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标准化研究
2017-04-07陈文捷陆怡冰白琴陈雨婷
陈文捷+陆怡冰+白琴+陈雨婷
[摘 要] 隨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性依据,对实施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提供参考价值。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内容包括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基础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卫生安全标准化、生态环境标准化,以及加强民族地区旅游的立法工作。广西三江侗族少数民族地区在实施旅游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着基础硬件设施滞后、标准化战略实施困难、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应通过指导试点打造特色标准化品牌、实施“内外同步”战略、加强旅游标准化人才培养等途径,加强三江旅游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三江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65-03
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 standard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The standardization contents cover tourist service facilities, service foundation, management, sanitary safe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gisl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regions. Problems for implementing tourism standards in the Dong minority region in Sanjiang region, Guangxi province, include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The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in Sanjiang reg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guiding the building of standard brands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pilot areas, carrying out inside and outside synchronization strategy, and invest more in building a talent pool for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minority region, tourism standardization, tourism in Sanjiang region
一、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背景
旅游标准化是针对旅游行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一般性概念,通过制定规范和标准、贯彻实施规范和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进行业运行的有序性、旅游经营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是针对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制定的认证体系。旅游标准化是旅游行业各工作的重要部分。
自1987年我国首次出台星级饭店评估标准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近30项旅游标准,是世界上制定和颁布旅游标准较多的国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标准制定工作呈现加速趋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实施。旅游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性依据,对实施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提供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业快速蓬勃发展,民族地区旅游因其集民族性、异域性、神秘性、资源独特性、休闲性和文化体验性于一体,逐渐成为旅游新热点,一些民族旅游先发地区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具备了提供便利旅游服务的能力,向游客呈现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些地区的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为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内容
(一)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旅游住宿设施标准、旅游餐饮设施标准、交通设施标准和旅游社区服务设施标准。这些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应该严格按照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执行,基础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标准化工作是民族地区旅游得以跨越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民族地区旅游的立法工作
标准化的前提是要加强立法工作。我国旅游立法工作起步较晚,法律体系不健全,而民族地区旅游作为新兴旅游热点,其立法工作更是存在很大的空缺。民族旅游地区一般地处偏远,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民族地区制定相应的法规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性,可以先从民族旅游先发地区的立法工作入手,通过不断地制定和充实民族地区旅游法规的内容逐步形成国家民族地区旅游法规。
(三)民族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应为民族旅游基础服务标准提供指导作用,民族旅游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应为民族地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指南和标准的内容及样式,规范民族旅游服务工作。民族地区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应通过制定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的方式为民族旅游标准化之路指明道路,工作指南应该明确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实施的方针和目的,具体提出的实施步骤和重点难点,还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步调一致地顺利开展。对民族地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进行分类,促进民族旅游有针对性、高效地开展。
(四)民族地區旅游管理标准化
民族地区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应该以民族旅游服务组织为基本单位进行。民族旅游管理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其实现对于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旅游管理标准化的关键在于不断接受和创新现代管理思想,对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组织管理中的服务运营策略规划、服务流程管理和顾客信息管理等做出规定,提高民族地区对旅游的管理水平,保障民族地区旅游有序开展。
(五)民族地区服务卫生安全标准化
民族旅游以民族地区为主要活动场所,所处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这对民族地区旅游卫生安全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民族地区旅游卫生安全标准化包含住宿卫生标准、餐饮卫生安全标准、饮用水安全卫生、环境卫生安全等。民族地区服务卫生安全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将极大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六)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标准化
开展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认证工作是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民族旅游生态环境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通过制定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标准来确定生态旅游的政策框架、原则和行为准则。民族生态旅游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首要前提,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实施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的意义
旅游标准化促使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为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竞争依据。随着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展开,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完善了旅游基础功能,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使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而民族地区一般处于我国较为偏僻落后的地区,旅游标准化发展时间短,建设程度不高,面临着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开发和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因此实施旅游标准化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
民族地区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或者其他发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大多数的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旅游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下,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质量难以保证。民族地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发展程度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质量的提高。随着民族地区旅游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资源都需要建立标准化认证制度去保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旅游经营者、旅游组织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标准化刻不容缓。
同我国其他旅游标准化实施过程一样,通过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相应的旅游标准体系,通过国家部门、行业监管、企业自律及社会监督多管齐下,严格执行,将有助于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提高旅游管理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保护民族地区的独特性。这将极大地提高民族地区的旅游素质,从根本上打破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瓶颈。与其他旅游标准化不同的是,因为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和民族资源独特性,其旅游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大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因此研究民族地区旅游标准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三江地区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
(一)三江基本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三省坡南麓,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境内有浔江、榕江和苗江三条大河,距柳州、桂林和怀化三市分别为203公里、167公里和230公里。这里是大桂林、黔东南和湘西三个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湘、黔、桂三省(区)交通枢纽,是侗族地区的东南门户。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县内居住着除侗族以外的汉、苗、瑶、壮等民族。三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极富民族特色。其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侗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江还被评为“世界桥楼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江农民画、风雨桥、鼓楼颇受欢迎。
经过20年的发展,三江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县拥有程阳八寨、县城大侗寨与丹洲三个国家AAAA景区,丹洲石门冲、林溪冠洞为国家AAA景区。2008年,三江县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2011年起,三江将县城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三江创建成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广西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江当前正致力打造桂湘黔民族旅游集散地、中国民族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
(二)三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三江县立足本土特色、脚踏实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抓住“入选广西首批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名单”的机遇,将本土旅游产业与特色文化、特色农业、特色建筑、特色生态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出了“多耶节”、“冠洞百家宴”、“坐妹”、“梅林大歌节”等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三江县旅游总人数从2010年的112.3万人次升至2015年的505.28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4.0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0.07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其中,仅2015年1月-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42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65%。
随着三江旅游逐渐走上正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令人堪忧。三江县城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景区规划不合理,杂乱无章,商贩摊贩随意停靠,影响景区视觉效果,景区周围房屋参差不齐,“脏、乱、差”现象严重。许多建筑年久失修,保护不到位,且有明显的人为破坏迹象。旅游产品商业化严重,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三江旅游标准化研究现状
三江县自2011年12月启动“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并在2014年9月正式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三江县以“创旅游名县”为目标,按照“大融合、大提升、大推介”的思路,坚持“全县创标、景区创A、酒店创星、服务创优、管理创新、产业创效”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旅游标准化要求落实各类标准,规范城区景区整改建设,完善旅游服务整改建设。并且,成立了“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创标”工作,制定出台了《自治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县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自治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任务表》等服务“创标”工作的系列文件,同时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了《自治县旅游业标准规划》《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百里侗乡”乡村休闲旅游带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三江围绕“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旅游发展要素,坚持项目驱动战略,将旅游项目与城市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融合推进,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城建”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策划建设了三江鼓楼、侗乡鸟巢、三江风雨桥、月亮街等极具侗族特色的地标建筑群;启动实施了程阳八寨景区5A提升、侗族文化提升、鸟巢“百千万”工程、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三江南站游客集散中心、三江湾休闲养生区、侗寨人家等项目;增设旅游交通指示牌25块,旅游标识标牌224块;新建旅游厕所5座,改造升级18座;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在品牌建设方面,立足民族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以品牌创建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同时,三江还依托贵广铁路的路网布局,加强与“大桂林”“珠三角”大旅游圈的合作,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助推产业发展,旅游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五、三江旅游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硬件设施滞后
三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对于旅游可进入性来说,交通不便制约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的脚步。旅游发展,交通先行,旅游对于交通的依赖性可见一斑。然而通往三江的交通并不便利。三江县城距离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贯穿,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水运由融江达柳州市,交通网络分布松散,并且路况差强人意,因而可进入性并不强。例如,从南宁市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路程400公里左右,由高速公路途径柳州市需要3个多小时;柳州市至三江县距离200多公里,乘车却近4个小时,并且县城境内各旅游景区间的路况较差,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满意度,直接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标准化战略实施困难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因其民族性、异域性、资源独特性、神秘性和休闲性逐渐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但就目前看,民族旅游标准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实践上都很难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民族旅游标准化最早在贵州实行,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试点,期间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文件,但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江县民族旅游标准在2011年起步,相关指导文件不多,可参照对象也缺乏,短短几年在标准化道路上逐步探索,难以找到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三)旅游标准化人才缺乏
旅游标准化的制订和执行需要人才的参与,从大的趋势看,我国专门从事旅游标准化的人才少之又少,旅游标准化工作主要由一批兼职队伍完成。他们主要来自政府和科研事业单位,缺少真正实地接触旅游产业的实践经验,对旅游标准化的核心和内容难以准确把握,这就直接导致了旅游标准化制订、实施和监督质量的低下。三江县情況也难以逃脱这个局面,旅游人才需求量大,但缺口也大,尤其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旅游人才,这使三江县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旅游标准化制订、执行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六、三江旅游标准化建设的途径
(一)指导试点,打造特色标准化品牌
三江县旅游标准化试点涵盖了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娱乐场所、旅游餐馆、旅游交通等旅游单位,可从中选择民族旅游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或旅游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期间辅以专业指导和适量投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旅游标准化培训,打造独具特色的标准化品牌,以点带面,扩大标准化对旅游各个层面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三江县的民族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二)实施“内外同步”战略
实施“内外同步”战略,就是要结合国内外民族旅游标准化细则和研究成果,将眼光放远至国际平台,参照国际化旅游标准组织,制定出具有国际化水平、同时又具有三江本身特色的旅游标准。对内,组织标准化人才到四川、贵州、云南民族村等标准化试点参观,并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学习,体会心得;对外,学习借鉴国外民族旅游标准化的先进经验,邀请国外先进旅游企业、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标准化专家,共同交流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标准化理论,从而推动三江民族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旅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落实旅游标准化工作,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自三江县开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及程阳景区创5A景区工作以来,三江县职校三江旅游培训的唯一单位。从长远发展看,这是远远不够的。三江县不仅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参与旅游标准化研究和建设人才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全面的培训,如成立专家小组,邀请国内外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开展讲座、课程培训等,同时还应成立旅游标准化专家队伍。
[参 考 文 献]
[1]周永博,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旅游标准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10+16
[2]吴忠军,韦俊峰,王佳果.民族旅游标准化建设探讨[J].标准科学,2015(3):20-24
[3]李江虹,陈思嘉.广东省旅游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标准导报,2012(9):21-22+26
[4]陈颖,张思寻.成都市旅游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实证研究——以成都“国色天香”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5(4):124-125
[5]林筱颖.广西民俗旅游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12):1-4
[6]林筱颖.贵广高铁对广西三江县民族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10):48-53
[7]肖丽娜.三江旅游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1):148-149,168
[8]李文苗,吴国清,丁水英.我国旅游标准化状况研究[J].标准研究,2010(10):30-35
[9]曹俐莉,万福军,王世川.我国旅游标准化实践与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2(12):58-60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