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基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实践研究
2017-04-05张树俊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论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基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实践研究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要有新的策略。相关部门要以责任意识促进旅游的生态开发,努力实现追求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的统一、保护资源与利用资源的统一、旅游发展与旅游教育的统一;要以高效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集约开发,以优化产能确保资源价值实现,以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循环经济创新旅游发展;要以布局一体化、规划历时化和发展特质化促进旅游开发的全程优化。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策略
搞好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既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也是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特别是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对乡村旅游资源实施生态性保护?重点要解决好三大问题。
1 强化责任:保护生态开发
1.1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的统一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提高农业的生态价值为前提。客观地说,大多数地区,乡村旅游都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所以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保护好生态资源,并力求取得更高的生态价值。泰州河横的发展经验就是“宁可慢一点、不吃子孙饭”。不过,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旅游发展中的生态保护要求。因为旅游既要有生态效益,也要有产业效益。生态农业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农业。如河横大米、小黄瓜、鸭蛋等农副产品就因为是生态产品才摇身价高。“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促进了河横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村民收入。同时,生态农业也为现在和未来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泰州河横村把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作为工业主导方向,先后创办三泰酱菜厂、常香惠食品厂、泰州明珠米厂、江苏天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江苏天鹅食品有限公司“河横”牌系列天鹅肉制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明珠米厂“河横”牌大米被评为泰州市著名商标。河横的三泰酱菜、如春蛋品、绿色草鸡等五大系列十五个品种的农副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商标,较好地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融合与互动。实际上,乡村旅游与高效农业发展互为支撑。为此,发展乡村旅游应把产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从河横的经验来看,抓生态旅游,也是在抓生态农业的发展。
1.2实现保护资源与利用资源的统一
保护好地方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在于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的架构与积累。这种架构与积累首先就是保护的结果。旅游的生命核心在于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主,而要使景区保持本有的个性与特色,就要全力保护好地方特色资源。当然,生态保护也要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比如,河横生态乡村旅游园区的形成也是经历了造地、整地、换地的过程。河横曾经有过百鸟翔集、麋鹿成群的美丽风景。为了生存,最先来到这里的祖先们开始“造地”——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这片湿地挖成了“岛田”,于是就有了千百年代代相传下来的河横人撑船上“岛子”种田的习惯。岛子尽管可以种作,但地势所致,在发洪水的年份,几乎有一半的“岛子”会被洪水淹掉,成了“白做田”。为了彻底改变河横饱眼而不果腹的生存环境,20世纪70年代起,河横人开始“整地”——先在村子外围打上防水的圩子,然后动员全村的男女老少将原先祖先们挖成的“岛子”整回头。几年时间,饱受涝渍与饥饿的河横人硬是靠着一副副肩膀、一把把铁锹、一根根扁担,有序地修整了杂乱无序的河沟,填掉了一百多个岛子,使岛屿众多、沟河交错、难以耕作的岛子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方整田。然而,正当人们为取得“整地”胜利欢呼雀跃的时候,田里长不好庄稼又成了河横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这里古时是海水长期浸泡过的湿地,所以海水没了盐碱还在。为了去掉地里的盐碱,河横人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换地”运动——动员各家积肥,利用草木灰、粪便垩田。“换地”使田里长出了好庄稼,河横也由此成为“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一面红旗”。河横造地、整地、换地的成功给人们的启示是:保护自然,并不就是一切保持“原生态”,更不是让人们都回到原始森林中去。同样,搞旅游开发,并不是去适应自然,而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下,发挥人的主体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要大力培养绿色产业意识,“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处理旅游开发中的矛盾,并在全社会营造爱护、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杜绝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利益的旅游开发行为。[1]
1.3实现旅游发展与旅游教育的统一
乡村旅游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事实上,任何旅游资源对旅游者都具有文化影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中的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教育场,旅游景区中的建筑、民俗、服饰等在旅游活动中,都会对人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2]旅游景区中的一座桥、一条河、一口井、一棵树、一块碑,都可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所以对于乡村旅游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乡村产业,还要看作是一种意义重大的教育事业。有关研究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是根本,而旅游产品升级的根本又在于文化升级。[3]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教育效果,根据泰州的经验主要需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选择好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景区中的文化多为民间文化,为此开发乡村旅游的文化必须通过民风民俗文化选择,去除“低俗”的东西。避免用封建迷信、低俗不健康的东西污染或欺骗游客。二是改造好旅游文化。民风民俗中的文化良莠伴生,要将民风民俗文化转变成乡村旅游文化不能简单地搞“拿来主义”,而是要对原有的文化改造“冶炼”。去除不合理、不健康的东西。如泰州的溱潼会船节就剔除了“祭孤野坟茔”等迷信成分。三是搞好旅游文化的创新。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旅游项目以及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换。
2 高效发展:资源集约开发
2.1以优化产能确保资源价值实现
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是要节约资源,为此要把生态保护放在战略位置。[4]从乡村旅游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角度来说,应该建立开发性保护模式。这种模式要对区域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保证去除过剩、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一方面更好地保护资源,另一方面确保被使用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客观地说,乡村旅游也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种责任就是节约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运用效率。具体说,一是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二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统一。如泰州兴化千岛菜花景区开发的是“千岛”,有了“千岛”,才有了千垛菜花,也才建成了特殊的景区,所以,在开发“千岛”的同时,必须保护好“千岛”。只有保护好“千岛”,“千岛”旅游才可以持续发展。三是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景区或景点的行为。此外,要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正激励的财税支持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调动乡村旅游部门保护资源的积极性。
2.2以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乡村旅游开发的生态保护,需要有意识、理念支撑,还需要有技术支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5]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要靠生物工程技术来解决。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6]如泰州河横生态农业旅游区注重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形成了五大类十五个绿色食品。再如,泰州市御庐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站在行业的最前端,不管是自身现有的技术,还是对新兴的技术,都以国内领先为技术创新目标,公司先后与国内几家科研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提供技术支持。河横及御庐园农业旅游发展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此,要做好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资源保护,必须强化科技意识,强化技术的应用、改造、开发与创新,以科技含量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进而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当然,对于乡村旅游中的技术的应用、改造、开发与创新,不能简单地从景点设计的角度去认识,同时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开发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的旅游产品。
2.3以循环经济创新旅游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只是适用于工农业等产业领域,也适用于乡村旅游领域。从旅游景区本身的构成来说,旅游景区是遵守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的。森林本身是一个生态自循环系统,每一个森林都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使森林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循环体系。从乡村旅游的作用来看,创造乡村旅游的循环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价值。当然,乡村旅游循环发展模式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旅游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只是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或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既要自循环,也要进行旅游业其他产业的外循环。促进乡村旅游的外循环首先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开放度,因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需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等其他产业有机链接。如长期以来,河横坚持走农工贸一体化的道路,实现农业与加工业、贸易业等结合,既改变了生态农业旅游运营模式,也改变了农村经济运行模式,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 持续发展:全程优化开发
3.1坚持旅游布局一体化
旅游布局一体化可以从旅游业内部系统和旅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两个角度去思考。从旅游业内部系统来说,由于旅游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所以进行旅游设计必须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运营多方面的要素。从旅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角度来说,就是要将旅游从传统的景点或景区旅游的“孤岛”中走出来,搞好旅游资源的空间化分布。空间化分布强调的是共时。从系统理论来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系统功能主要取决于要素是否完整、各个要素自身的功能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配合情况。系统功能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不缺位与定位问题。就旅游来说,不缺位就是要完善旅游各个要素,定位就是要解决要素排列次序与功能分布问题。实际上不同的要素在一个系统中功能不同。以一台机器为例,螺丝、曲轴、发动机、机壳,都有自己的位置,位置对了,配合功能才会发挥出来。为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旅游要素的全面性,也就是注意全要素设计,当然要特别关注主要要素,因为有时一台机器缺少一颗螺丝钉没大碍,但少了发动机则不行。另一方面是注意旅游景区、景点的分布,也就是注意空间定位。如泰州三年旅游跃升计划中“三核六区九点”布局就是一种空间定位。事实上,泰州分别在高港、泰兴、海陵、兴化设计的跑马等项目也是一种空间的均衡分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域旅游的需求。所以从根本上说,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化分布,要按照景观各异、产品互补的要求有序推进。
3.2坚持旅游规划历时化
历时开发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动态分布上。旅游产业也有一个共时结构与历时结构的问题。共时结构就是在一个时空交叉点上安排好各具体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历时结构是进行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的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区域旅游产业也是共时结构与历时结构交合的立体化结构。它要求乡村旅游安排不仅要重视要素的齐全与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还要重视乡村旅游的动态性发展。实际上,任何景区建设都是长时期积累的过程,乡村旅游也是这样。所以乡村旅游设计必须进行动态思维,尤其要转移一下系统的坐标,从只重视旅游的共时结构向既关心共时结构,又关心历时结构上来。所谓共时结构即系统要素在一定的时空内的横向结构,历时结构则是系统指向未来的纵向结构,这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结构。为此,乡村旅游设计应该有立体意识,既考虑到现在,也考虑到未来。客观地说,一个地区的历时旅游产业是由一系列小小阶段有机地衔接而成的,在旅游发展各阶段间也有个协同组合效应问题。所以乡村旅游设计要从未来发展的整体效应来考虑,不能只求暂时的效益与热闹。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在于观念的改变。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旅游布局设计上保证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有长期的目标指向,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以近期利益损害未来利益。要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阶段上进行发展、扩散、市场开拓等全程优化设计。要进行生态思维,通过思维的生态化,实现旅游发展的生态化、持续化。
3.3坚持旅游发展特质化
特质化发展强调的是发展个性,事实上,有时虽然一个地区拥有同等的资源,包括同等的种植、养殖模式,但从旅游的开发来说,则可以建成不同特质的景区。比如泰州传统的种植是水稻、麦子,养殖是鱼虾,这是苏北水乡的传统和共同特色,而泰州的河横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则通过建设葡萄园、水蜜桃园、蝴蝶兰基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景区。从河横的经验来看,特色化发展,关键要引进特色项目。事实上,河横虽然坚持“以农为根、以家为乐、以乐为魂、以富为本”的旅游发展方向,但河横获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后,先后引入了家禽育种、大洋观赏鱼、娃娃鱼等养殖项目,建成了葡萄产业区、油菜观光区、花卉苗木区等特色种植区。特色化发展要避免同质化,因为只有差异化才能彰显优势,也只有差异化,才能真正体现特质化。如泰州的田园牧歌景区,一些人家搞赛马,一些就搞赛狗,搞斗鸡,目的就是要突出差异、张扬个性。为此,搞旅游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也就是要注重就地取材,发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要注重进行资源分析,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原则。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区域旅游的整体风格,二要进行特色化设计。事实上,旅游切记不能搞“千点一面”,要注重差异化,因为差异化发展才能彰显优势,最好在“人无我有”的项目上下功夫。三要注重在唯一上下功夫。一个景点能否吸引游客的眼球,关键就在特色,在于唯一,要注意“唯一”资源的开发和“唯一”项目的建设与投入。
总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新的视野,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传统的旅游模式,并将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放在旅游开发的首要地位,以责任意识促进旅游的生态开发,以高效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集约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开发的全程优化。
[1]郑凌燕.用法治思维建设生态文明[J].人民政坛,2014(9):42-43.
[2]何恒远.大连与青岛城市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经济模式比较[J].管理观察,2002(4):12-13.
[3]康吉仁,李章宏.佛青莲 道珏山序[N].太行日报,2009-09-13(01).
[4]黄加林,杨红建.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J].福建理论学习,2015(3):37-40.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6]陈学明.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克服的难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74-81.
OnRural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andEcologicalProtection——BasedonthePracticeofTaizhouofJiangsu
ZHANGShujun
(Party School of CPC Taizhou Committee, Taizhou 225300, Jiangsu,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need to have a new strategy. A responsible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be adopted to ensur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industrial profits, resource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tourism growth and education. The paper advocates intensiv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of resource value through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capacity, increas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rough science, and innovation through recycled economy.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o be optimized by featured, diachronic, comprehensive planning.
rural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F590.3
A
2095-7211(2017)06-0039-04
张树俊(1957—),男,江苏姜堰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