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06李本江
李本江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使得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得初中数学课堂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网络平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德育教育
G623.5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上,而是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网络平台本身具有多样化、生动化的特点,这为初中数学课堂德育效能开展奠定了基础。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应该予以重视。
一、巧用网络平台,构建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基础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重视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并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全部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便于教师顺利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为数学课堂德育渗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了师生博客群、德育专题论坛等,这样一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时效性。
二、基于网络平台,挖掘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
在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时,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有目的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其要关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密切联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网络平台的推动下,激发学生的德育意识。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并且围绕着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节水问题这一主题来开展。该主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在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法,综合运用统计知识与统计法来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能自动的参加到宣传节约用水的队伍中。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缺水地区的视频,以及当地人们取水的艰难。借助该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幸福。同时,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亲自统计调查、网络上查询、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小组内成员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统计调查,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又增强了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并在自主探索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本节课数学课上,学生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节约用水的信念。
三、借助网络平台,完善数学学科的渗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顺利实现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然而由于数学这门学科主要讲解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无味,其中所隐藏的德育内容是隐性的。为此,教师要借助网络平台,重视知识建构过程和学生的主体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完整的呈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运用知识能力,并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丰富学生对图案的认识,发展其形象思维,增强其应用意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感受数学之美,并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自主设计图案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思考这些会徽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交流。随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出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图案。另外,在课下,学生要借助博客这一平台与老师沟通、探讨,将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知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上。同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便于教师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总结
网络平台推动了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深入分析数学内容,学生能学习到其中所隐藏的德育知识。数学这门学科非常严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还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利.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 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3] 费丽超.关于新课改下初中數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