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2017-04-02邹艳琼
邹艳琼
(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700)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邹艳琼
(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700)
目的 探讨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98例。护理组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适应角色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护理组母亲角色适应度96例(97.96%)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适应全新角色的能力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
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护理能力评分
伴随现代产科医学模式的更新与发展,以产妇、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母婴分离式护理。母婴同室是医院产科护理的具体体现,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已经逐渐转变为开放性的护理模式,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生儿家属的实际需求[1]。由于大部分产妇通常为初产妇,严重缺乏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经验和初为人母的相关常识。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均为独生子女,大部分产妇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如何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98例。其中,护理组男100例,女98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3±1.1)周,出生体重(2.54±0.03)kg;常规组男102例,女96例,胎龄39~42周,平均胎龄(40.9±1.4)周,出生平均体重(2.76±0.15)kg。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共同参与护理模式邀请新生儿家长一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母乳喂养、测量新生儿体温、体重以及呼吸等指标,并指导更换尿片、沐浴、新生儿抚触等操作手法。护理人员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通过一对一的护理知识指导和现场操作指导,能够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家属护理新生儿的能力。采用温和而又简洁的语言及时回答新生儿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生儿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如:沐浴时间、喂养时间、新生儿抚触的标准及效能发挥以及更换尿片等,针对每一项护理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加强新生儿对于相关护理流程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
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模式。常规组产妇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新生儿,即为母婴分离,由护理人员独自完成对于新生儿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新生儿喂养、监测新生儿体温、体重、心跳等指标,同时给予更换尿片、脐带护理等,整个护理过程并未邀请新生儿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适应角色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护理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86.5±6.7)分,常规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77.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2,P=0.000);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0.5±6.6)分,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9,P=0.000)。护理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母亲角色的适应度
护理组母亲角色适应度96例(97.96%)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3.67%),(x2=11.99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刚出生时各项身体机能处于尚未健全、抵抗力低下的状态,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利于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常识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正确指导产妇进行母婴喂养,确保新生儿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3-4]。在此过程中,通过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加快新生儿家属学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操作手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进而促进产妇更加容易接受全新角色的转变,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5-6]。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得出结论:护理组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护理组母亲角色适应度96例(97.96%)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行共同参与式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早产儿家长的护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能够加快新生儿家属熟练掌握护理新生儿的相关护理常识。
综上所述,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缓解产妇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儿家属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加快适应全新角色的速度。
[1] 贾姣元.共同参与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3):92-93.
[2] 郭利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4):236-237.
[3] 杨东英,雷叶琴.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68-69.
[4] 沈庭英.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模式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9):95-96.
[5] 杨 晶.比较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312-313.
[6] 厉 蒙,林晓晓,王晓蕾.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3):59-6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1.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