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福建发展的创新文化研究

2017-04-04郭海婷郑庆昌

关键词:福建驱动文化

郭海婷, 郑庆昌

(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创新驱动福建发展的创新文化研究

郭海婷, 郑庆昌*

(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在深入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及其与创新驱动发展关系基础上,客观审视福建培育创新文化的传统资源和实践经验及其短板,从观念培育、制度创新、环境优化、人才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引领支撑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对于福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文化;创新驱动发展;福建

创新文化特指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包含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基和土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创新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培育创新文化引领支撑福建创新驱动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福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创新文化对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继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之后,2017年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等,都强调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福建建设的关键期,创新是支撑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培育和厚植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创新驱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走出一条富有福建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为全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范例和经验。

一、创新文化与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文化

关于创新文化的理解,始于创新理论的创立。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把创新的内涵界定为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应用;创新是企业家的活动,创新文化集中体现为企业家精神[2]。随着人们对“创新”理解的演变,创新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陈依元提出“创新文化主要包括主体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具体体现在精神、理念、价值观、制度和环境等”[3]。余呈先认为创新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为规范与实物载体[4]。吴金希基于创新型社会的视角,将创新文化分为“知”文化、“做”文化和“用”文化[5]。古荒认为创新文化要面向大众,面向整个社会发展基础环境;创新文化不仅服务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更要服务于社会全面创新[6]。

综上,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包含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3个层次。观念文化属于内在的创新文化,指人作为创新主体所必备的价值理念、创新精神、思维方式等文化特质。制度文化与环境文化则属于外在的创新文化。制度文化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政策的总和。环境文化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各种社会环境、氛围等。创新文化的特质主要体现在:(1)创新性,创新文化是个不断开拓创新的系统,始终贯穿创新活动过程中,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2)开放性,创新文化具有开放的理念、放眼世界的战略意识,并在对历史文化的扬弃继承和世界文化的兼容并蓄过程中不断演进;(3)包容性,创新具有巨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创新要求社会和公众对创新主体和成果具有宽容的精神和态度;(4)大众性,创新活动是创新链与创新生态交织互动的综合实践,创新文化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创新文化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互动和联动的全面创新。正如德国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编著的《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所提出的“一切创新经济都植根于其特定的文化土壤”[7]。文化是国家(区域)间组织能力、制度能力乃至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根源。创新文化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创新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文化贯穿、影响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精神、理念、价值观对创新主体起先导作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灵魂”。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欧洲近代的科技革命;没有多元价值观的“共振”,就没有美国的硅谷。创新文化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最终决定力和影响力。(2)创新文化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软环境”。一切创新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环境支撑,尤其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创新活动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普遍拥有良好的创新文化,尤其是崇尚创新,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观念、制度和环境。创新文化通过广泛集聚区域内外各创新要素,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3)创新文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文化力”。“文化力”包括智力因素、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等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力、凝聚力和导向力的作用。创新文化的“文化力”体现在:教育和科技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理念、信仰和价值观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精神导向和动力;创新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发展。

二、福建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创新文化的引领与支撑

(一)福建正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当前福建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保持整体竞争力与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尤其面临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且增长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高端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为推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支持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特别是支持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福建创新驱动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2016年6月,国务院将福厦泉国家高新区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布局,批复同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福建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福州、厦门、泉州等3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8]。2016年底福建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第六家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2017年2月福建出台《福建省国家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9]。 把握多区叠加的国家政策优势,特别是建设福厦泉自主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省份的良好契机,以“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以“松绑+激励”组合拳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福建正不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福建创新驱动发展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驱动发展为新福建建设提供了发展新引擎和竞争新优势。目前福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第7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名全国第13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10]。但是福建也面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投入仍然偏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制约因素。特别是创新文化与支撑引领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等,都阻碍着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发挥。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亟待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有待完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福建要大力培育创新观念,加快创新制度改革,优化创新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只有大力培育和厚植创新文化,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强大动力,才能为创新型省份和新福建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培育和厚植创新文化,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省份和新福建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福建培育创新文化的传统资源和实践经验及其短板

(一)创新文化的传统资源

福建是文化大省,以闽越文化为基础,融合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形成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海洋文化、闽商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文化传统资源。

1.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福建是中国最具海洋个性的区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以来,福建人临海而生、傍海而居,海洋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四五千年海洋文化发展史中,福建人不屈不挠地向海洋进发,形成了极具冒险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海洋文明个性,使福建成为“开风气之先”的省份,创造了中国海洋文明最辉煌的篇章。福建文化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特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特色的分支,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11]。

2.爱拼会赢、义利兼容的闽商文化。闽商“缘起于汉唐,鼎兴于宋元;绵延于明季,式微于晚清;重振于开放,勃发于当今”,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会赢”“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是闽商世代推崇的思想观念。在闽商文化中,信用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与抵押。许多福建企业家提起创业当年,无不提及父辈对自己的叮嘱:“做生意,先学做人,诚信为本!”。“义利兼容”是闽商世代信奉的圭臬。数百年来,福建商人秉承“爱拼会赢、义利兼容”的精神,努力拼搏,以勤劳、智慧和热情,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孕育和塑造出了具有鲜明创新特质的闽商精神。

(二)创新文化的实践经验

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深植于福建人的内心,引导福建人不断创新求索、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1.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福建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唐宋以来,福建先民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泉州后渚港、长乐太平港、漳州月港等都曾扮演重要角色。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明代前期,郑和从福州长乐太平港开启远航下西洋;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近代,福州、厦门位居五口通商之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福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2.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省份,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福建实际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路子,打造了一个个改革、创新范本。“松绑放权”开启了全国国企改革的先声;全国第一个家庭林场拉开了中国林业体制改革的序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成功先例;“晋江模式”引领民营经济发展风潮,等等。福建以创新求变、开拓进取的创新理念,抓住中央支持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省份试点,努力打造先行先试的福建范本。这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实践,积淀了丰富的创新文化经验。

(三)福建培育创新文化存在的短板

1.创新观念有待突破。整个社会对创新的观念意识还不够浓厚,短期、功利的价值取向较为盛行。“重模仿、轻创新”,自主创新观念缺乏,短期能见效的技术应用思想较为严重,特别是原始创新的意识不强。2015年,福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13名,分别只有广东、北京、江苏的17.1%、16.2%和15.9%[12]。不少企业缺乏明确的创新理念,企业创新存在“三低”现象,即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偏低、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偏低、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低。对创新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科技创新上,缺乏对商业模式、管理、品牌等全面创新理念。不合时宜的观念文化束缚了福建创新步伐。

2.创新制度亟待完善。近年来福建创新投入不断加大,但仍存在R&D投入总量不足、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据统计监测,2016年福建省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仅1.59%,尚未达到2.11%的国家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分别是2.43%、2.56%、2.61%和3.8%,与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2]。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支持创新投入政策力度不够。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福建省虽已出台诸多吸引创新人才的政策,但核心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仍然突出,难以满足各地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2017年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人才缺口约2万人,石化工业缺口约1万人,电子信息人口缺口1.1万人[13]。人才政策的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还有欠缺,人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较差。从企业创新政策看,现有政策多是对既有标杆企业的“锦上添花”,少有针对更广大创新企业“雪中送炭”的普惠政策,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较小,多数企业不具备享受政策的资格成为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体制机制设计不完善、制度文化不符合创新规律要求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福建创新发展。

3.创新环境有待优化。创新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当前,在放管服改革下,政府创新服务质量与水平有明显提升,但一些省级部门、设区市(区)、县(市)仍存在审批事项、办事环节过多,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福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一些政府主导的园区缺乏活力,以及服务企业、引导创新创业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据对福建48家众创空间调查,2015年有54.2%的众创空间平均每月培训服务不足1次[14]。公众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2016年福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6.1%,仅处于全国中等水平[15]。整体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孕育和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释放。

四、培育创新文化引领支撑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大力培育创新观念

将创新文化建设纳入福建文化强省建设之中,更加旗帜鲜明地鼓励去“闯”、去“创”,提升全社会对创新文化的关注度、重视度。树立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努力形成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文化,倡导百家争鸣、包容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科学家创新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创新精神,把“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文化的根与魂,大力弘扬“爱拼会赢、义利兼容”的闽商精神,传承闽商“拼劲”文化和诚信文化。尊重企业家首创精神,引导企业家传承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家特别是全省民营企业树立创新才能变革,创新才能持续发展、竞争发展的观念,增强企业家创新自信和定力。

(二)加快创新制度改革

用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试点省份、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发挥叠加效应,同时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部门创新沟通协调机制,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出台创新主体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超额奖励办法,对企业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部分予以补助。不断提升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让企业成为重大创新决策的重要参与者;赋予高校科研机构自主权,保障创新领军人才对科技创新的决策权及创新资源的支配权。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创新评价标准和激励、转化、评价机制;对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实行“低职高聘”制度,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提升高校院所技术供给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改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发挥鼓岭科学会议、旗山对话等新型高端智库对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围绕宽容失败、允许试错,建立完善机制制度,出台容错免责办法,推出试错成本分担举措,完善创业创新失败保障政策。

(三)优化创新文化环境

构建科学思想自由表达、“百花齐放”的创新环境,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加大对杰出创新人物、重大创新成果以及优秀创新企业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对创新创业创造典型的表彰奖励制度。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全省科研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集聚社会资源,推动个人或民间机构创办新型创新服务机构,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草根和精英并肩创新创业的“梦工厂”。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开展创新成果项目展示推介会,充分发挥“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推广作用、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建一批创业型城市、街道、社区。注重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能力,继续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启动福建省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创新风险”观念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识,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四)重视创新人才文化建设

“创新要从人开始,从脑开始”。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创新人才文化建设是创新文化培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计划为抓手,着力重点产业高端人才聚集。以“高精尖缺”为导向,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各类紧缺专业人才,尤其要培育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社科领军人才和企业家人才队伍;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心胸,大力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提升团队协作的创新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构建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试点,创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营造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71.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2.

[3]陈依元.创新文化:自主创新的文化驱动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31-134.

[4]余呈先.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11-14.

[5]吴金希.理解创新文化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涵义[J].中国软科学,2011(5):65-73.

[6]古荒.从精英走向大众:创新文化的内涵演化及其当代意义[J].晋阳学刊,2016(5):85-88.

[7]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M].吴金希,张小芳,朱晓萌,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65-82.

[8]周琳.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EB/OL].(2016-09-05)[2017-09-26]. 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09/05/c_135662903.htm.

[9]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实施方案[EB/OL].(2017-02-24)[2017-09-26]. http://www.fujian.gov.cn/zc/zxwj/szfwj/201703/t20170307_1504880.htm.

[1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56-128.

[11]游孙权.发挥福建文化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J].发展研究,2016(12):43-4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512-586.

[13]杨琳.补齐科技创新短板[J].政协天地,2017(5):12.

[14]吴文芳,陈晓艳,黄艳,等.福建众创空间亟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J].中国国情国力,2016(10):20-22.

[15]王康友.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2-113.

ResearchontheinnovativeculturedrivenbyinnovationdevelopmentinFujian

GUO Hai-ting, ZHENG Qing-chang

(InstituteofSoft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On the basis of deepl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cul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objectively examines Fujian′s traditional resource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ultu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Fujian innovative culture.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ultur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Fujia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 culti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tal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jian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n all-round way, to build an innovative province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novation cultur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Fujian

2017-10-18

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FJ2016TWA00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214)。

郭海婷(1983-),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为通信作者。

G31; F124.3

A

1671-6922(2017)06-0022-05

10.13322/j.cnki.fjsk.2017.06.004

华启清)

猜你喜欢

福建驱动文化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那个梦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谁远谁近?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