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7-04-10王永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王永田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以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4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能讲得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就算成功。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去单纯模仿,缺乏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有五个方面: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物理知识的源泉。物理学始于观察,物理学习活动也始于观察。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幾乎都是从观察入手的。良好的观察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 激发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观察、乐意观察。初中生思维活跃、善变,他们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

2. 培养观察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到,“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教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持久地、细心地观察,并养成习惯。

(1)明确观察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白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观察的目的和方向是否明确,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能正确、规范地观察使用各种量具。一般的量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表等。观察它们的特性如:了解构造、观察零刻度、量程、最小分度值、如何正确使用、如何观察读数等。观察一定要养成严格细致的习惯,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得到错误的观察数据。

(3)根据要求做好观察的记录。记录有利于收集和整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避免遗忘,也能促进观察的细致和准确。

3. 教会观察方法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得到正确的观察结果,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在实验中要按实验顺序观察,一般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2)特征观察法:指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独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能抓住事物本质。(3)对比观察法:指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比较的观察方法。

二、探索能力的培养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而想要有所创造必须具有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得来的经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物理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验和知识的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物理教学引向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

2. 要使学生具有探索能力,教师要会设计问题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难易适当,过难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无意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其次,教师要尽量减少琐碎提问,应该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与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灵活运用,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要尽可能使传授的知识有层次,利用问题组和问题库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结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发问

心理学家表明: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的限制,在认知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问、向教材发问、向权威发问,树立“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实”的求实精神。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就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必须从课本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把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相结合。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

那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新性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2. 营造物理情景,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设施和有关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凭借与教材相关的特定情景,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讨论、归纳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励人们进行创造的内部动力,对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去探索,求知欲旺盛,对所面临的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书本上的结论的人,总是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试图发现新问题,做出新解释。

4. 有意識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四、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要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切实提高理解能力,这是学生学好物理最基础的一环。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于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与实例,加深对某一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联系实际创造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2. 要引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避免形式主义了解和机械的记忆概念与规律的含义。要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概念规律的含义,这才是真正学懂物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3.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 要通过多次反复思考和运用,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而由于相近、相似知识的干扰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应当先通过加强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引发认识冲突,提示现象的本质特征,或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内在联系出发,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相关知识通过对比与鉴别,揭示各自的本质特征,然后再结合生动具体的物理情景,运用概念化和规律去说明、辨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暴露理解上的欠缺和漏洞,并给予纠正。结合富有新意、联系生活实际的和有当代气息的中考题讲解,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有益的。

五、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表象。对学生进行物理语言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初中学生一旦遇到回答问题或解答说理题时,常常出现说理不清楚、表达不准确、用俗语表达多、用物理语言表达少等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说理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必须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两方面着手,加强练习,在练习时特别注意方法的指导:

首先是教育学生努力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如概念、规律等,以掌握说理的根据;其次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细心体会,深入分析思考,能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从课本学会说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三是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课本中各章节前新课导入的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的问题,每节后面的“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采用问答方式,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问答方式,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们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尽量让学生多看、多做、多想、多说,养成良好的“四多”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会看、会做、会想、会说之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索、创新、理解、表达等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来安五中 239000)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