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代料栽培香菇试验
2017-04-04王洪奇于广峰冀宝赢柴林山孙丽梅
王洪奇 陈 顺 于广峰 冀宝赢 柴林山 孙丽梅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122000)
香菇(Lentinus edodes)为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香菇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香菇是一种药食两用菌,香气浓郁,肉质细腻,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与经济价值也很好。香菇属木腐型真菌,代料栽培对阔叶林的消耗量很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木屑的大量应用也提高了香菇的栽培成本,二者成为香菇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产上香菇培养料十几年来一直延用78∶20∶1∶1(木屑∶麸皮子∶石膏∶石灰)的常规配方。香菇属白腐菌,可产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酶,故可应用玉米秸秆来代替部分木屑培养香菇。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7~9亿吨,并以每年0.12 亿吨的速度稳步增长。玉米秸有机物含量88.8%,其中粗纤维33.4%,粗蛋白3.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42.7%,粗脂肪0.8%,灰分8.4%,栽培香菇完全可行,且粉碎后玉米秸粉较粗,结构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①香菇菌株:辽香6 号,由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提供。②原材料及处理:
原材料为硬杂木屑,玉米秸粉、压缩玉米秸粉、麸皮、石膏、石灰。玉米秸要干,黄色为主,霉变,灰黑不允许用。秸秆的预处理:压缩秸粉。将玉米秸切段粉碎,提前8 h加入质量5%~30%的水混合均匀浸湿,通过模压造粒机,冷态压缩制成直径0.6~0.8 cm,长度0.8~1 cm 的圆柱颗粒。玉米秸粉:将玉米秸粉碎成5 mm3以下的玉米秸粉。
1.2 试验配方供试配方如表1。
表1 供试配方设计
1.3 配方试验方法将辽香6 号菌种接种PDA 试管,扩大母种量,而后接入二级种子配方,再接三级种子配方,三级种用于配方试验。在20~25℃室温下培养,在同一试验场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出菇。每个配方300 袋,重复3 次(即每个配方900袋)。待菌丝长满袋后,随机挑选100袋移入同一出菇棚,地栽栽培模式出菇,相同条件下催蕾出菇,按同一采收标准单独采收计产。
1.4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4.1 菌种的保藏与培养 在菌种的保藏与生产过程中,均加入适量的玉米秸秆粉,以逐步提高与保持其对秸秆的适应性。
1.4.2 玉米秸秆粉前处理 在拌料装袋时,提前预湿12 h。方法:在秸秆粉中加入多菌灵0.2%,2%的生石灰,以1.0∶1.2的比例加水拌均匀,建堆放置,其他原料按常规操作。
1.4.3 延长灭菌时间 常压灭菌,排净空气后,快速升温100℃,维持20 h,比纯木屑延长4 h。原因是玉米秸易感染与着附杂菌,其杂菌多于木屑。
图1 试验出菇照片
1.4.4 前期低温发菌 菌种采用打穴接种,接种后套袋发菌,前一周低温发菌,控制在15℃上下,待接种点长菌丝圈长至7 cm 左右开始升温至22℃,并及时倒袋挑杂,控制杂菌的发生。
1.4.5 刺孔 第一次刺孔:当菌丝向接种口四周蔓延生长,菌圈直径达7~10 cm 时刺孔,刺孔点在菌圈边缘1 cm 处。切记:高温天气不宜刺孔。一共刺三次孔。第三次刺孔可直接用香菇通氧刺孔机排孔40个,而后及时排场继续发菌,这种方法易散热。
1.4.6 转色 当菌丝成熟,袋内有30%以上转色时,脱袋转色效果较好。脱袋时不宜大力振动,避免暴出菇。转色过程中如暴出菇或出菇较多,要及时疏蕾,每棒存剩5~6 个蕾就可以,此时转色是关键,不要考虑出菇的多少。
1.4.7 采菇 目前市场对菇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菌盖生长至直径5~6 cm没开伞时及时采摘。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配方栽培结果
由表2 可知,配方2 无论从成本及产量,菇的质量,生物转化率,与对照比较接近。因此配方2为试验栽培香菇辽香6号较好的配方,可示范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秸秆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玉米秸秆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较高,其还含有易利用的简单还原糖,有利于香菇菌丝快速生长;玉米秸秆粉其物理性状疏松透气,使出菇棒透气性增强,菌丝吃料早,萌发快,能够缩短菌棒生产周期。但由于秸秆中木质素含量较低,保水性与抗外力强度性差,后期易散棒,因此玉米秸秆粉添加量一定要适宜,过量散棒,出菇后劲不足,导致出菇潮数少,优质菇少,产量低。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添加30%(配方2)为佳,生产效果与纯木屑相当。
玉米秸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加工方便,易于推广。随着木屑资源的减少及其价格的上涨,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试验为玉米秸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