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电影节悲剧类电影解读

2017-04-03

关键词:妮娜艾玛悲剧

李 长 青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国际电影节悲剧类电影解读

李 长 青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国际电影节始终以保持对社会问题和政治倾向的极大关注而著称,其中作为类型电影的悲剧电影,借助严肃庄重的人生态度与命运安排之间的抗争,对特定时代背景人物的历史地位与命运进行诠释,不但能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还会达到震撼心灵的作用。有鉴于此,以其中三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为例,解读了悲剧类电影的寓言性、历史性和时代性,并分别针对悲剧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悲剧心理和美学体现问题进行诠释。

悲剧类电影;国际电影节;电影评析

悲剧(Tragedy)发端于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戏剧作品中,属于美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诗学》(Poetics)中对其进行过详细描述。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中,悲剧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对影像的分析和感受,能让观众领略世间的悲剧冲突,从中获得启示与感受,这也是悲剧类电影获得持久魅力的原因所在[1]48-50。正因如此,在每年二月拉开帷幕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悲剧类电影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和追捧,这类电影所呈现的文化反思并非源自情感控诉和对概念的拆解,而是通过悲剧人物、悲剧心理和美学再现,让人从中获得精神感悟,并在生命体压抑、挣扎和骚动不安中,感受生命的热烈和狂放,借助主人公思想和行为的极大放纵让观众在视听当中有所体会和回味。

一、悲剧类电影的“三性”解读

(一)悲剧类电影的寓言性

悲剧类电影诉诸精神与心灵,将文化批判和悲剧精神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摆脱现实困境的目的。对电影创作者来说,思想层面的人本思想产生了审美理想视域中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的存在让电影题材本身突破了特定时期限制,逐渐淡化了时代背景。如此一来,这种超越“时空”的创作意识让悲剧类电影产生了某种特别意蕴。通过对历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悲剧类电影的分析发现,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电影本身一般会将反映生命意识视作电影的主题,在故事编排方面刻意寻找与人之生命意识相对立的事物,以此发现让生命意识衰落的文化根源,并借此提升电影的艺术张力。

(二)悲剧类电影的历史性

在世界范围内,悲剧类电影的崛起与人们意识形态的变迁不无关联。在国际电影节中出现的悲剧类电影,其创作大多基于对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思想禁锢与文化缺失的反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电影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会借助不同的道德理想和文化诉求表现出来,即便其中的创作理念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创作理念之核心部位还是会对历史进行“悲剧性反思”[2]17-19。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一般不会研究与考察电影的表现形式,他们会将注意力放在持续不断的思想选择与表达方面。比如,在历届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中,部分悲剧类电影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历史烙印,透过人物和人物心理,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思想和情感被践踏的“伤痕”。

(三)悲剧类电影的时代性

对任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创作者来说,其审美意识中倘若缺少了对时代发展的批判,就无法创作出让广大观众“欣然接受”并高度认可的作品。对悲剧类电影来说,其中表现出来的“对人性的摧残”和“对历史的控诉”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不单纯是因为这些是历史事实,而是在创作者的作用下使之升华到悲剧层面。纵观国际电影节中悲剧类电影对时代发展的关注,无一例外都体现出深层次的文化批判、政治批判和道德批判,比如电影节中的“灾难电影”。可以说,将悲剧意识融入电影创作中,突出的表现便是电影创作者对“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当电影深入到观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并极大地关注了时代特征时,就会酝酿出悲剧思想。

二、悲剧类电影中人物形象剖析

以获得1991年第1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为例。该影片根据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而来,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们因欲望而催化成的丑恶面目进行了挖掘和再现。创作者借助对女主人公爱玛的形象塑造,深入剖析了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真实生活[3]93-96。电影《包法利夫人》以女性为主角,通过描述艾玛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过程,体现出真实的人性。在这部电影中,人物形象各有所用,借助不同人物对当时社会的虚荣、私欲、自私和堕落等真情实感予以揭示和批判,在全面勾画人性之欲望与道德之诉求的同时,完成了对艾玛人生悲剧的构建。造成艾玛人生悲剧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残酷社会的步步紧逼

在《包法利夫人》这部影片中,创作者对现实社会之腐败和人们内心之黑暗进行了细致描述。可以说,艾玛的悲剧已经超越了其个人悲剧的范畴,能够借此演化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的悲剧。在艾玛眼中,她所处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们追名逐利,并将其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任何爱情和友谊都不值一提,甚至会成为人们走向成功道路的障碍,在现实社会面前,浪漫与爱情都无处藏身。比如,在艾玛的世界里,罗道尔夫与莱昂完全是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中虚伪人性的代表,艾玛虽然始终生活在幻想出来的浪漫故事里,但虚幻而浮华的生活使之在现实考验与生存困境面前显得束手无策。而一旦对此沉迷,幻想就注定破灭,悲剧也就无法避免。再如,影片中出现的外省贵族、地主和高利贷者以及市侩们,他们的恶德丑行是当时社会真实、客观的反映,让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堕落和小市民的鄙俗和猥琐一览无余。基于这样的环境与现实,艾玛必然走向堕落和自我毁灭的深渊。

(二)艾玛内心的欲望与贪婪

在主人公眼中,现实一直是残酷的。面对父亲包办婚姻和与自身反差巨大的查理,艾玛之精神生活不断受到打击与摧毁。在艾玛看来,这一传统社会的家庭已经让她窒息,难以接受她的传统女性身份与既定的命运安排,她的热情奔放甚至和宗教信仰之神秘与保守有着天然冲突,比如,艾玛对修道院的条例与戒律产生抵制情绪等。此外,庸俗的社会和美好愿望之间存在显著落差,而这不断扭曲着艾玛原本纯洁无暇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在浪漫主义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强烈冲突中,艾玛逐渐失去了理性和耐心,甚至偏离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轨迹,和罗道尔夫坠入欲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此时,艾玛完成了“回归”,其人性欲望得到了释放,但正因为如此,艾玛的人生走向了悲剧一面。

三、悲剧类电影中的人物心理解读

以获得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提名奖的电影《黑天鹅》(Black Swan)为例。这是一部经典的悬疑惊悚电影,该影片自2011年上映后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影片中,主人公妮娜所处的行业中竞争和规则并存,其残酷性不言而喻。在被选为新一届天鹅公主后,妮娜与总监参加了公众酒会。在酒会上,上一届天鹅公主贝丝却对她“不怀好意”,在那如尖锐的针尖一样的目光射向她时,里面暗藏着极度的失落与仇恨,尤其在退幕以后,贝丝对妮娜的恨意不断袭来,甚至认为妮娜的上位是出于其它不正当手段,而最终,贝丝由于丧失理智而在车祸中毁容,从此告别了站上舞台的可能。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将此类故事视为行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通过创作者的镜头,让这其中本身就残酷异常的规则透过贝丝的悲剧而显得异常令人动容。借助这部影片,观众能够感受到,在当时人们的潜意识里,都存在对地位与财富的强烈追求。但是,当梦想成真之时,却会遭受不可估量的恐惧、妒忌和愤恨的目光,让人无所适从[4]45-47。

在电影《黑天鹅》编织的真实而虚幻的故事里,主人公妮娜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最终实现了自我毁灭。在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不胜枚举的假想敌,甚至包括她的母亲。可以说,在强烈的成功欲望面前,妮娜会认为只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而这让她开始对所有事物产生了敌意。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位需要演绎爱的舞者,妮娜从未得到过爱情的垂青。从这个角度讲,《天鹅湖》讲述的是为了爱而牺牲一切的故事。因此,妮娜也只有为梦想牺牲,为爱进行演绎,却始终无法明白爱的涵义。正因如此,妮娜难以演绎出天鹅公主发现王子错选他人之后应有的失控和痛苦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黑天鹅》实现了对人性善恶感观的深入挖掘,在善与恶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线。可是,一旦阴阳转换,人们就会过分专注其中一方而导致善恶逆转,人生也会因此变得脆弱而残酷。

四、悲剧类电影中的美学体现

以获得2013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电影《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为例。悲剧类电影是一种特殊类别的类型电影,此类电影的创作美学理想除了要体现在形式层面,更重要的是应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统一。从20世纪初开始,电影艺术就综合了时间与空间元素,悲剧类电影得到了西方电影创作者的关注。可以说,时至今日,包括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的优秀经典影片都属于悲剧电影的范畴[5]49-51。比如,2012年上映的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普罗米修斯》就是一部融合现代科技元素,对古希腊悲剧精神予以现代解析的另类科幻电影,其中充满了悲剧式的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s)。在影片片头出现的“jockey”就是“普罗米修斯”的原型——巨人种族。电影从一个被遗留于地球上的外星巨人开始讲述。当时绝望的他望着离开的太空船,喝下了使自己碎裂的毒素。但是,他的基因早就深入到地球生物的微细胞内,继而成为人类的祖源,后因从掌管宇宙秩序的宙斯处盗取火种献给人类,最终成为罪人。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人类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本应是被处死的巨人族后代。可以说,这部影片中的故事与创世纪中伊甸园之设定十分相像,即人类始祖因为获罪而遭放逐,其后世子孙以及世世代代均要背负罪恶而生存,只有不断赎罪和寻求答案,才能重返神的身边。整部影片中,其中的所有重要角色均要向创造者寻求答案,但是,在巨人族之上一定还存在真正主导人们命运的更高级的神。也就是说,人的命运本身并不能通过人类社会的高科技而得到指引。在这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悲凉氛围,其以全新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偶然与命运的必然,他们所具备的不可抗拒性让古希腊命运悲剧观得到了现代演绎,全景展现了人类面对生命中的阻碍力量——命运,能够展现出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命运的抗争。这种对人类命运进行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可谓是悲剧类电影美学最集中的体现。

五、结语

喜怒哀乐是人类的正常情绪,悲剧因其色彩浓烈,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对国际电影节中悲剧类电影评析可以知道,此类电影借助人物命运和心理活动,能够透射出强烈的氛围,在展现个体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历史的控诉同时,能够让悲剧人生和悲剧本身绽放出壮美的篇章。但是,更多时候,在悲剧类电影中,无论是壮美的故事还是英勇的灵魂,通常会在困境中遭到毁灭,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痛快淋漓的苦楚,继而由此而产生美的感受,在压抑的氛围中实现心灵的解放和情感的爆发。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在国际电影节上上映的悲剧类电影在内,几乎所有的该类型电影传达的都不是消极悲观和厌世思想;相反,借助主人公的命运和其他人物的研究,能够更好激励人们勇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以及敢于实现自我、塑造真我和追求靓丽人生的意义。

[1]许海龙.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J].电影评介,2015,(13).

[2]陈辉,谢芬校.浅谈悲剧电影[J]. 电影文学,2017,(2).

[3]秦爽.浅谈电影艺术中的悲剧美[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9).

[4]赵磊.浅谈电影艺术中的悲剧美[J]. 传媒,2015,(2).

[5]黄倩.《黑天鹅》:徘徊于善恶之间的悲剧心理学电影[J].电影评介,2016,(4).

[6]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张德禄.论街接[J].外国语,2001,(2).

[8]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mold,1994.

2017-06-13

李长青,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J905

A

1672-0040(2017)05-0043-03

(责任编辑鲁守博)

猜你喜欢

妮娜艾玛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艾玛打雪仗
近视的悲剧
淘气鬼妮娜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
对自我的超越:影片《黑天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