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1金晨周三庆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金晨 周三庆

摘要:我国职业院校在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尚存在传统理念制约“双元”培养健康发展、缺少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双师型”师资不足等问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研究德国“双元制”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并不断丰富其层次与内涵,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健雄联合研究院”模式、“太仓市企业研究生工作联盟”模式等逐步将“双元培养”拓展到本科生及研究生层次,在“双元制”本土化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培养出了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03-04

近年來,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高等院校沿袭原有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能够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某些专业的高层次学术型、科研型人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甚至出现“虚假过剩”现象;与之对应的是,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人才供需层次和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新使命。虽然国家有关文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质量评价等作了部分规定,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施细则,使得这些规定仍显得比较宏观。加之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较晚,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说与预期达成的培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目前尚未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健雄学院)作为太仓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创新,逐渐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双元制”教育的内涵

所谓“双元制”(Dual System),指的是企业作为“一元”,学校作为另“一元”,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1]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保障。1969年,德国政府《联邦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双元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开启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持续至今。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法令颁布实施之后的德国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称其为“双元制”。“双元制”的主要特征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育人,其功能定位在教育而非生产,也有学者认为“双元制”实际上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2]

二、我国职业院校在学习“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学习“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的期待相比相去甚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理念制约“双元”培养健康发展

“双元制”最先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而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声誉都远逊于普通教育。在整个社会的潜意识中,职业教育仍属于“二流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部分决策者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甚至认为,“二流教育”推崇的培养模式也只能是“二流模式”,忽视了“双元制”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许多学生也认为成为应用型人才完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理念不转变,“双元培养”模式就无法真正健康地发展。

(二)缺少相关法规制度保障

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双元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更为复杂,涉及政府、高校、企业、行会、教师、学生、家长等。要使“双元”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有效地运转,必须明确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责。纵观“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国家立法以提供制度保障和规范指导。虽然我国也大力倡导“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但缺失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特别是对企业缺乏法律法规约束和免税制度、优惠政策等。因此,大部分情况是职业院校一厢情愿,校企合作“双元”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学规范缺失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在“双元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政府、行会、企业、学校及教师等利益相关者会联合起来,共同制定某一行业统一的框架性教学规范,如德国的“框架教学计划”和澳大利亚的“培训包”等。这些文件不仅详细规定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还规定了学生完成学习后应当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样,“双元制”教育的评估与督导就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我国,行业协会几乎不直接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缺少了行会的参与,制定行业统一的教育标准就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四)“双师型”师资不足无法支撑教育教学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承担“双元”培养任务的教师有关。这一模式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新进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提升,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学校或科研机构直接走上讲台,缺乏企业工作的经历,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生产管理了解甚少;加之教学经验较少,根本无法承接“双元”培养任务,直接导致“高校元”合乎要求的“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即使开展了名义上的“双元制”教育,也往往是在走过场,与过去的实践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企业元”师资问题也很严重,很多企业直接用技术骨干或技术工人担任教师,存在着只懂技术不懂教学的情况,导致“双元”培养的质量难以提升。

三、健雄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健雄学院依托产业背景和地方高校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

(一)“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与德国国情的差异,使国内高等院校在探索与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时往往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状况。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健雄学院通过建立以“一董三委”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明确校企“双元”培养“利益驱动、合同培养”等实施原则,切实保障了合作企业的实际利益,消除了企业的顾虑,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改善了因制度缺失出现的“双元”培养工作中校、企冷热不均的局面,使校企合作常态化、长期化。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健雄学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三站互动,分段交替”为主要实施方案,其中“三站”特指高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分别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岗位实践和模块化培训。“分段交替”是指学生按照健雄学院、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转换学习场所,分段完成学习任务。为保障“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健雄学院集聚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成功打造了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跨企业培训中心(如中德培训中心)。[3]

随着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健雄学院“定岗双元”人才培养也开始“反哺”太仓市产业发展,大批德资企业因此落户太仓市,区域德资企业已由2004年37家激增至2016年262家。太仓市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健雄联合研究院”模式

发达的区域经济基础、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地方政府强力的支持构成了健雄学院引进、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本土化创新的丰沃土壤。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健雄学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仅仅培养高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不能满足地方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如何以高职院校的身份,将“双元制”教育提升至本科生乃至研究生教育层次,是健雄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2010年7月,健雄学院联合太仓市政府、东南大学等8所著名高校和规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建了健雄联合研究院。健雄联合研究院在学院内部选派学历高、懂技术的青年骨干教师赴企业长期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管理,以达到锤炼“双元”培养师资团队的目的。通过严格的挂职锻炼考核机制,健雄联合研究院进行二次遴选,选拔考核成绩优异的精英教师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在“双元”培养企业技术人员的同时,带领项目团队科技攻关,助力合作企业的转型升级。近3年,健雄学院先后承担企业横向项目35项,申请专利37项,帮助企业增收1500万元。

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赴企业的教师还肩负搜集第一手企业培训需求信息的任务。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因技能和经验不足而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的本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健雄联合研究院利用打造好的“雙元”师资团队,吸纳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本科生进行“返校再训”。截至2016年8月,已成功开班23期,培训本科生2000多人,“返校再训”的本科生100%顺利就业,许多人已成为所在企业的中坚力量。“返校再训”模式是高职学院服务本科生就业的一项有力举措,对于充实区域应用型人才储备,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太仓市企业研究生工作联盟”模式

在常态化的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与健雄学院接触,希望能够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通过交流发现,企业中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人才流失问题尤为突出。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除了联合其他高校合作开办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之外,健雄学院还把着眼点放在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上。

截至2015年底,已有中化国际(苏州)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落户太仓市,这些研究生工作站在扶助企业技术研发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仅有10%的入站研究生愿意留在本地或工作站所在企业工作。[4]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研究生工作站运转机制仍不够完善。入站的研究生远离导师和就读的高校,处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全新的工作与生活需要较长时间,对于入站企业也毫无归属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健雄学院联合太仓市科技局、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了“太仓市企业研究生工作联盟”,集聚建站高校与企业及本地高校三方的优质资源,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健雄学院组建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团队,在入站期间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与学习,并兼任“生活导师”,解决入站研究生的后顾之忧。这一模式开创了高职院校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双元”培养的先河,大幅增加了入站研究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再次调研结果显示,愿意留在本地或入站企业工作的研究生比例已上升至37%。

四、思考与启示

中德两国的国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生搬硬套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然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双元”培养模式。健雄学院源于地方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的灵活优势,在高职、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高等院校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大胆尝试,在“双元制”本土化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

[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

[3]张丽颖,张学军.基于双元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本土化实践——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4]姚骅珊,朱志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构想——以“太仓市企业研究生工作联盟”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6(8).

(责任编辑:方健华)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