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4-06袁丽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

袁丽萍

摘 要:近年来,随着西藏农牧区老年人口比重的逐步上升,农牧区的养老保障模式已无法有效满足现实养老的需求。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区域特点,探讨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好西藏农牧区养老保障工作提出对策,以期为推进西藏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18-02

一、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概念界定

1.西藏农牧区、农牧民。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尼泊尔等国相邻接壤,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藏农牧区是指在西藏境内以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地区。与传统农业区相比,西藏农牧区的土地广袤,人口密度小,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对困难,畜牧业的產出大于农业作物的产出。在农牧区以农业、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的居民我们称之为农牧民[1]。

2.老年人、养老、养老模式。老年人概念的界定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即为老年人,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60岁(含60岁)[2]。结合西藏老年人的人均预期寿命的现实情况,本文的老年人指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养老是一种人类社会学现象,本文的养老是指老年人的闲居休养或是被奉养。在养老模式概念上,陈赛权(2000)重点梳理了2000年以前学术界关于养老模式的概念,并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概括分类: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其他[3]。公维才(2009)主张根据经济提供主体来界定养老模式的概念[4]。张澜(2015)认为,养老模式不同于养老方式,它是社会、经济思想、环境、群体、民族等诸因素整合的产物,代表了对养老问题的整体思维[5]。结合西藏农牧区的特点,本文界定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

(二)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西藏自治区现设5市2地,72个县(市、区),685个乡(镇)。由于西藏农牧区人口占比很大,农牧民人口的基数大,老年人所占比重也就自然增大。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36 5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67%),其中藏族比重高达98.22%(藏族人口271.64万人,藏族农牧区人口225.29万人)[6]。由此可见,西藏老年人口以农牧区的藏族老人为主。根据党和政府在西藏农牧区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笔者从三个维度分析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1.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利用社会条件和整合社会资源的机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与社会保障政策是紧密相连的,主要由五保供养、集中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等组成[7]。根据西藏自治区实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农牧区年满60岁的农牧民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以拉萨的农牧区为例,截至2015年11月,五保对象为1 260人,其中集中供养1 056人,分散供养204人,集中供养率达83.8%,五保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5 370元[8]。西藏于2007年开始全面建设和实施农牧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两年,社保部门对低保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开展了低保户的严格审查工作,争取做到应保尽保的公平性。《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从2014年7月1日在全区执行,根据201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西藏已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9]。

2.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养老模式。它是通过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顾、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通过对CSSCI论文分析,大多数学者从家庭养老内容独特的优势、国家财政压力、传统孝道等因素考虑,提出未来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机制,重塑家庭是必要的[10]。西藏具有优良的爱老传统,西藏农牧民大多信仰藏传佛教,而藏传佛教中关于“孝敬老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藏农牧区家庭养老模式的主导地位。生理上,老年人身体状况呈现“体弱多病”的年龄段特征;心理上,农牧区的老年人依然受到“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对家情有独钟;经济上,农牧区的老年人大多已无稳定长期的收入保障,这样的现状也导致家庭养老占主体位置。当然,西藏农牧区养老除了受传统观念的限制,还受较高经济成本的制约,导致在社会养老方面普及率不高,大多数是在家养老,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

3.自我养老。自我养老就是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理和精神上自强[11]。陈赛权提出,自我养老是“在整个养老阶段,不管是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还是精神慰藉等都是依靠自己;当这三项中的某一项或两项失去自立而需要家庭、社会或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时,自己仍有资源存量与之进行交换,不致于造成家庭、社会或国家的负担;只有当自己的所有资源存量几乎都耗尽时,才向家庭、社会或国家净索取”[4]。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无法满足现实养老情况下,自我养老是一种值得选择和引导的养老模式,但是在西藏农牧区,受传统观念、身体素质、经济收入来源、共居人数、病灾风险等因素影响,选择自我养老模式的老人极少。

二、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现存的主要问题

由于养老的相关保障基础相对脆弱,家庭支持和社会互助构成了农牧区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模式[1]。五保供养方面。西藏自治区实施的县以上集中供养五保老人政策,是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但在走访农牧区时,少数老年人并不愿意远离原来的生活圈子到县养老机构生活,他们倾向于在享受外界的财物支持下选择居家养老。西藏农牧区的养老机构组织建设的滞后、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使五保老人被照料的不够细致温馨。

(一)社会养老保险方面

西藏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还处于推行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农牧区,由于涉及的人数多再加上人员分布广,存在保障水平低、农牧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基层经办人员配置不足、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组织工作成本高、政策宣传实效不够等问题。

(二)家庭养老方面

随着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牧民观念的变化,家庭养老模式虽然依旧占主导地位,但出现了日益弱化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尊老敬老、家庭观念出现淡化的趋势,导致靠传统的道德亲情维系的家庭养老观念也正逐步淡化。另一方面,由于受计划生育等因素影响,农牧民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再者,由于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留守老人家庭数量上升,由于老年人在自身行为和意识方面的老化特征,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缺乏基本的照料,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三)社区养老方面

西藏农牧区的社区养老起步晚。西藏的社区建设是从城市开始,2001年才开始试点工作。由于西藏农牧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所以社区服务处所较少,所能提供的敬老、老年活动等服务也少。

三、西藏农牧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社会养老角度

宣传和完善有利于养老的制度,老年人的权益保护、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的监护等。根据西藏农牧区老年人口的特点,出台相关的养老政策时如配有藏语版本,则便于基层的工作人员理解宣传政策到位。五保供养方面,在财力和人员允许的情况下,选派精通当地藏语的社保工作人员实地深入农牧区,把集中供养政策的好处宣传到位,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让五保老人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得到政府全方位的照顾。推广农牧区社会互助养老合作,包括亲属互助、家庭间互助、社区(村落间)互助等。加快农牧区的养老机构建设,培训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不断满足在养老机构居住老人日益增加的需求,拉动老年消费市场,实现供给侧的改革,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

(二)家庭养老角度

目前,家庭养老依然是与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模式。但是,现实中的家庭养老出现了照顾不周、家务负担多、经济保障低等现象。为了改变种种不良家庭养老现状,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一要制定和完善符合西藏农牧区特征的养老规章,家庭养老需要政策的支持,即从法律上明确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奉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二要加大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宣传,从思想观念上强化农牧区家庭养老意识。三要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从经济上保障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四要建立家庭养老奖励扶持机制。由于照顾老人在时间和精力上的耽搁,必然会导致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受到影响,养老奖励扶持可激励家庭成员在奉养老人方面多用心用力用财。

(三)自我养老角度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养老保障知识,学习自我养老技能。虽然只有极个别的有收入积累的老人或空巢老人选择自我养老,但是为了实现全覆盖的养老保障,我们依然需要对这部分的老人进行关怀,可以专门对这类老人进行自我养老的基础保健知识、基本自护技能等进行培训。尊重老年人的真实意愿,在农牧区调研中发现的老年人很难接受去养老院养老的问题,老年人可以选择居住在自己家庭里,由社会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

结语

区域特征和社会人口的特征对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解决西藏农牧区养老问题,既不能单纯地模仿内地农村的养老模式,也不能照搬非发展中国家的养老模式,应充分尊重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经济发展特点,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这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傲.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曲江川.老年社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公维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选择[J].商业研究,2009,(11).

[4]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5] 张澜,张云崎.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9).

[6] 西藏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西藏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8] 山国艳,张禧.现行监护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完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4).

[9]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R],2016.

[10] 郭文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基于CSSCI期刊(2000—2013)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11] 陈芳,陈建兰.我国“自我养老”模式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3,(1).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浅析多德福嘉兴食品城网络营销现状与对策应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