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西部计划"的推行与改进

2017-04-05李洪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洪星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西部计划是一项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有助于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了解民情、国情,激发他们立志成才并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缓解大学就业压力大的难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西部计划在施行期间也暴露出报名志愿者人数相对不足、志愿者流失以及志愿者生源质量、结构有待改善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工作者应高度关注,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创新研究,并走出校园,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等来推行和改进西部计划工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西部计划;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24-04

西部计划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人才强国战略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实施以来,志愿者规模已经超过十余万人,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很令人感到担忧,比如报名志愿者的人数相对不足,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以及志愿者生源质量、结构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作为志愿者的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诸多高校的应对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本文试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就“西部计划”的推行与改进加以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西部计划”解读

“西部计划”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简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于2003年发起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一项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和集中派遣相结合的方式,招募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到我国西部省份贫困县的乡镇一级地方政府,开展为期1-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支持和鼓励其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工作或者流动就业、自主择业。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西部计划具有以下几层内涵:

(一)西部计划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并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西部计划以积极的组织号召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国情、关注西部,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牺牲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在西部基层的磨练,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综合素质更加过硬。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计划好比一座大的熔炉,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和升华;西部计划也好比一所特殊的大学校,在这里,大学生志愿者们上的是一堂堂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接受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真正地了解了国情,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感情,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决心。事实证明:凡是参与过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的确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经历了一次神圣的血与火的洗礼,西部计划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曾经在甘肃玉门关服务的志愿者伍鹏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通过在基层的服务,我懂得了奉献,懂得了责任,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也坚定了信念。”

(二)西部计划有助于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了解民情、国情,激发他们立志成才;有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地方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许多内地的大学生由于接触西部地区的机会较少,很少能对西部地区有一个深入的、全方位的了解;他们可能既不了解西部地区的贫困与落后,也不了解西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机遇。因此,西部地区不仅为毕业生志愿者提供了挥洒青春、回报社会的舞台,还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民情提供了活生生的标本。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去服务锻炼,远离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及问题,这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既要正视现实,又要认清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勇于面对挫折,并在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的过程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各种本领。有志愿者说:“既然选择了西部,不管风也好雨也罢,自己将会按照当初的诺言一步步地前进。西行路上好风光多磨难,不管经历磨难有多少、收获有多大,这段不寻常的成长经历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而,西部计划的实施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到西部基层的艰苦实践中去知国情、增阅历、受锻炼、长才干。西部计划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缓解大学就业压力大的难题。

(三)西部计划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和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难题。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而社会经济发展并未相应地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大学毕业生压力陡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就业率,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稳妥就业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这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好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积极就业。近年来,西部计划每年能组织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到西部去工作,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并且由于这一政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使得更多的大學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和就业。毫无疑问,大学生往西部的分流,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当然,由于西部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欠佳,相关政策措施缺失或力度不够,导致西部计划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而这恰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出击,迎头赶上,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确保西部计划得以顺利、成功实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所导致的西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西部计划至今已经施行了十年,期间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西部基层输送了大量教育、卫生和农技等专门人才。整体来看,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名并真正参与到西部计划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相对较少

西部计划推行十年来,已经向西部基层的500多个贫困县输送了数万名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志愿者,几乎每年完成招募计划的比例都在90%以上。但是,当我们透过这一表面现象去进行深层的分析时,会发现其实每年报名并真正参与到西部计划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还是相对不足的。这种相对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报名人数与招募人数相比相对不足。近几年,西部计划的招募计划每年大约在一万名左右。而实际上每年的报名人数仅仅维持在与计划数大体持平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东部沿海省份的名牌大学,报名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例如某财经类大学近三年报名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仅为5人(2011年)、8人(2012年)、6人(2013年)。通常这些报名的毕业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选拔或者筛选就被“选中”。二是各高校西部计划的报名人数与学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相比,比例偏低。例如某财经类高校近三年本科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78人(2011年)、5890人(2012年)、6123人(2013年),而报名西部计划的毕业生志愿者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0.39%0(2011年)、0.84%0(2012年)、0.65%0(2013年)。这样的比例与众多的考研、考公大军相比,显然是少得可怜。

(二)西部计劃志愿者的生源质量、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由于西部计划报名人数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选拔机制的薄弱或形同虚设。事实上,一些高校以及西部计划的组织者为了完成西部计划的人数指标、任务,对报名的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政治面貌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和实际考察。据调查,某高校近三年共有29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在这29名志愿者中,所学专业为西部急需专业的仅为3人,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占班级前30%的仅为1人,担任过班委以上学生干部的为1人,党员为0人。可见,许多为西部所急需的优秀的毕业生并没有大量进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不能不说是西部计划实施中的一大遗憾。那么,高校所培养的众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西部需要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挺身而出?我们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问题可能难以简单地作出回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计划是一颗试金石,它试出了教育中的问题所在。而这一现实问题也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三)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也不容忽视

据报道,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四川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为此,有人疾呼:志愿者,你缘何来去匆匆?!为此,笔者在某市随机选取两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自2010年至2012年,两所高校共有46名应届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但这46名志愿者按要求完成规定工作期限的只有16人,占总人数的23.9%,流失率为76.1%。可见,西部计划志愿者过高的流失率并非空穴来风。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西部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安排不如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志愿者怕吃苦、过于理想化等主观因素。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没有后续主动跟进去关注、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导致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进西部计划的对策

(一)首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并高度关注西部计划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央面向新世纪新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从全国各高校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服务锻炼,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锻炼优秀大学生的有效途径。要从战略和大局出发,把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人员的选派和返回后的就业保障工作。

(二)高校要进一步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教育力度

西部计划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团中央等各级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总体来看,在高校这一层面宣传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对西部计划的宣传仅限于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各班级团支部的逐级传达。这种传达有的是采用会议形式,有的是在校园网上挂通知,还有的甚至只是电话或口头传达、转告的形式,既不正规,也不够严肃,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西部计划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有一部分志愿者的后期流失也与学校前期宣传不够有很大关系。为此,高校应综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手段,加大对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在宣传中,除了继续采取传统的会议、网络等宣传形式外,还应积极立足实际,创新和拓展新的宣传途径和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开展讲座、举办报告会、组织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西部,了解西部计划,了解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对毕业生加强与西部计划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有意愿去西部、适合去西部、有可能去西部的毕业生进行个别跟踪、教育,甚至有时需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解释工作。通过持续、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去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研究,不断创新西部计划工作

对于高校而言,要把西部计划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有活力,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依靠现有政策而被动执行上,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西部计划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摸准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策。比如针对西部计划政策吸引力不够强、参与毕业生人数不够多这一问题,可考虑能否给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比如建立奖惩机制,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组织发展等方面给志愿到西部去的大学生志愿者以一定的优惠措施,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随着西部计划的不断推进,相信在实施过程中還会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和探索更加切合实际的西部计划施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新模式、新机制,从而不断地把西部计划推向深入。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内部和大学生在校期间,还应走出校园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

按照一般的理解,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一经毕业,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已从高校大学生变成社会的一员。此时,他们的所作所为已不受原先就读学校的管辖;同时,其原先的所就读学校也不必为他们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或者后果。但是,就西部计划这一特殊任务而言,由于其与高校就业工作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密切相关性,在其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就注定需要高校的密切配合。另外,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都要求其走出校门,并对西部计划跟踪到底。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到对西部计划这一任务的后续跟进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跟踪了解志愿者到西部所服务的单位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是思想状况。当他们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帮他们排忧解难,打气加油,战胜困难。二是要对志愿者在西部计划工作中的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和分析。高校要通过编制相关的表格、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从本校毕业的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以此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三是将有关情况加以整理和优化,并以此作为对在校生开展西部计划宣传教育工作的鲜活素材和案例。当然,也可以将优秀的志愿者直接请回学校作报告和进行经验介绍,以对在校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刘爱华]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