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原则
2017-04-08冶静芳
冶静芳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近代以来,兴趣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加之近些年不断扩招,导致生源组成复杂,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从而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杜威的兴趣观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兴趣的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着重对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兴趣原则做出了解答。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兴趣;杜威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然而由于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英语学习,甚至有好多学生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国近些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一个突出的主题便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好多教师在课堂上或者不断插入“笑料”,或者通过奖励刺激,或者运用花哨的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杜威的兴趣理论看来,这些教师都是狭义地理解了“兴趣”的含义从而在教育上造成错误的运用。
一、兴趣的由来
杜威反对那种肤浅而狭义的即时兴趣,积极倡导一种深远的内在兴趣。相对而言即时兴趣存在局限性,学习者只是对许多事情都浅尝一下,并没有深度和持久性。杜威在评论“教育即预备”时也曾提到:“每个人都知道,为预备将来而忽视现在可能性的教育制度,基本上都不得不诉诸各种惩罚的制度。于是,由于学生讨厌这种方法的严厉苛刻和软弱无能,他们又摇摆到另一极端,为防备后来所需要的一点知识被包上了糖衣,以便哄骗学生,使他们吃些本不想吃的东西”。这就是说,如果把兴趣当做一种手段,那么它只能充当活动中某一短暂动作、现象、情景产生的即时快感,而不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一种乐意的、连续的投入和专注。所以杜威说:“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由此可见,学生真正的兴趣,应该是来自个体的内在心理倾向,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这只是肤浅的诱惑,缺乏深度和持久性。
二、兴趣的含义
杜威认为,兴趣的根本意思就是由于认清它的价值而集中注意、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于某种活动。兴趣是个人的情感的倾向,是个人对情境中正在进行的事情的态度,这种态度乃是情境的一部分。兴趣指自我和世界在一个向前发展的情境中是彼此交织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表征,是个体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表现出对特定事物的选择性和趋向性。兴趣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是融为一体”的。杜威从interest的词源去寻找兴趣的原始含义,认为兴趣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连接起来的东西,它是个体与他的行动材料和结果之间的统一,是它们的有机统一的标志。杜威的理论认为,兴趣首先是积极的、投射的。对任何事物感兴趣就是积极地与那个事物发生关系。其次,兴趣是客观的。兴趣总是体现在一个相关的对象中。再次,兴趣是个人的。“它意味着直接的关心,意味着对某种事情得失攸关的承认,意味着某种结果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总之,杜威思想中的兴趣是一种推动自我的感性冲动逐步发展成为有自我意义与社会意义的、个人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这一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伴随物。
三、兴趣的特征
从上述兴趣含义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杜威提出的兴趣包括以下四方面特征。
1.统一性。兴趣总是从属于一定的具体对象,如果把兴趣的对象去除,兴趣本身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根据杜威的一元论的哲学主张,兴趣首先就应该是一种自我与对象相统一的活动,并且它是与个体的生长方向一致,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注意力的集中性。
2.自发性。杜威认为,自发性是兴趣的根基。兴趣是积极的、投射的、推进的,兴趣不是消极地等待外部刺激,而是自发地感到对某种活动的冲动。这种迫切的要求或倾向不是不偏不倚地指向各方面的,而是依据其自身特殊的传到方式进行分化。这些都并非环境对个体刺激的结果,而是自我本身不断发出的冲动所促成的。因为,人类和动物一样,其冲动在本质上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凡每个冲动所产生的目的力量又足以推动一个人去为实现它而奋斗的,都会变成兴趣。
3.发展性。杜威认为兴趣具有发展性,他将兴趣发展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兴趣,其目的就是眼前的活动。一种是间接兴趣,它的目的是间接的。如果个体对某事物具有直接兴趣,为了使这一兴趣得到最好的发挥则必须经过一系列过程,直接兴趣便成为了间接兴趣,活动才会继续持续。杜威提出判断兴趣原则是否正确运用的一个标准是:如果兴趣包含着生长和发展,兴趣就是正常的,将其运用在教育上就是合理的。
4.独特性。兴趣并不是某种单独的事,他需要存在自我倾向、习惯和能力。正如卢梭的观点,即“每个人生来具有特异的气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必须尊重、重视学生的兴趣,避免单纯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要在高职学生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四、杜威“兴趣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发学习活动的动力,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兴趣就不会有学习动力。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要恰当、充分地利用兴趣,把一般意义的兴趣转化为教育性兴趣。根据杜威的兴趣论,现得出以下教学启示。
1.兴趣即挖掘学生内需。面对高等职业院校这群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都不高的学生,好多教师包括笔者在内都会利用“快乐行贿”,引诱刺激学生注意和努力。在杜威看来,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软”教学法,知识肤浅的诱惑,并不能真正持久。因此,要想挖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秉着“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真正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有效提高自身能力,進而自觉地提高对事物的兴趣。
2.促进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杜威的兴趣论告诉我们,对某一对象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转化的。一般而言,直接兴趣是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对象上,而间接兴趣的注意力是较远的、间接的、迁移的。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及时提出学习的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并帮助学生逐个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内容选择应具有实用性,从而刺激学生的直接兴趣。此外,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间接兴趣,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3.反对静止地看待兴趣。杜威曾指出:“对兴趣的一切误解都来自不了解兴趣活动发展的性质,它们将活动变成停滞不前的,将活动继续不断的生长割裂成一串静止的横断面。”这就是告诫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兴趣变化,否则会将学生的兴趣固定化甚至低级化。高职学生正处于兴趣表现最旺盛的阶段,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不同阶段兴趣和求知需求的变化,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具体到课堂组织上,尽管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尝试了很多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但由于对兴趣的内涵理解不全面,也无法达到教師最初设定的教育目的。如有些教师会用“满堂问”来代替以往的“满堂灌”。然而所提问题大多只是课本固有的“假问题”,这样低估了高职学生的经验和智力,并不能刺激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4.注重兴趣发展而非放纵。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并尊重其正常发展。然而,这种关注和尊重并不是所谓的放纵。学生的兴趣,既不能压抑,更不能放任,要把我分寸,遵循适度原则。压抑兴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好奇心和求知欲,抑制创造力的发挥。而过度放纵兴趣,则容易导致任性和好奇而非兴趣。例如高职英语课上,学生希望老师多播放英文影视欣赏,如果老师一味的迁就学生这一兴趣,那英语语言的学习必将变成影视欣赏课。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辨别学生的兴趣,并正确引导使其正向发展。
五、结语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英语知识水平的高低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应该得到重视。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英语基础不扎实,加之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升自身魅力,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一旦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乐趣。让学生乐意学英语,最终达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培养出具有一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威,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邓素文.杜威的兴趣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史研究,2009(1):50-53
[4]盛媛.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