折射的社会治理中的公共空间混乱问题已屡见不鲜,也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规范和约束社区居民的公共行为以保护公共利益提出了新挑战。
社区生活比较细碎和烦琐,社区群众的存在感日益提升,面对组织化程度不断强化的多样化社区生活,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优势,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问题,使不同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并形成良性循环,培育社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使其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亲和力,凝聚最大范围内的群众,生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已然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3.社区矛盾复杂化引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力、化解力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矛盾不再是简单的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引发社区矛盾的因素日益增多,包括土地征收、房屋拆迁、集体财产分配、劳资矛盾、环境污染、业主委员会维权等,这就使社区成为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这些矛盾涉及的利益面较广,不同的社会阶层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加之以网络为主渠道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日益多元化,导致社区矛盾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复杂化的趋势。此外,为实现共同的利益,社区群众选择以抱团联手等形式解决问题,使社区矛盾冲突被进一步激化,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一触即发。群众利益无小事,简单套用传统的直接干预、行政命令、单向灌输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显然难有成效。当前,一些社区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层次性和时代感,不能因人因事而异,面对不同的社区矛盾,采用大而化之、单向灌输的做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流于形式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境地,在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凝聚共识方面显得无力。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层次性,能够针对生活方式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和思想观念不同的人群,开展具体工作,为本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服务。同时也要看到,社区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群众与社区之间不存在经济依附和行政隶属关系,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平等性原则,这样才能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存在失位现象,疏导力、化解力薄弱,无法将显性的社区矛盾消释于无形的思想破解。如何提升社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增强群众对社区的满意度,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针对城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社会阶层分众化、社区组织多样化、社区矛盾复杂化等新问题,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工作始终,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度,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澄清社区群众的模糊认识,生成社区群众的价值共识。
1.着眼诉求,贴心服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服务对接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可见,社区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社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措施,把服务社区群众、造福社区群众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社会阶层分众化而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异质化问题,要不断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在社区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立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与社区群众联系的常态化模式,落实代表委员联系职责,引导社区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从群众的现实诉求着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给群众之所需,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助人自助”社工理念,依托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为社区社会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失独家庭等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把解决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把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彰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要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促进社区群众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把完善矛盾纠纷调处作为社区治理和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关键环节,建设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专业化队伍,健全矛盾纠纷化解的组织网络,妥善处理社区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生态。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关怀人、发展人的工作目标,必须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进行摸底、调查、走访,深入了解不同群众的不同诉求,积极做好分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划分网格服务“责任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精细化社区治理局面。为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社区日常服务中,开展点对点交流、手拉手沟通、心贴心服务,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对群众的关怀有针对性地、零距离地传达给群众。比如,对困难群众则送救助、送平安,对下岗职工则送技能、送岗位,对失独、空巢家庭则送关爱、送温暖、送保健,对外来务工家庭则送文化、送文明、送保障,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实践,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旨外化到为民服务的行动中,落实到化解矛盾、疏导心理和建设平安社区的工作中,才能有效解决社会阶层分众化而引起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适问题,才能让社区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富强梦”的价值内涵,才能有效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无疑,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造民利、连民心才能显实效,只有在孜孜不倦地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凸显其价值和生命力,真正把“文明”“和谐”“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服务的实际工作中。
2.尊重多元、凝聚共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典型宣传对接
《意见》指出,要善于“发现和宣传社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社区居民崇德向善”[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和宣传典型是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先进典型产生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代表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的进步方向。针对社区生活多样化而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凝聚力不足问题,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尊重群众的多元价值观念,正视群众的多样化社区生活,主动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用真实的故事、真诚的态度、真理的力量,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先进事迹、人物,用鲜活的教育资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宣传崇德向善的先进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成为价值盛宴,以社区榜样的力量展示社会主流、弘扬社会正气、凝聚价值共识、引导社会行为,弥合由社会生活多样化而造成的价值取向偏差问题,并在不断提升社区群众思想境界的同时,形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开展典型宣传首先要挖掘身边典型,通过社会广角镜来捕捉弘扬真善美的社会微能量,这就需要在典型甄选上接地气。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融入社区生活组织的微信平台、QQ群、微博等虚拟空间,在群众中广泛收集凡人善举、草根英雄、邻里互助信息,在推动典型宣传的过程中实现人人知晓、人人理解、人人认同、人人内化,让社区群众真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其次,在典型宣传实践中,要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实现对先进典型的精神提炼,以报刊、电台、网络、自媒体、微电影等为载体,通过群众性社区活动、社区宣讲、文艺宣传等鲜活方式,实现对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立体化宣传,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时学时新,学而不厌,达到真正的“日用而不觉”。再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内化为社区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建立社区道德评议机制,构建社区居民网络交流平台,让先进典型进驻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与社区群众的线上线下交流互动,让社区群众近距离感受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将典型人物的道德品行沉淀到思想深处,形成忠实的道德信仰。最后,要把道德典型宣传与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通过道德典型引领好家风建设。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和必然要求,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评选及“传承家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训家风传家宝”“我们的家风故事汇”等宣讲活动,以好家风推动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好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民心中升华,提升家训家风的思想教育功能,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心,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
3.更新内容、创新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化建设对接
社区文化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依托,有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区群众心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8]可见,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必须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特殊功能,坚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属地性原则,形成平等性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针对社区成员来源复杂和需求多样带来的社区矛盾复杂化、社会化问题,要从建构良好的社区文化着眼,从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解力、疏导力着手,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凝聚“共同体意识”,帮扶社区群众消解负面情绪、端正社会心态,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建设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文化社区厚植根基。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3]163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增强社区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缝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提高素养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积极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政治教育、思想引导、道德规范、法制教育等内容外,还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工作内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区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到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社区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同时,实施“心理服务进社区”工程,从为社区群众心理解压、开展心理帮扶、促进心理健康、实现社区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要不断创新社区文化建设载体,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实现互联网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来引导社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培育效果。积极利用电话辅导、上门辅导、集体辅导、网络辅导、分级服务、助人自助等方式,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社区群众的解压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院落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宣传栏、阅报栏等各种设施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其中,开展对社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中国梦教育、法治教育等,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共同筑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和谐城乡社区。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1999-09-29)[2017-07-29].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481/4854367.html.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EB/OL].(2017-06-12)[2017-07-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6/12/c_1121130511.htm.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8]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3).
(编辑:杨增岽)
李向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