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仁治疗着痹之心得

2014-10-21郭凤霞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苦寒砂仁良药

郭凤霞

【摘要】着痹又名湿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侵袭肌肤、筋骨、关节,导致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治疗着痹须从脾胃着手。脾胃具有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也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不散作用,运化水液功能不足,则导致水液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停滞而避免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善于化湿行气,入脾胃而善于理脾胃气滞,为醒脾和胃之良药,砂仁具有治疗风寒湿痹、温经止痛之功效。为临床上治疗着痹难得的良药。

【关键词】砂仁;着痹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74-01

砂仁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历来被视为医林珍品,在中医药中享有盛誉。别名:春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目前药用的砂仁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主要产于中国广东省的春砂,一种是中国海南的壳砂,还有一种叫缩砂密,主产于东南亚国家。砂仁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等功效。

着痹又名湿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侵袭肌肤、筋骨、关节,导致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黄帝内经》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临床上着痹患者多纳呆、口中粘腻、四肢困重、大便粘腻不爽、头重如裹、舌淡苔白厚,脉滑,表现出一派湿象。祛除湿邪为治疗的关键。

治疗着痹多用苦寒燥湿药, 苦寒燥湿药多伤及脾胃, 脾胃具有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也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不散作用,运化水液功能不足,则导致水液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停滞而避免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素问.至真要大论》[1]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伤,则运化水液功能不足,产生湿邪,使治疗相矛盾,加之湿性粘滞,胶着难解,终致着痹缠绵难愈,病人痛苦不堪。故治疗着痹还须从脾胃着手。

《金匮要略》提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而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善于化湿行气,入脾胃而善于理脾胃气滞,为醒脾和胃之良药, 主要生长在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天然具備了抵御湿邪的能力。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谓:“化湿开胃,理气止痛”,这是砂仁功效的最早记载[2];《本草经疏》记载了有关的中医施治机理:“善治风寒湿之邪,多由脾胃而入,脾主肌肉,为邪所侵,则腠理闭密,而寒热诸痹所从来矣,辛温走散开发,故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 故砂仁具有治疗风寒湿痹、温经止痛之功效。在祛除湿邪的同时,又健理脾胃,使脾胃充分发挥运化水液的功能,配伍萆薢等祛湿药,从而达到湿邪有所出且湿邪无所生的最佳境界。同时,治疗着痹时,在大量苦寒燥湿药中加入砂仁,既可以减轻或消除苦寒燥湿药物的副作用,又可以提高治湿之功效,为临床上治疗着痹难得的良药。

小结:着痹又名湿痹,脾胃具有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也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不散作用,运化水液功能不足,则导致水液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停滞而避免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治疗着痹还须从脾胃着手。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善于化湿行气,入脾胃而善于理脾胃气滞,为醒脾和胃之良药, 在祛除湿邪的同时,又健理脾胃,使脾胃充分发挥运化水液的功能,配伍萆薢等祛湿药,从而达到湿邪有所出且湿邪无所生的最佳境界。同时,治疗着痹时,在大量苦寒燥湿药中加入砂仁,既可以减轻或消除苦寒燥湿药物的副作用,又可以提高治湿之功效,为临床上治疗着痹难得的良药。

参考文献

[1] 王洪图.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甄权.药性论[M].尚志钧.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苦寒砂仁良药
苦寒也有芬芳
大爱有方,良药在心——2022年新年致辞
好习惯是良药
观菊赏鹦有怀
葱蒜亦良药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
耐住寂寞,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