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从肺阳理论论治真中风病*

2017-04-04王朝霞

陕西中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百脉温煦水液

陈 聪 ,王朝霞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级研究生(济南 250014),2.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00)

·学术探讨·

浅述从肺阳理论论治真中风病*

陈 聪1,王朝霞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级研究生(济南 250014),2.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00)

阐述从肺阳理论认识真中风病的发病机理及论治方法。“肺阳”在中医古籍中较少提及,根据现有古籍和后世医家论著,还原肺阳具有固表抗邪、主气宣降、温煦行水、调节百脉和化生血液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抵抗外邪侵袭的主要藩篱。肺阳不足导致阳气不能固密,风邪外袭,营血消耗,从而导致脏腑虚损,痰浊瘀血内生,阻滞经络,发为中风。治疗上,在平熄内风的基础上,重在恢复肺阳的生理功能,以祛外风、清火邪、补肺阳、化瘀浊四法为主灵活应用加减,以获良效。

“真中风”这一概念源自元代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对中风病的分类方法,以区别于“类中风”。现代中风病的概念被许多医家公认为符合类中风的病机,从而导致对由外风立论的真中风病理论弃而不用[1]。然而真中风病在中医古籍多有记载,现代临床亦常多见,笔者认为,肺阳理论是真中风病发病的重要内在机理,通过肺阳理论有助于帮助现代中医临床学者正确认识真中风病,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论述如下。

1 肺阳理论

1.1 肺阳溯源 肺阳在历代中医古籍文献中出现较少,但依然能够看到关于肺阳的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中所提到“肺中冷”。综上,肺阳是客观存在的[2]。并且根据中医理论,阴阳乃互根互用, 即“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所以任何一方不能与另一方脱离而单独存在。所以即然有肺气、肺阴,则肺阳亦必有之。然而“肺阳”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医籍中较少的原因:一者肺为阴中之太阴,论及肺脏不喜用“阳”字,这属古人用语习惯。二者,肺与心同居上焦,而心为阳中之阳,一身阳气之总纲,所以论及阳气,在上焦自然以心阳为主,肺阳往往被医家忽略[3]。第三,古代医家碍于经典著作未明确论述肺阳,往往以其它概念代替“肺阳”[4],如提及肺阳的温煦和宣降作用是,以脾阳、肺气代之。

1.2 肺阳的生理功能 肺脏属金,居上焦,为五脏华盖 ,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借助肺阳的生理功能。基于古代文献的记载,兼与临床相结合,还原肺阳生理功能如下。

1.2.1 固表抗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即在人体肌表抗邪的实为肺阳,因其具有护卫人体的作用而被称为“卫气”。卫气由肺脏所生,在皮肤分肉腠理之间故为肺阳。肺阳在外能够防御外邪,防止外邪入侵;在内则温煦胸膈、肌肉。因此,肺阳虚损则使肌腠舒张导致风邪的侵入。

1.2.2 主气宣降: 关于肺阳与肺气的关系,《内经·阴阳印象大论》说道:“……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故肺阳化生肺气,主肺气的宣降,肺的呼吸是借助肺叶的宣张肃降,肺阳通过调节肺气的宣降作用[5],实现对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调节,从而使人体新陈代谢的吸清呼浊, 吐纳故新得以正常进行。因此,只有肺阳的鼓动升宣正常, 肺呼吸才能顺利完成,得以排出体内浊气, 水谷精微等清气才能不受阻碍布散周身。

1.2.3 温煦行水:肺阳是肺脏行水的基础,因水液属阴, 非阳不化,人体水液的疏布需借助肺阳的温化作用,肺阳虚则寒凝气滞,气虚水停,而如果肺阳虚, 肺的呼吸功能降低,会导致肺气不能推动水夜;除此,阳气不足,水液失温化而成寒饮, 停聚于体内,因而阻遏肺阳, 郁闭的肺阳,反过来加重水液停滞, 导致恶性循环。所以,肺阳的宣发温煦之能,是肺主行水的动力源泉。

1.2.4 调节百脉:心主血脉,而肺阳具有调节百脉的功能。肺阳通过温煦之能,使肺气流转,畅行无阻,得以顺利将血脉中的水谷精微疏布全身各处,使五脏六腑、骨骼皮毛肌肉等皆得到濡养,是脏腑之气充盈营养血脉。若肺阳虚损,百脉虽朝于肺,却失去调节,脉络易于受损,同时会造成气血津液的阻滞,进一步损伤脉络,形成恶性循环。

1.2.5 化生血液:肺阳亦有帮助肺参与化生血液的功能。肺与脾同属太阴经,肺为天而脾为地,肺金由脾土而生,故古人多以“脾阳”以概言“肺阳”。《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除此,行于脉中的营气与肺所吸入的清气在宗气的作用下化生血液,而宗气亦出于肺中,由“肺阳”生化而来。

2 肺阳虚损致“外风致中” 对于中风病的病机,始于《黄帝内经》的“外风”之说,如《风论》中提出:“风之伤人也……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至元代,王履将这类由风邪导致的中风病归为真中风病,即“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经溯洄集》)。其病机如《济生方·中风论治》所言: “荣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及其感也, 为半身不遂……”乃风邪中于腧穴,使脏腑气血逆乱,阴不制阳,阴阳离决,阳亢于上,发为中风。而外风之所以能侵袭人体,乃是肺阳虚损, 除此,肺阳受损亦会导致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导致内中风。

肺阳不足,肺失其温煦,因百脉朝于肺,肺中冷则水气凝聚为湿邪痰饮阻滞肺络,肺络不通,肺气失宣,则肺脏疏布水液的功能受损,进一步导致水饮湿邪的聚集,如《医宗金鉴》注云:“所以然者, 以上焦阳虚, 不能约下焦阴水, 下焦阴水上泛而吐涎沫……” 肺属金而脾属土,肺为脾之子,肺阳虚损,子盗母气,波及脾阳,脾阳运化失调,脾不得为胃输其津液,水液聚为痰饮。又肺为气之主,百脉朝之以贯他脏,与心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血赖气以行,气血相成,中焦脾胃主摄血,肺气又赖脾气化生,脾肺之阳具有推动固摄血液运行的功能。故肺、心、脾对血液正常运行于有着重要的作用,肺以主气朝百脉之能,为精气血脉转运输布的枢纽。肺阳的不足,血液不能运行于脉道。或阻滞脉络,或为离经之血。瘀血痰浊胶着,虽血脉阻于人身各处。

对于中风的基本病机乃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肺属金,肾属水,水生于金,二者为母子关系;就水液而言,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故肾水的缺失与肺脏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脏腑气机论之,肺脏在人体气机升降方面主降,肝则主升,中焦脾胃为气机的枢纽,肺降肝升促进脾胃的气机条畅,反之肺阳虚损,降逆失调,脾胃气机亦会逆乱不畅。从五行论之,肺属金而肝属木,肺金具有克制肝木的作用,肺金的清肃下行功能可抑制肝阳上亢,对阻止气机的逆乱有着重要作用。中风的发生则由肺阳不足,失于降下,肺降不足,肝生太过,肝阳化风,气血并逆,清浊不分,冲上犯脑。脏腑升降出入气机的失常,使瘀血、痰浊随逆气而升,积于脑部成为中风发病的关键因素。故肺阳在五脏六腑气机运动中,对顺降之胃气,升清之脾气,升发之肝气都有着提纲之用。

3 外风致中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现代研究显示:传统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率现已无法完全解释相当一部分的脑卒中患者,因其近1/3的病例无明确脑血管危险因素病因,而是与全身感染有关。其可能的机制是炎症刺激使动脉血管硬化,斑块破裂。同时,凝血系统受其影响激活使血液凝固性增高。这些因素使血管内形成栓子阻塞脑部血管,从而导致中风。

4 基于肺阳理论对真中风病的治疗 在治疗中风病上,肺阳是人体抵抗外邪的第一道藩篱,肺阳虚损导致风邪内袭,侵损营阴,以致水不涵木,引发内中风等一系列的恶性事件。故治疗上在熄内风的基础上以固密肺阳为第一要务,主张以祛外风、清火邪、补肺阳、化瘀浊四法。

4.1 祛外风 因风为百病之长,外风侵袭往往是中风的发病的原因。据《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认为外风与内风有一致性,天人相应,同类向动,外风常可引动内风,内风多兼夹外风而致病。故治疗常以防风、麻黄、秦艽、羌活、独活等药祛除外风,以消除病因。

4.2 清火邪 保肺阳当清火邪,因中风患者往往由于阴虚阳亢,虚火炎上;且体内多有瘀血痰浊阻滞,郁而化热,故火邪亢进。肺属金,火邪亢盛往往克制肺脏,真阳为邪火所制,且邪火善消耗真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常用石膏、黄芩、知母、黄柏等药清火邪。

4.3 补肺阳 立温补肺阳之法,遵《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痿,立“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的原则,主要用甘草干姜汤为主方,在温肺阳的同时不伤肺阴。又因为阳虚则阴乘之,肺阳不足,痰饮水湿易拘于肺络,使病程延长,故温肺阳的同时,使水湿温化,消于无形。

4.4 化瘀浊 在临床上,中风往往属本虚标实之证,仅仅是温补肺阳效果甚微,这是因为痰浊瘀血随经络阻于肺中,肺络阻滞,阳郁不畅。故治疗上,在补肺阳的同时,加川芎、当归、全蝎、僵蚕之品,以活血化痰通络。

5 小 结 肺阳具有固表抗邪、主气宣降、温煦行水、调节百脉、化生血液等生理功能,是固护人体不被外邪侵袭的重要藩篱。因此,肺阳虚损是“外风致中”的真中风病的重要病机。基于肺阳理论对真中风治疗可助中医临床工作者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刘祖发.真中风病证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93-94.

[2] 沈承玲,孙塑伦,高 颖,等.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103-104.

[3] 李如辉.历代文献少论“肺阳”的原因再发现[J].河南中医,1998,3(18):140-141.

[4] 刘凤云,刘有富.历代文献少论脾阴、肺阳、肝阳的原因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4):43-44.

[5] 印会河,张伯萸.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2-123.

(收稿:2016-10-25)

*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真中风 肺 肺阳虚

R255.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4.047

猜你喜欢

百脉温煦水液
凭眺青海湖
身如器物
背后七颠百病消
NaCl对百脉根幼苗生长的影响
百脉根分子生物学主要领域研究进展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借我来路星辰
百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问询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