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2017-04-07谷悦
谷悦
[摘 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反映在了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完全、缺乏可比性、随意性较大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用性较差,造成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内外两个方面因素。企业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并对相关准则进行合理应用,以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我国应注重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一旦遇到会计信息披露弄虚作假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这种行为进行惩处,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68-03
前言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上市公司从无到有,相关制度逐步走向规范,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企业纷纷进行发展机制、体制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反映出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反映出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会计信息披露不单单关系到了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对投资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对策,实现财富增加。一旦会计信息披露造假或是相关信息不完整,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导致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从而导致企业资金获得面临较大困难。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不单单丰富了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
一、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更多地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对一些不利的信息予以隐瞒,对一些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这就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的问题[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情况不佳,担心披露这些信息,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并且为了规避股东“用脚投票”的情况,企业对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歪曲或是利用虚假收入、低估费用支出等方式,使财务报表的业绩比实际情况高出很多,从而迷惑投资者,以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同时,在进行会计估计和关联交易方面,一些企业对自身的业绩进行粉饰,导致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避税,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要低于真实收入[2]。
(二)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较差
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一些企业并未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披露。根据证监会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若是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到股票价格,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编制,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进行披露。但是在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企业违背了这一规定,往往在出事后,企业会对问题进行隐瞒,或是在对问题处理好后,对信息进行披露,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实时性较差。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
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更多地披露利好信息,一些对自身不利的信息往往会选择隐瞒。关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中看出:第一,在对关联企业交易信息披露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一些重要信息选择隐瞒不报;第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对偿债能力的披露较少,有的则是对这一问题含糊其辞;第三,应收账款信息披露过程中,具体结构和内容并未进行披露。
(四)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较大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突出表现为“报喜不报忧”的特征,即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对一些不利的信息进行隐瞒。同时,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财务报表制作缺乏有效监管,并且一些重要内容较为简略,导致财务报告无法进行有效地财务分析和评价。同时,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重要数据信息较少,并且在通货膨胀、利率变化、产业政策揭示方面鲜有涉及。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较大,对重要内容和信息把握不足,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价值减弱,其功能和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1.经济利益影响。利益驱动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因素。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把握自身的经营情况,从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保证其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利益,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经营较好,盈利较多的上市公司。这样一来,为了达到吸收资金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不惜歪曲客观事实,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造假,骗取发展资金。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原有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到位,加上执行力较差,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收入确定时点以及确定方法把握不足,加上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上市公司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财务报表制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一些上市公司根据自身需要,故意对新会计准则进行曲解,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失真的问题。
(二)外部原因
1.监管管理较为困难。证监会在制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准则过程中,有着如下规定:“会计人员在对经济事项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经济事项实际情况,应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从这一规定来看,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由于不同会计政策应用,导致的会计处置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给会计信息披露造假提供了便利。在进行监督過程中,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监督管理工作较为困难。
2.监管主体功能未得到发挥。在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监管过程中,主要由证监会、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但是这些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性,并且权责不明,在监督过程中,无法对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理,缺乏必要的威慑力。同时,监管主体权力缺失,在遇到会计信息披露造假或是失真问题时,监管主体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只能够予以相应的警告。同时,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中小投资者缺乏知情权,一些上市公司处于商业机密,拒绝对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行透露,这就导致监管主体的功能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
3.惩处力度较低。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3年沪深二市对90多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造假问题进行了处置,其中对26家上市公司进行罚款处罚,60多家上市公司予以警告。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并且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虚假记载,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根据事态严重性,判处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构成犯罪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是拘役。”从《证券法》中的相关规定来看,对会计信息披露造价问题的惩处力度较低,不能够起到较好的威慑作用。对比会计信息披露造假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而言,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惜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以谋求利益。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对策分析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包括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因素;外部因素则体现在了缺乏监管、惩处力度较低等因素。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注重保证相关举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一)内部解决对策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要注重对大股东权力予以控制,注重权力制衡,使内部小股东的权益得以体现。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提升董事会的功能和作用,使董事会的权力得以发挥。董事会是上市公司的核心,对上市公司具有管理权。董事会要注重代表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而不单单局限于某个或是几个大股东的权益。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要具有独立性,避免董事长总经理二位一体的情况,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董事会在进行上市公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职权进行履行,能够民主地进行决策,将公司治理问题摆在明面上,避免暗箱操作。二是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层进行约束。管理层负责上市公司日常的生产和经营,在对其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构建内部监督机制,使总经理工作时,能够受到制约,从而保证股东利益和管理层的利益能够协调。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激励措施进行有效利用,保证管理层的工资和福利得以满足,使其能够为公司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
2.合理应用新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新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在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的应用,要注重对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并能够以此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更加规范,避免出现较大的随意性,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目标。在对新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应用时,要注重对相关法规政策正确理解,不应该只局限于短期利益,要注重对财务报表进行有效应用,使其能够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和重点予以明确,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应用时,可以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从而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较好的效果。内部控制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化系统建设,保证内部控制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完成后,要对内部控制内容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效果。
(二)外部解决对策
1.完善监管措施。针对于现阶段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完善监管措施,是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对此,我们可以对国外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例如美国在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监管过程中,证监会独立于政府机构,具有较大的职权。在监管过程中,若是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存在问题,证监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惩处。美国证监会的职权范围较大,并且专注于上市公司管理方面,其控制力度較强,使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不敢弄虚作假。我国在监管措施完善过程中,可以学习美国的措施,明确监管主体,并赋予监管主体一定的权力,能够对有问题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理。
2.充分发挥监管主体功能。监管主体功能的发挥,对于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弄虚作假的行为予以震慑,降低会计信息披露作假的几率。监管主体功能发挥,要注重对监管主体的职责予以明确,并对社会监督力量进行引入,形成监管合力,从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较好的把握。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使公众意识到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举报,使这一行为无处遁形。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弄虚作假行为的存在,与现阶段我国法律中对这一方面的关注度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同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处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时,无法可依,不能够很好地对这一行为进行打击,从而助涨了违法者的气焰。法律法规的完善,要注重结合实际问题,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把握,并对其予以惩处。例如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意见》,在这一文件中,就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问题予以关注,并在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时,能够为其提供法律救助。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将会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其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对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对其予以严厉惩处,可以对这一行为予以震慑,使一些投机者不敢触犯法律底线,从而保证会计信息披露时,能够合法、合规,对实际情况进行较好的反应。
结束语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内外两个方面因素。企业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并对相关准则进行合理应用,以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注重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一旦遇到会计信息披露弄虚作假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对这种行为进行惩处,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杨世忠,刘赛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暨审计质量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42-48
[2]王雯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3(5):37-39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