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及其入华滥觞考略

2017-04-03

关键词:青年会篮球队篮球运动

谭 政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篮球运动及其入华滥觞考略

谭 政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通过历史与逻辑推理方法考察篮球运动的起源,发现其源于美国的原因有四:第一,美国主要是英国及西欧移民,后者有着传统的球类运动习俗;第二,居于北美的美国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牛仔精神”就是这种人文与地理的最典型写照,以至于演绎为今天的“NBA精神”;第三,美国先民具有不畏艰险、思想解放的优越性;第四,人类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发展到19世纪,球类运动的突破与变异有其客观必然性。关于篮球运动入华的时间、地点等,则通过资料查询与鉴别方法,发现其入华契机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是西方对于新大陆的发现、对于利润的无限追求,使得以资本主义为社会制度的英美等发达国家寻求与开辟市场,尤其是作为信仰主流的基督教也与军事、经济、文化等齐头并进入侵,作为其有机构成因素的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也伴随军事、经济、文化的侵入一并入华。当时的中国就是西方军事、经济、文化等侵入的重要对象,这个客观契机与合适的时间、地点构成了篮球运动的入华及其滥觞。

篮球运动;传教士;奈史密斯;入华;滥觞

一、关于篮球运动起源的考略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有其深刻原因,第一,美国主要是英国及西欧移民,后者有着传统的球类运动习俗;第二,居于北美的美国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牛仔精神”就是这种人文与地理的最典型写照,以至于演绎为今天的“NBA”精神;第三,美国先民具有不畏艰险、思想解放的优越性;第四,人类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发展到19世纪,球类运动的突破与变异有其客观必然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为中心的对抗性运动,旨在通过提高投篮命中率而增强人的身体综合素质,它具有对抗性、协作性与趣味性等特点,并以此吸引人们广泛参与。篮球运动自诞生之日就一直生机勃勃,由此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

篮球是由美国的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即今天的Springfield College,春田大学)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Dr James Naismith,1861—1939,以下称“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的[1]6。也有学者认为篮球是由奈史密斯与其老师卢瑟·H·古利克(Luther Halsey Gulick,简称“古利克”)共同发明的[2]2[3]6-8。正基于此,古利克希图发明一种既简单易学又有竞技趣味的室内体育运动,于是其学生奈史密斯就尝试将当时普遍开展的橄榄球、曲棍球、足球等项目由室外搬入室内。然而,由于该类项目运动力量过大,常常损坏室内设施而放弃。于是奈史密斯对这些项目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着易学原则,他对球类活动进行了大胆改革,去掉对球控制较难的棍棒等器械,而代之以较易的手控进行比赛的新规则;另外,受其儿时游戏“石头上的鸭子”影响,将投掷目标由“垂直于地面改为平行于地面”,“将球呈抛物线投射出去,才可能使球进入与地面平行的目标”[4]38-39。此举对投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极大地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确定了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运动项目的显著特征。

最初的“篮球运动”使用的球还不是今天真正意义上的“篮球”,而是足球。人们称之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其对场地与人数无统一规定,只要求参赛双方人数相等即可,在室内空地两端各悬挂一只盛桃子的竹筐。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跑向场中抢球,持球队员可以抱球跑到竹筐下投篮,每进一球后都要按比赛开始时的程序重新进行,比赛以投中球多的一队获胜。为遏制粗野动作和抱球跑等现象出现,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青年会篮球规则》,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五项原则十三条规则,其中包括:球篮安装在高处并平行于地面;用单、双手扔球或拍球,不准用胳膊或身体夹球;不准用撞、推、拉、拌、打等动作对付对方队员等规则。这些规则的设置明显区别于其他运动,为明确篮球比赛特点及发展方向做出了指引。1893年以后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

篮球运动第一次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904年,篮球运动真正走向世界是1932年在日内瓦成立的“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5]4。由此篮球运动名副其实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一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二、篮球运动入华考

西方对于新大陆的发现、对于利润的无限追求,使得以资本主义为社会制度的英美等发达国家寻求与开辟市场,特别是其思想主流的基督教也与其军事、经济、文化侵入齐头并进,作为其有机构成因素的体育运动,像足球、橄榄球等也伴随着军事、经济、文化的侵入一并入侵。当时的中国就是西方军事、经济、文化侵入的重要对象,这个客观契机与合适的时间、地点构成了篮球运动入华及其滥觞。考察西方篮球运动来华的契机及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关于最早传入时间的研究

篮球史学界对篮球运动入华时间认识莫衷一是。代表性观点有以下8种:第一,篮球运动发明人奈史密斯1936年所著《回忆录》中称篮球运动系由盖利(Gailer)于1898年传入中国的天津;第二,葳岑(1934)的《中国篮球运动之今昔》认为,“篮球于1901年时,即经进入中国,其时仅隔发明时七八年”[2]3。事实上公认的篮球发明于1891年,离1901年相隔10年而不是“七八年”;第三,钱一勤(1944)的《篮球的发明及其发展》认为,篮球运动于1904年由美国人加雷(Robert Galey)传入中国[6]58;第四,陈新民(1947)在《篮球指导术》中认为,篮球是1905年之前由香港皇仁教会学堂的一名美籍教员传入中国的,因为在中国华南1905年“港埠青年会亦有不少会员习此运动”[7]2;第五,董守义(1947)在《最新篮球术》中认为,1913年美国人蔡乐儿(C.A.Siler)在平津地区学校上篮球课行动是将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开始[8]65;第六,董尔智(1987)在其《对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一点考证》中认为,以1896年3月28日下午4点的天津体育青年会正式篮球比赛为发端,来会理(Willard Lyon)才是将篮球传入中国的第一个人[9]66-67,此观点有现存位于纽约市百老汇街219号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历史图书馆内的、发布于1896年3月28日的“一场篮球赛将于今日下午举行,一切爱好运动的青年请于四时踊跃参加”布告为证;第七,李辅材和文福祥等认为,“篮球运动是在1895年9月传入中国天津。这与基督教青年会在天津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0]8;第八,与李辅材等观点接近的是杨桦,姜登荣(1997)等,他们认为篮球运动是1895年传入中国的[11]31,但是没有具体到月份。

关于篮球运动最早传入中国时间问题,通过综合上述各种资料与观点,我们应肯定地认为:杨桦、姜登荣、李辅材、文福祥等学者关于“1895年篮球入华”的观点是成立的。

(二)关于最早传入地点的研究

1.华南说。解放前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篮球运动最早传入中国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该观点以陈新民(1947)的《篮球指导术》为代表。他认为:“我国篮球之发达于华北,犹足球之于华南也。然篮球之首先输入,却在华南而不在华北。”因为1905年前后不少会员就已经“习此运动”[7]2。

2.天津说。当代的研究普遍认同天津为篮球运动最早传入地。(1)兰凤翱(1993)的《中国篮球运动起点遗址之考察》认为,篮球运动的起点为北方的天津,时间为1895年12月[12]99;(2)《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1998)认为,篮球运动在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13]184;(3)郝勤(2006)认为,“1895年前后,经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入的篮球(当时称为筐球)运动在京津一带的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14]287;(4)杨桦(1997)在《篮球运动的起源及其在中国初期发展的历史考略》中认为,“篮球运动的传入时间和地点,定在1895年和天津市是适合的”[11]31-35;(5)孙民治等(1994)在《对篮球运动概念、特点、演进、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史实的新探索——纪念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一百年》中认为:篮球运动1895年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内开展[15]1-12。

关于篮球运动最早传入中国的具体地点问题,通过综合上述各种资料与观点,可以肯定地认为:始于1895年天津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出现与繁荣

由于篮球运动为一般人所喜闻乐见,所以,它传入中国后,可谓发展迅速。

(一)清末民初教会篮球运动的初步产生

篮球运动1895年传入中国后,西方教会组织通过其设在中国的教会学校、设施等教会机构实施篮球运动。

1.篮球专家入华传播篮球运动。1898年一批青年会的体育专家相继来华传播体育运动,对中国早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比较著名的有:饶柏森(C·H·Robertson)、蔡乐儿(C·A·iSler)及麦克乐(Charles Harold McCloy)等人。饶柏森1904—1908年期间在北京与天津的青年会工作,他积极倡导篮球运动,在天津任青年会干事时经常到京津学校宣讲西方体育运动,为篮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蔡乐尔1912年来华在天津青年会组织体育干事训练班,其在天津青年会任体育部主任期间,着力开展篮球运动,经常到各学校辅导篮球训练及指导裁判工作,在1915年和1917年的第二、三届远东运动会上,任中国篮球队指导和教练。1918年麦克乐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篮球》是中国第一本篮球运动专著,也是近代中国篮球教学的经典教材。

2.在华组织各种篮球比赛。1910年青年会开始在天津、北京、上海、武昌、广州、长沙等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如每年春秋季节举行的篮球公开赛、冬季进行篮球邀请赛,还有公开投篮比赛等。

3.在华设立各种篮球活动组织。各地青年会也纷纷建立业余篮球队,如:北京青年会组织的“老鸡”篮球队,保定青年会组织的保定篮球队;烟台青年会组织的青年会女子篮球队等。另外,青年会在各地还成立体育学校及开设短期培训班进行篮球培训。例如,1916年在上海成立的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专门学校;上海青年会和广东长堤青年会举办的体育短训班等。

4.在华创办各种篮球相关学术期刊等。在篮球运动普遍开展的同时,青年会等组织纷纷创办了《青年进步》《上海青年》《体育周报》等学术期刊,出版过《篮球规则》《篮球运动专记》《篮球术》《篮球比赛记分册》等学术专著。

5.在华多数大中学校开展篮球活动。1900年前后,多数大中学校受美国的影响,篮球、棒球、田径运动开展普遍,尤其是篮球运动。麦利和创办的鹤龄英华书院,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书院从预科到正科4年都开设了“体操”“打球”。该校美国教师图尔也在课外时间教学生打篮球。“学生社团也经常举行各种比赛,英华的球队驰名全市”[16]96。辅仁附中则本着“体育力求普及,非以少数选手之训练,藉而光大学校之声誉,而求全体学生体育之平均发展”。体育课分为正课与课外活动两种,正课每周二小时,“按学生班次之高低,生理年龄不同,分别教训”。除正课外,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有二小时课外活动,可以从篮球、足球、越野跑、排球、垒球等项目中任选一种,由体育教师组队活动,无故缺席者,按旷课处理[17]40。圣约翰大学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1898年,圣约翰大学成立了体育会,负责举办包括篮球运动在内的各种西式体育活动,1924年和1926年圣约翰大学和东京圣保罗大学在上海及东京两地进行了篮球对抗赛[18]137-138。1916年厦门同文书院聘请美国人孟列绰教练篮球,此后该校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21年同文书院参加第二届福建省运动会并获得篮球赛冠军[19]70-74。

(二)中华民国时期篮球运动的初步繁荣

辛亥革命后,多数大中学校的学生纷纷修剪指甲,剪除发辫,脱去长袍,参与篮球活动,“会员对篮球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运动的气概”*参见梁小初:《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五十年简史》,载《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五十周年纪念册·会史》,1935年,上海档案馆藏,第89-107页,档号U120-0-233-53。。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学校教课,势难于体操一科独增教学时数,凡办理学校人员,宜体此意,引导学生于体操正课之外,为种种有益之运动。”[14]332确定了除体操课外增加其他运动项目的教育宗旨,在此措施促进之下,篮球等运动项目在学校中发展迅速,社会中竞技交流也非常普遍。

1.积极开展国内篮球活动。1910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届体育同盟会”,被认为是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该次全国运动会上,虽然篮球仅作为“表演”项目,但是也已载入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史册。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篮球已是正式比赛项目,参赛队只有华北和华东两个。然而,到1935年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参加篮球比赛队已达到24支,可见篮球运动在中国开展的速度与普及的程度。最早的篮球单项竞赛是1924年在天津举行的华北篮球赛会,参赛队伍为京津地区高校,南开大学队获得第一届赛会冠军。1924至1931年期间,共举办过六届华北篮球赛,此赛事的举办为国内首创,对推进地区篮球运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25年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组织了“万国篮球赛”,在上海的外国人员以国家为单位组队参赛,有葡萄牙、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及中国参加比赛,最终美国队获得冠军。此后在天津和北京也举办过类似形式的活动。“万国篮球赛”是国际间的友谊比赛,促进了技战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篮球运动。

2.积极参与国际篮球赛事。远东运动会被公认为是亚运会的前身,自1913年至1934年期间共举办了十届运动会,远东运动会的篮球比赛,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正式比赛。在1921年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以32:29战胜日本队、以30:27菲律宾队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参加远东运动会对篮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第二、五、六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办,对篮球运动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一时在上海形成“篮球热”[10]18。1936年中国首次派出篮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董守义任教练,队员有李绍唐、王南珍、王玉增、王宏斌、王士选、牟作云等。队员们虽然奋力拼搏,但无奈中国队在技战术水平、资金投入、选拔机制等方面与欧美强队有较大差距,最终一胜三负惨遭淘汰。中国队通过此次比赛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对赛前准备、比赛中时机把握以及比赛指导等专项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

3.篮球盛事与明星开始涌现。此时期频繁的竞赛活动也带动了地区间的赛事交流,一大批为人熟知的地区球队和篮球运动员涌现出来。上海圣约翰大学队曾五次获得上海大学组篮球锦标赛冠军,队员黎宝骏还代表中国参加第六、七、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海中华篮球队在1926、1927举行的“万国篮球赛”中两胜美国队,连获两届冠军;南开大学篮球队获得过第一届、第五届华北篮球赛冠军。1929年南开大学篮球队在上海邀请赛中连战连捷,队员唐宝堃、威逢运、王锡良、刘建常、李国琛被人们称作“南开五虎”,一时风头无出其二。另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东北大学篮球队、上海海贼队、天津良华队等。

(三)篮球运动在中国的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篮球运动

我们党历来重视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运动,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口号,1938年,贺龙亲自组织“战斗”篮球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篮球活动,篮球活动异彩纷呈,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认为他们是“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生力军;朱德总司令也曾为此欣然命笔题词,“山那边打仗,山这边打球”(该题词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战斗”队齐名的还有抗日军政大学的“东干”篮球队。由于他们意志顽强,体魄超人,极负盛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今天我国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山那边打仗,山这边打球”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新中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体育运动体系残缺不全、支离破碎、仰人鼻息及其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尤其是在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下,体育运动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福祉。篮球运动在新中国开启了新的征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相关篮球政府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新中国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当然包括篮球运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建立了完备的体育管理体系,成立了以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为主管机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教育部、总工会等部门协作组织、协调、运作、普及的人民体育模式,特别是1956年10月中国篮球协会正式成立,大力启用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的专业人士带动篮球运动发展,像著名篮球专家董守义就被任命为我国的第一任篮球协会主席,此后各地篮协相继成立,联合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共同开展篮球运动。

2.大力建设篮球活动设施。自1949至1956年期间,全国共兴建篮球场地16549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篮球场地层次更加符合国际标准,许多地区建造篮球馆,大量运用木质地板、可升降篮架及透明篮板。20世纪80年代灯光球场就达16500多块。1995年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表明,全国共有篮球场426903块[20]10。

3.积极开展篮球运动,努力跻身世界篮球运动之林。1949年8月,在解放区成立了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并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出国参赛队伍。建国初的20世纪50年代,作为友好邻邦的苏联篮球教练员、裁判员对中国篮球训练、比赛给予指导,可谓对中国篮球技术风格的形成影响深远。1951年组建解放军联队,即大名鼎鼎的“八一”队。1952年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男女篮球队,这实际上就是现在国家队的前身。1959年8月,为庆祝建国10周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赛,盛事历经19天圆满闭幕。1975年11月亚洲篮联恢复了中国在协会中的合法席位。1975年中国男篮在第八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九战全胜获冠军,取得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篮球参赛资格。1983年7月中国女子篮球队首次参加女篮世锦赛就取得铜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篮夺得亚军,这是中国篮球史上,女篮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1995年中国篮协对男篮比赛进行市场化改革,推行主、客场赛制,同时实行外援引进和国内球员转会制度,是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个职业化联赛[20]47。2002年上海队队员姚明以状元身份被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的休斯顿火箭队选中,开启其辉煌的美国职业篮球生涯,姚明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为中国争得应有荣誉。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小组赛逆转塞黑队,进入奥运会八强;2015年9月在长沙举行的“亚洲篮球杯”比赛中中国男篮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参加该项比赛以来第16次获得冠军。中国篮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跻身世界篮球运动之林。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葳岑.中国篮球运动之今昔[J].勤奋体育月报,1934,2(3).

[3]谭朕斌.对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纪念篮球运动传入中国110周年[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Sidney Goldstein. The Basketball Coach’s Bible[M].U.S:Philadelphia,PA,2001.

[5]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钱一勤.篮球的发明及其发展[J].中国青年,1944,(11).

[7]陈新民.篮球指导术[M].福州:教育图书出版社,1947.

[8]董守义.最新篮球术[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9]董尓智.对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一点考证[J].体育文史,1987,(5).

[10]李辅材,文福祥,董尓智,等.中国篮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11]杨桦,姜登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其在中国初期发展的历史考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1).

[12]兰凤翱.中国篮球运动起点遗址之考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7).

[1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4]郝勤.体育史[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5]孙民治,杜俐,李颖川,等.对篮球运动概念、特点、演进、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史实的新探索——纪念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一百年[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4,(2).

[16]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7]辅仁大学附属中学.私立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概况[M].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出版,1936.

[18]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9]杨国卿.福建省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及评价[J].福建体育科技,1986,(7).

[20]王家宏,孙民治,钱志强,等.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逢超)

2017-06-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与路径取向研究”(16BTV070)。

谭政,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体育学硕士。

G841

A

1672-0040(2017)05-0108-05

猜你喜欢

青年会篮球队篮球运动
幼儿篮球运动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的历程
——以基督教青年会档案为依托
青年会与民国苏州的娱乐文化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身体与建筑的契合:从上海的西侨青年会大楼到现代的“体育大厦”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健康饮食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博爱与成效的平衡:民国中期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救济事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