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内涵

2017-04-10范芸蓉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写作语文教学情境

范芸蓉

摘要:文学内涵“是使具体作品成为文艺作品的东西,也是一切具有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所必须具有的一种性质。换言之,它是诗之为诗,小说之为小说,艺术之为艺术的唯一根据和理由。”文学内涵是俄国形式主义家提出的文学理论,其目的是使文学真正的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科学。具体到体现文学内涵的初中語文文学作品教学,指的是和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植根于文学内涵理论之中,以植根于文本本身、指向文学语言、教学过程具有创生性与意境的营造为特征的文学作品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内涵;语言;情境;写作

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学内涵体现的现状,郑国贤指出,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强调对语言文学的教学。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具有较强的文学内涵。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尚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分析文本的字句文法、篇章结构上,而忽视了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学内涵的要求和做法。综观当前的文学作品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方法的陈旧,对文学作品解读的程式化等。同时,研究者提出呼唤失落的文学内涵,呼唤人文关怀和审美回归,而这正是本研究所要着力提倡的。

一、反复吟诵,品味文学语言

吟诵,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的诵读方式,正如曾国藩在谈到自己的诵读经验时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对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或高声朗读展现其雄伟的气概,或低吟浅唱吟咏出其中韵味,通过对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音乐美的文学语言进行吟诵,在抑扬顿挫、高低相和之中表现出情感。而在体现文学性的文学作品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吟诵,特别是对像诗歌、散文这样情感充沛的文学作品的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文学作品本身理解,更可以通过长期的熏陶,加强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要做到对作品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查阅相关背景信息,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文学作品有了大概的了解,又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初步的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初步确定文章的基调,为下面的吟诵做好准备。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词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以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竞折腰”承上启下,展现出豪迈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味这种情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吟诵的过程中。

在学生吟诵的过程中,教师适度的点拨也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关于停顿的指导,在四言、五言的诗句中一般分两节来读,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曲径,通幽处”。七言诗句一般分三节来读,如:“杨花,落尽,子规啼”。而有时由于诗歌意义的需要,对某个字的读音要有所延回,如:“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在吟诵“雨”字时,应稍稍延缓,体现出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

二、创设情境,挖掘文学意蕴

对文学作品意境的营造,既要人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这说的是在文学作品教学意境的营造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人乎其内,通过对文本文学性意蕴的解析,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获得角色的体验,内心随着作品激荡,沉浸于意蕴之中。同时,也要出乎其外,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意蕴进行理性的挖掘、梳理和比较,从而探寻出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

比如在教师在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前三句列出了九个意象,其中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六个意象中,教师不难带领学生进入到悲凉的意境之中,但是对“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意象的分析,却不能用我们当前的审美观念来关照,简单的看作是和萧瑟的意象的相对的田园美景,而应结合古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桥”“流水”“人家”在当时的时代,也是萧瑟与凄凉的象征。通过这样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分析,萧索、凄凉的意蕴就在更深层次上被挖掘了出来。

三、练习写作,提高文学素养

读书是一个吸收知识,学习文化的过程,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但是一个阅读广的人未必懂得如何表达,因此需要有一个“输出”过程,同时也是读书的最终目的: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这体现在写作上,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写作才能得到证实,才能体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果学生不能充分表达其文学素养,那么他的文学素养便可以说是虚假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多阅读后认为自己具备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实际上却不具备,一个人的文学内涵、文学素养,只有表达出来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说明阅读行为确实提高了其文学素养,否则,一个无法展现的文学素养是没有意义的。

这要求我们及时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提高。写作首先要有内容可写,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摄取很多知识,但是怎么样把庞大的信息凝练出简短的文字,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能真正写出新的体会,才确实在文学素养上得到了提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只要不违反人类基本的价值观,都需要给予鼓励,例如读了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这篇文章后,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每位同学所思考的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提出了务实、不攀比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提出了丘吉尔成功的原因;有的学生提出了“幸运”这一话题,这都是可以的,甚至有的学生提出了丘吉尔的父亲是下议院院长和财政大臣,作为“官二代”的丘吉尔官运亨通也没什么奇怪的,这样的文章虽然有些消极思想,但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佳作。

通过广泛的阅读与写作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有着重大意义,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明白自己的一生有什么意义。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做到了这些,那么教师便可以负责人的说:我不强求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多么得高,但培养的学生都是明事理的人,可以通过语言或文字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体现文学内涵,依托的是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特性:语言含蓄凝练、形象鲜明、意蕴悠长、情感绵延,同时,通过教师在教授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学性的语言、特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传递给学生。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新的条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就能把初中语文课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写作语文教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