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经验促发展
——数学活动课《探寻宝藏位置的秘密》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4-08余桂敏
余桂敏
【教学内容】
《探寻宝藏位置的秘密》(适合五、六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数学问题,激活已有经验
1.揭示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宝藏位置的秘密》。
2.思维热身操。
(1)线上的位置。
师:宝藏和这三个彩球的位置有关系,找到它们的位置就能找到宝藏哦!
生:红球在第5个,黄球在第10个,蓝球在第15个。
(2)平面上的位置。
师:这三个彩球落在了草地上,它们分别在哪个位置?
生:最好有格子图,就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出示坐标图)
师:你的方法真好,确定位置要找到一个标准,我们可以借助格子图。现在能说说三个彩球分别在什么位置了吗?
生:红球在(1,5),黄球在(3,2),蓝球在(7,4)。
师:用数对可以表示位置,平面上的点在第几列第几行。
(3)复习八个方向。
师:宝藏藏在黄球的某个方向,猜猜会在哪儿?有几种可能?
生:都有可能!
师:哦,八个方向都有可能。(出示蓝球:宝藏在我的西北方向)瞧,宝藏在红球的什么方向?在黄球的什么方向?
二、自主探索策略,丰富活动经验
1.师生游戏,了解规则。
(出示10×10的方格图)
师:老师已经想好了一个点藏宝藏,谁来猜猜?
生:(点某个点)宝藏在这里。
师:不对,宝藏在你的西南方,继续猜……(根据学生的猜测,让学生体会交叉分析,缩小范围的过程)
师:大家想玩这样的游戏吗?我们再熟悉一下游戏规则。
出示规则:
(1)同桌合作,一人设定宝藏的位置,另一人进行猜测。
(2)设定宝藏的同学根据同桌的猜测,给出提示:不对,宝藏在你的××方。
(3)最多猜五次,游戏结束。
(4)同桌互换角色,继续猜。
(5)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猜的次数最少?
2.同桌活动,教师巡视。
3.同桌演示,交流提升。
(展示两组没有游戏策略,猜的次数较多的游戏过程)
师:有没有猜的次数少一些的同学?
生 1:我猜宝藏在(5,5)。
生2:宝藏在你的西南方向。
生 1:(2,2)?
生2:宝藏在你的东南方向。
生 1:(3,1)?
生2:宝藏在你的正东方向。
生 1:(4,1)?
生2:对了!
师:发现他们的好方法了吗?
生:猜的都是中心点。
师:这样猜有什么好处呢?
生:先猜最中间的点,可以缩小范围。比如,先找(0,0)点的话,东北方向还有一大片,还是很难找。先找(5,5)这个点,就把方格分成了四块。
师:大家有疑问吗?
生:那放这边,比如(3,5)这个点,不是也分成四块了?
生:如果在东南方向,这个区域就特别大,不好找。先找(5,5)这个点,就把方格等分成了四块。那么接下来无论在哪个方向,范围都小了。
师:他的意思是?
生: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区域一样大。
师:如果宝藏在西南方向,我们也要找到它的中心点,在哪?
生:(2,2)。
师:看来利用中间位置是个好方法,这样可以把区域等分,使每一区域剩下的面积都尽可能小。
师:那如果提示是在正方向上,比如正北方向,怎么思考?
生:也只要先猜中心位置。
4.策略应用。
(1)再次活动。
师:用这个办法再想一想:最多几次能保证猜中呢?
(强调:每次都要找可能区域的中心位置)
生:一次。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一、两次就猜中是运气好,不是每次都会成功的。
师:那一般情况下,至少几次能保证一定猜中呢?(请学生选点说明:无论哪个区域,只要每次都找它的中心位置,保证最多四次就能猜到)
(2)推广更大范围。
师:现在加大方格图(20×20),第一次应该猜哪?最少几次能保证猜中?我们再验证一下。
生:最多五次。
师:现在区域扩大到原来的四倍了,为什么猜的次数只增加一次就够了?
生:只要加第一次(10,10)中心点后,就变成原来的情况了!
师:如果扩大到40×40的方格图,先找哪个点?需要几次?80×80的呢,先找哪个点?又需要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先找中间点,缩小范围,转化成前面的大小,比之前的多加一次就好。
三、挑战游戏任务,提升活动经验
1.三维空间位置表示,构建魔方模型。
师: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在一条线上,按顺序数可以找到它;在一个面上,用数对来表示它;现在这三颗球跑到了这个空间中,我们又该怎么表示它们的位置呢?
生:用三个数来表示!两个数表示列和行,现在不够了,还要表示出层(高)。
师:有道理!我们可以先考虑列,再考虑行,最后考虑层(高),这个很像魔方,我们可以借助魔方来给它定位。
2.表示魔方上的宝藏位置。
师:瞧,宝藏就藏在魔方的这个位置,该怎么表示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生:宝藏在第4列,第1行,第4层,所以我觉得可以用(4,1,4)表示。
3.借助媒体分解演示说明。
师:我们来分解一下吧!4表示列数,1表示行数,第三个数“4”表示的是层数。
4.找一找。
(1)现在宝藏的位置又该怎么表示呢?(1,3,4)(4,3,3)
(2)想像一下宝藏在哪里?(3,2,4)(2,4,2)学生指一指,然后进行电脑动态展示。
四、分享活动经验,构建知识网络
师:今天我们玩了什么数学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玩了寻宝游戏。知道了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在三维空间要用三个数表示位置。
师:是呀,线上只要用一个数就能表示物体的位置,二维平面要用两个数来表示,三维空间则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环节,以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其思维发展。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联结新旧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本课设置了平面上的三个小球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需要有表示位置的“方格图”。当三个小球在三维空间,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两个量已经不能表示,设想需要三个量:行、列、层(高)来表示位置。教师基于学生的需要,适时提供“方格图”“魔方模型”帮助学生联结新旧经验,学会平面中、三维空间中表示位置的正确方法。
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丰富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活动、探索和交流,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更大的学习潜能。在探寻宝藏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几次同桌活动,一次次判断,根据同伴的提示,感受区间的变化,缩小宝藏的范围,从而推测出正确的位置。并且,利用集体合作、讨论分析,寻找游戏策略。同伴学习,主动探索,策略研究……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探索的乐趣,在探索中丰富了基本活动经验。
三、创设梯度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设有梯度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三维空间中表示物体的位置,不是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但在充分探究一维线型、二维平面表示位置的活动基础上,显然,学生跳一跳,完全有潜力摘到这颗“桃子”。借助魔方模型,学生从基本的三维空间三个量表示位置开始,到表示中间块的位置,再根据数据想象具体位置……最后把一维、二维、三维表示位置的方法沟通联系,建构整个知识网络。学生在有梯度、有层次的活动中,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