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学
2017-04-10陈中华
陈中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不断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不断增强,这个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一种形式创新、思维敏捷多变、开放灵活的特征。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求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一个巩固所学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新知,为下个数学学习阶段打基础的过程。笔者综合考虑了初中数学的特殊性和新时代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为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许多初中教师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策略单一,形式简单,缺乏课堂教学活力,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片低迷的状态。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数学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策略,积极地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激发课堂的活力。
一、营造良好的課堂氛围
(一)树立师生平等观
创新教学首先要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主导数学课堂氛围是紧张的,教师始终是严肃的面孔,学生也极少发言提问。对于教师,学生始终无法克服畏惧的心理,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开展。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师生观,将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并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职责是辅助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起着“解惑”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中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更多言语和眼神的鼓励,充分展现自己对学科知识的好奇与热情。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二)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板一眼,虽然完全符合教学规范,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课堂气氛。数学是一门学科,它是系统的,系统的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乏味性,同时由于数学具有抽象的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课前的情境创设就是教师结合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者是生活问题来编造一个引子,引出即将教授的数学内容。数学情境往往因其与生活的相关性和趣味性,可以成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书本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创新式教学手段,笔者举个例子,教师在教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是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都知道很久以前,世界上是没有数字的,人们只有通过结绳来记数,在绳子上打一个解就表示‘+1,但是如果需要减去一个数字,表示‘—就不方便了,不完整的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我们还学过小数和百分数,温度计上面有0上摄氏度和0下摄氏度,这两种数我们怎样来表示?”由此,教师就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教学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正数和负数)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语言来创设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得到发散,学生的注意了已经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了,教师和学生在情境中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课堂增添了教学活力。
二、改善丰富教学形式
(一)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流行的教学形式,它的意义在于以学生掌控课堂,把握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由教师组织分组,教师将学生分组要遵循“异质”原则,即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实现组内成员的“异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督促学习,其次要注意分组的人数不宜过多,每个小组大约三至五个人,以保证学习资源利用和组长管理的有效性。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适用于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数学课题,例如七年级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节就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小组成员搜集生活中的常见的数学问题,设置问题,思考问题中数据的合理性,接着利用方程解决问题。例如以这样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某学校初一年级有两个班,两个班的人数一共是120人,其中甲班比乙班多6人,那么甲班有多少人”小组中某位成员负责提出问题,另外的成员就负责解决问题,试着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法。该题目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将甲班人数设立成未知数“X”,也可以直接列算式“(120+6)/2”最后小组之间可以展开交流和评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堂练习和提问
传统数学课堂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际的演练和操作,数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动手和练习就难以实现学科的创新和进步。因此,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或者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及时检测巩固学生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练习和回答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课堂练习和提问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师自言自语的尴尬模式,实现的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流通,且课堂提问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感情。课堂的练习要有针对性,要以具体知识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三、多媒体创新教学
教学资源的更新升级更加发挥了新的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媒体教学是当下教学的热点。近年“微视频、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等新词频频出现在教学者的视野中。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不胜数,多媒体教学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单一的教学语言转化成了生动的“教学电影”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求知欲,给予学习者巨大的学习乐趣。多媒体创新教学不但知识表现形式丰富,且教学重点突出,弱化了干扰性的知识,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学习的重点。此外多媒体教学背后是强大的数学知识库,教师可以跳脱数学教科书的束缚,带领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数学知识天地,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多媒体教学大大降低了数学问题的抽象性,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渠道转化成具体的形式,例如,将数值转化成图像,这特别适用于《解三角形》的教授,将题目中已知三角形的相关数据如角度、对边长、斜边边长等通过多媒体模拟几种三角形可能的形态,分情况求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之余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数学相关的视频或者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结语:综上,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课堂气氛、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三个方面来创新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课外实践活动,作业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加速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文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仇书芹.探析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J].中国职工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