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N1读解应试策略研究

2017-04-06黄桂峰

现代交际 2016年15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

摘要:日语N1考试中读解部分旨在考察考生利用语言知识理解文本,完成课题任务的综合能力,其分值比重占三分之一,也是考生失分最嚴重的项目之一。文章介绍了N1读解出题倾向,探讨了考生失分原因主要是语法和语用两方面,提出了包括增强语用学策略在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N1读解 出题倾向 语用学策略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H3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40-02

一、N1读解的考试倾向

(一)N1读解的新变化

1984年,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共同组织的“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开始实施,自2010年7月起,主办方实施了新的考试标准,考试名称改为“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截至2015年,全世界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总计65余万人参加了考试[1],成为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日语考试之一。

改革后的考试中,N1读解部分由原来的21道题增加到26道题,分值比重由原来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考试题型在原有“内容理解”和“主张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理解”和“信息检索”两类题型[2]。

题量及分值比重的增加表明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更加注重对阅读能力的考察,而两种新题型的增加则表明由过去对单一语言知识的考察转变为对语言知识和语用交际能力二者兼顾的考察。

(二)N1读解的出题倾向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考察的知识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及语用知识两大方面。语言知识指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语用知识指篇章衔接、功能性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知识[2]。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语用知识的积累。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出题倾向是以“测定考生完成课题任务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依据,选取预想考生今后会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等三个情景中使用频度较高的文章来出题。所谓“完成课题任务”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目的而积极采取的行为。例如写信、回复邮件、商务谈判、发表研究报告、绘画、修车等行为,既包括言语行为,亦包括非言语行为。这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高度吻合,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以言行事”,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大类[3]。日语是间接言语行为比较发达的语言,N1考试中大量考察授受表达、授受+使役表达及句末语气等即是力证。

新N1读解部分的四类题型的考察内容是:①内容理解(短篇):200字左右,生活、工作领域的说明文或应用文等,考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内容理解(中篇):500字左右,评论、解说、随笔等,考察对文章因果关系及细节等的理解;内容理解(长篇):1000字左右,解说、随笔、小说等,考察对文章概要及作者意图的理解。②主张理解(长篇):1000字左右,社论、评论等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文章,考察对文章主旨及作者主张的理解。③综合理解:600字左右的多篇文章(多为2篇),考察对比分析、综合理解能力。④信息检索:700字左右,广告、宣传册、海报、商务文书等,考察快速提取必要信息的能力。

从出题意图来看,“内容理解”和“主张理解”主要考察对文章细节及整体的解读能力,“综合理解”主要考察对比分析、综合处理的能力,“信息检索”主要考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读解失分原因分析

为了掌握考生日语读解失分的原因,笔者针对考级和备考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设计了三大类七大原因:一,语言内层面(①不认识的生词太多;②句型不熟悉;③长难句不懂);二,语言外层面(④文章看懂了,但与原文思路不符);三,其他(⑤审题不严,没看清题干或选项;⑥时间不够用;⑦未合理安排做题顺序,该拿的分没拿到),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为③④①②⑥⑤⑦。

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③长难句不懂、①不认识的生词太多、④文章看懂了,但与原文思路不符,可见考生失分原因集中于语法基础不扎实以及语用学知识不足两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属于语用层面的原因排在第三位,说明考生虽然具备了语法层面的知识,但由于缺少对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语境和预设等语用层面的了解,导致了失分。

三、应试策略

(一)语法层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排在首位的是语法层面的“长难句不懂”,这与N1长篇读解“内容理解”和“主张理解”类文章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有关,此类文章一般为论说文,句法严密,句式完整,复句长句居多,尤其常用长定语句和被动句。另外,由于日语中授受动词、被动态以及使役态的存在,句子中往往大量省略人称代词,这也给理解带来了困难。因此考生需要加强练习,增加句法知识。遇到长定语句时,需要分清句子主干和从属成分。遇到被动句和使役句时,需要补全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

针对“不认识生词太多”和“句型不熟悉”的问题,需要考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N1考试词汇要求在一万左右,句型在三百个左右,如果这两项不达标,就是基础不扎实,N1读解失分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语用层面

尽管考生在字、词、句等语法层面理解无障碍,但由于考生语用知识的不足,最后选出的依然是错误选项,造成了读解的失分。因此需要考生增加语用知识的学习,扩充语用学中语境、指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预设、话语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N1读解中的画线题主要考察细节,离不开语境和指示理论的指导。指示语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细节,理解指示词,关键在于把握好语境。

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理解言外之意,把握话语中交际者的真正意图。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理解日语中常见的诸如请求、告别、询问、建议等间接言语行为。日语读解文章中存在大量语用预设现象,掌握语用预设知识,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衔接与连贯,而且还能理解文章在特定文体、历史文化语境下所蕴涵的意义[4]。

(三)其他策略

掌握多种高效阅读方法。一般认为阅读方法有三种: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二者交互式。自上而下式是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方法,首先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然后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最后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汇意义,遇到不懂的词汇,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跳过或忽略。自下而上式与之相反,是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方法。二者交互式即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因此,在做N1读解时,既要重视文章出处、单词注解等局部细节,还要注重段落结构,篇章意图等整体方面的信息。

合理安排答题顺序,控制答题时间。答题时应先易后难,优先做短篇阅读和信息检索题,然后是综合理解和中长篇阅读,这样能确保该得的分能得到,也能有效地控制答题时间。

认真审题,分清题干和选项的细节。仔细阅读题干要求,认真甄别选项文字表述的异同,准确把握出题意图,避免因审题失误而导致的失分。

四、结语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已经越来越注重对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N1读解仅凭单一的语法知识难以取得好成绩,一些超越语言字面意义的题,需要语用学知识的介入。因此巩固语法知识,扩充语用知识是有效策略之一,还可以辅助多种高效阅读法,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审题等策略。

参考文献:

[1] http://www.jlpt.jp/statistics/index.html.

[2]国際交流基金.新しい日本語能力試験ガイドブック[M].凡人社,2009:25-35.

[3]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2-296.

[4]陈新仁等.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28.

[5]黄桂峰.语篇分析教学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
让阅读由量变走向质变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传授途径探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