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研究述评
2017-04-02郝士宏贾秀梅
郝士宏,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政治·法律
近20年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研究述评
郝士宏,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近20年学界对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著作专集陆续出版,一批研究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传记史料和论文不断问世,一批研究山西清官廉吏思想的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国内学术交流日益加强,对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不足表现在:资料的整理、人物传记出版、廉政思想的研究上不均衡,存在空白点;一些研究还没有形成学者群;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薄弱等。
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省内外一直有学者在从事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研究,但成果相对来说并不丰富。2014年山西省委提出“弘扬三个文化、实现弊革风清”后,省内学者对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研究逐渐升温,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一梳理,以期推动对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一
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个人文集陆续被整理出版。20年来,出版的山西传统清官的个人文集有:《于成龙文集》,《陈廷敬文集》,《吴琠文集》,《祁寯藻文集》,《孙嘉淦文集》,《薛瑄文集》,《司马光文集》等。这些传统清官廉吏著作文集的出版,为研究山西传统清官的廉政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一批研究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传记和论文不断出版和发表。20年来,出版的山西传统清官传记有:任茂棠著《陈廷敬大传》;王若东、刘乃顺、林祥著《天下廉吏:于成龙传》;牛寨中著《山西清朝第一名臣孙嘉淦》;马书歧著《清代贤相吴琠》;张志强著《传奇清官栗毓美》;杨海山、姚明泽著《一代清官姚天福》;杨洪杰、吴麦黄著《司马光传》;温万名著《唐代名相狄仁杰》;郭天印著《狄仁杰传》。2015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批能臣廉吏读本,有钟小骏的《独特清德陈廷敬》;王振川的《廉能第一于成龙》;李金山的《俭与德司马光》、《能臣廉吏栗毓美》;郭天印的《能臣廉相狄仁杰》等。据笔者本人统计最近20多年来研究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公开发表的论文有50多篇。
研究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机构相继建立。20年来,山西传统清官廉吏的出生地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有山西历史学会陈廷敬学术研究专业委员;方山县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浑源县三晋文化研究会栗毓美分会;山西省祁寯藻研究会;万荣县薛氏文化研究会等。
国内学术交流日益加强。20年来,围绕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研究,先后召开了地方性或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在陈廷敬研究方面,1998年在山西阳城县召开了由山西省晋城市委市政府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到现在已举办过9次。在祁寯藻研究方面,2010年和2011年山西寿阳县先后举办过两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在薛瑄研究方面,1990年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纪念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薛瑄诞辰600周年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司马光研究方面,2014年山西运城市举办了由运城学院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联合发起组织的“司马光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研究和宣传山西传统清官的廉政思想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山西传统清官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现在清廉、敬业、担当、为民、治家等多个方面。20年来,学者们对山西传统清官的廉政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成龙,清朝名臣,山西方山县人,官拜江南江西总督等官职。目前对于成龙廉政思想的研究相对多一点,有论文7篇,个人文集一部,传记两部,论文集一部,在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学者们一致认为,于成龙居官清正,为古今廉吏第一。山西学者王毅鸣在《以一代廉吏于成龙为镜鉴》一文中指出,于成龙的廉政思想有三点值得今天借鉴:第一,诚心实政,敢于担当的为政态度。第二,廉洁刻苦,正以率下的人格风范。第三,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的治吏严师。为此,康熙帝评价于成龙“居官清正,为古今廉吏第一”。[1]
陈廷敬,清朝名臣,山西阳城县人,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尚书等官职。目前对陈廷敬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多,有论文7篇,个人文集三部,传记两部,传记小说一部,学界有一定的认可度。学者们一致认为,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也是一位清官廉吏,其家训“清贫耐得始求官”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意义重大。山西学者张世满在《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一文中指出,陈廷敬为官期间始终保持山西人的简朴和执拗,恪守为官之道。作为一代廉相,陈廷敬公正廉明,严于律己,他不结党,不营私,不与人门户之争,顾能为人所容。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以致康熙皇帝赞扬:“卿是耆旧,可称完人。”[2]山西学者马甫平在《陈廷敬的家教家风》一文中认为陈廷敬为官清廉,主要得益于其家风,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尊儒重道的家风。低调做人,高标处世。其二,耕读并举的家风。坚持耕读传家,崇尚节俭。其三,积德行善的家风。周济别人,积德行善。其四,清正廉洁的家风。陈廷敬曾写诗告诫子孙: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3]
孙嘉淦,清代名臣,山西兴县人。官拜工部和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职。目前对孙嘉淦廉政思想的研究。有论文5篇,个人文集一部,传记一部。学者们一致认为孙嘉淦作为廉吏直臣,其在为官期间所提的“三习一弊疏”有胆有识,对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者戚福康在《论清代名臣孙嘉淦》一文中认为孙嘉淦的廉政思想可归结为四点:第一,上奏进谏,秉公直言。孙嘉淦给乾隆呈上了著名的“三习一弊疏”,揭示了官德容易缺失的“三习”和“一弊”,劝诫乾隆,应“预除三习,永杜一弊”。孙嘉淦直言敢谏的诤臣品格,至今仍为后人钦佩。第二,以法断案,不避权贵。第三,关心民生,抚苗安边。第四,勤勉政事,操守清廉。孙嘉淦入仕以来始终以著名的“八约”自戒,其正直清廉著称于时,乾隆帝评价他是“老成端谨,勤劳茂著,操守廉洁”。[4]
祁寯藻,清朝名臣,山西寿阳人,官拜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官职。目前对祁寯藻廉政思想的研究有论文两篇,专著方面有个人文集一部。学者们认为祁寯藻一生勤政爱民、崇尚廉洁,兢兢业业,忧国忧民。山西学者傅惠成、刘长海在《祁寯藻勤政爱民、崇尚廉洁的为官之道》一文中认为祁寯藻廉政思想表现为三点:第一,勤于政事,体恤民隐。祁寯藻为官期间上书咸丰帝,请求政府关注缺少土地、生活无着农民,并把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原因归咎于官场腐败,纲纪不振。第二,重农怜民,顾念民劬。祁寯藻作为一个具有良知的封建士大夫,要求尽量减轻人民的痛苦,发出了“当官岂念民艰劬”的呐喊。第三,崇尚廉洁,欲纾民困。祁寯藻身为清廷重臣,能节俭自奉,一生信奉民为邦本,本固国安的思想,主张节制对人民的剥削,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5]
吴琠,清朝名臣,山西沁县人,官拜内阁大学士等官职。目前对吴琠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有论文一篇,个人文集和传记各一部。山西学者刘怀珠、王玉明在《康熙盛世柱石之臣:吴琠评介》一文中认为,纵观吴琠的一生,他出身低微,关心民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决狱公正,平反冤案;重视人才,荐引皆贤;卓有见识,处事灵活;宽厚和平,操履端方;面折廷争,直抒已见。吴琠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他是一位大节不亏的政治家,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6]
栗毓美,清朝名臣,山西浑源人,官拜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水利专家。目前对栗毓美廉政思想的研究有论文四篇,出版了《栗毓美研究》第一辑,专著方面有传记两部。山西学者冀满红在《清代名臣栗毓美》一文中认为栗毓美的廉政思想有三点:第一,为官清廉,兴利除弊。在其仕宦生涯中,栗毓美信守“清廉”二字,杜绝请托,拒受馈赠,常常捐廉资助公益事业;关心人民疾苦,尽力革除弊政,纾缓民困。第二,公平折狱,重视教育。栗毓美断狱公正准确,破案率高。重视教育,所到之处,振兴学校。第三,成就一代治河专家。栗毓美任河督5年,成功运用砖坝抢险,解决了黄河河南段水患,成为杰出的治河专家,造福当地百姓。[7]
梁中靖,清朝名臣,山西灵石人氏,官拜京畿道监察御史等官职,一生大部分时间掌管司法。目前对梁中靖廉政思想的研究只有论文一篇。山西学者张国华在《一身正气为国为民的京畿道御史梁中靖》一文中认为,梁中靖的廉政思想集中表现为三点:第一,心系国是,惠及桑梓。梁中靖为官期间,为解本村民负(上交官用饲草),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存入商号,每年取其利息为民缴纳税赋,从而长久地解除了村民纳税之虞虑。第二,心系国是,直言力谏。梁中靖为官的一大秉性就是敢于直言,力奏不惮。其弹劾贪官污吏、勒索百姓、参劾不称职之官员等,均受到朝廷的重视而奏效。第三,昭雪冤案,铁面无私。他负责督查的赵二姑冤案,为死者沉冤申雪,知县以上7名贪官皆被革职问罪。此案轰动京城,为万民称颂。[8]
薛瑄,明朝名臣,山西河津人,官拜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等官职。目前对薛瑄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论文有2篇,个人文集一部,传记两部,论文集一部。山西学者谷峰在《为官清政执法如山的清官薛瑄》一文中认为,薛瑄廉政思想归结为两点:第一廉洁从政,秉公执法。薛瑄居官24载,大多执掌法纪。他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第二勤政爱民。薛瑄认为为政以爱民为本,薛瑄在做官期间,不断为民伸冤,其事迹广为流传。[9]
姚天福,元朝名臣,山西稷山县人,官拜监察御史等官职,主管司法。目前对姚天福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有论文2篇,传记一部。山西学者杨海山在《元代名臣姚天福》一文中认为,姚天福宦海四十年,主管司法,所察理案件多是权、奸、强、暴等不法大吏,他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使奸臣伏法,大冤昭雪,被称为元代的包拯,忽必烈将他称之为唐代魏征,赐名“巴儿思”(蒙语老虎之意),表彰他刚直为国,不避权贵,折众如虎的勇敢精神。[10]
司马光,北宋名臣,山西夏县人,官拜宰相等官职。目前对司马光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有论文3篇,个人文集一部,传记3部。山西学者李宏勇、孔令慧在《浅析司马光家训中的治家思想》一文中认为,司马光作为清官其治家思想颇为世人称道,可以归纳为:治家以礼为先,立家以圣贤为范,兴家以教子为本,持家以勤俭为务,齐家以睦亲为上。[11]
狄仁杰,唐代名臣,山西太原人,官拜唐武周时期宰相。目前对狄仁杰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有论文3篇,传记3部,经影视作品的媒介效应在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学者们一致认为,狄仁杰是一个作为能臣、廉吏、神断的大唐良相,是不折不扣的四清干部:清明、清正、清廉、清醒,在当下有着重大意义。山西学者张德一在《唐代名臣狄仁杰》一文中认为,狄仁杰的廉政思想有六点:第一,掌管刑政,断案公正。狄仁杰任大理丞期间,解决了许多积案,处理公正,所涉及的17000余人都没有怨言,颇受朝野称赞。第二,破除迷信,为民所想。第三,宽厚为怀,不陷善良。第四,驰骋疆场,保境安民。第五,举贤荐能,知人善用。狄仁杰在取得武则天的信任后不断为朝廷举荐贤良之才,经他之手推荐的高官如张柬之、姚崇、恒彦范、敬晖等人,后来都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第六,劝阻挥霍,归宗唐祚。武则天晚年挥霍无度,狄仁杰多有规劝,为国家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狄仁杰挺身而出,晓明利害,迫使武则天放弃武氏子孙继位的想法,将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复承唐祚大统。[12]
三
从上面的考察和评述中我们可以看到,20年来,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研究确实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不足和缺点也很突出,首先,在资料的整理上,清官廉吏只有陈廷敬、于成龙、吴琠、祁寯藻、孙嘉淦、薛瑄、司马光7位出了个人文集,其他清官的个人文集还是空白。其次,人物传记方面,有9位已出版传记,其他是空白。第三,研究不均衡。清官廉吏中,对于成龙、陈廷敬、狄仁杰等的廉政思想研究已取得了较大成果,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对司马光、孙嘉淦、祁寯藻、吴琠、薛瑄、栗毓美、梁中靖、姚天福等廉政思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认可度较低。对兰第锡、刘东星廉政思想的研究目前基本是空白,既没有论文、专著发表出版,也没有成立相应的研究会。第四,一些研究还没有形成学者群,处于孤军奋战状态。比如对祁寯藻的研究现在只有两位学者在做,对杨继宗和梁中靖的研究只有一位学者在做。第五,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比较薄弱。当前研究就事论事的成果多一些,如何将山西传统清官的廉政文化思想与当前山西的廉政建设有效对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构建优质的廉政文化,这方面的成果偏少。
展望未来,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研究估计会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新进展;第一,个案研究。今后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研究会逐步填补空白,会有更多的山西籍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被挖掘研究,同时增加研究厚度,形成学术热点,产生众多研究团队。第二,新的研究角度。可以就相近的几个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开展比较研究。第三,研究深度上会有新突破。众多学者参与对某位廉吏的研究,必将会把研究推向深入。第四,在山西传统清官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方面将会有新成果。第五,全省围绕传统清官廉吏廉政思想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将会逐渐增多。
[1]王毅鸣.以一代廉吏于成龙为镜鉴[J].前进.2014(12):12-15
[2]张世满.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EB/OL].http://www.ccdi.gov.cn/yw/201508/t20150814_60593.html,2016-02-16.
[3]马甫平.陈廷敬的家教家风[EB/OL].http://www.ccdi.gov.cn/yw/201508/t20150814_60594.html,2016-02-16.
[4]戚福康.论清代名臣孙嘉淦[J].晋阳学刊,2002(01):98-101
[5]傅惠成,刘长海.祁寯藻勤政爱民、崇尚廉洁的为官之道[J].沧桑,2001(11):80-82
[6]刘怀珠,王玉明.康熙盛世柱石之臣:吴琠评介[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3):16-18
[7]冀满红.清代名臣栗毓美[J].沧桑,2000(02):37-40
[8]张国华.一身正气为国为民的京畿道御史梁中靖[J].文史月刊2015(05):43-45
[9]谷 峰.为官清政执法如山的清官薛瑄[J].文史月刊,2015(05):40-42
[10]杨海山.元代名臣姚天福[J].沧桑,1995(12):34-35
[11]李宏勇,孔令慧.浅析司马光家训中的治家思想[J],运城学院学报,2008(04):33-35
[12]张德一.唐代名臣狄仁杰[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79-80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Officials'Anti-corruption Thought in Shanxi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HAO Shi-hong,JIA Xiu-m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officials'anti-corruption thought has made some progress:the books about traditional officials of Shanxi have published,as well as some historical biography and papers,some institutes have been established,the communication at home has increased,the study on this problem is deep.The weak points are as follows:data sorting,the publishment of biograhpy and the study of anti-corruption thought are not balanced with gaps;some researches are not done in big numbers;the study of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s weak,and so on.
Shanxi;traditional official;anti-corruption thought;study review
K203
A
〔责任编辑 赵晓洁〕
1674-0882(2017)02-0029-04
2016-11-25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晋规办字2016[2]号)
郝士宏(1963-),男,山西浑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与廉政文化;
贾秀梅(1962-),女,山西代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