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象写实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17-04-02王红卫

关键词:油画艺术家绘画

王红卫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具象写实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王红卫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纵观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历程,在油画传入中国的100多年来,欧美写实绘画的一些知名艺术家与经典作品一直是国内写实主义画家所追求的目标。中国写实油画从一味地模仿西方到逐步寻找自己的表现语言与审美情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代艺术家在不断学习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技巧的同时,逐步融合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形态,形成独特的写实绘画风格。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油画民族化的过程。在艺术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写实油画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市场的众多影响。

西学东渐;写实油画;民族化;时代性;现状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指出:“‘写实’就是西方绘画史当中一个对绘画艺术发展所设置的目标,也被称之为‘错觉主义’。”也就是对人眼所观察到的现实事物如实再现,在二维的平面上如何表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技术,这一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发展到极致,并出现了象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大师。随着上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历史大潮的影响,写实油画被正式引入中土,并在中国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艺术。

一、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历程,这里无意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只就一些关键时期与关键人物做简要概述。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具象写实油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壮大,历经500年的辉煌,产生了许多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大师和不朽名作。在20世纪之前,一部西方美术史就是写实绘画的历史,为近代西方美术与写实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复兴的艺术成果也影响了远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意大利艺术家利玛窦、南怀仁、郎世宁等先后留足中国。现在我们能查到的史料记载,最早的有明确署名的,中国写实油画作品是明朝嘉靖年间澳门人游文辉于1610年所画的,现由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收藏的《利玛窦画像》。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西方各国教会势力大量涌入中国,据统计,这一时期有130多个西方传教会陆续来华传教。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张,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天津、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出现,教堂的发展需要大批宗教饰品,包括圣像画、雕刻品等等,特别是大量宗教人物画的需求量剧增。为满足教会传教活动的需求,西班牙人范廷佐在上海土山湾创立土山湾画馆,大量收留中国孤儿,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西方素描、水彩、水粉、雕塑、写实油画技法,绘制宗教题材的油画出售。可以说上海土山湾画馆是近代中国西方绘画教育的萌芽。

随着东西方经贸、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具象写实油画。这一欧洲传统绘画形式被西方传教士们伴随着宗教活动在当时的宫廷与教堂里广泛运用,为皇亲贵族与宗教活动所服务。虽然当时的油画已经传入中土,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绘画艺术没有太大的影响。直到鸦片战争后,具象写实油画开始正式传入中土,并随着国内新学的创办被作为美术教学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他是目前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将西方写实油画引进中国,同时开始在学校设立完整的油画课程教学体系的艺术大师。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留学海外学习油画,当时在这些留学海外、学习绘画的留学生中,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的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这也就是直到今天我们从美术高考到大学美术教育,油画专业仍然以写实油画为主的原因。到上世纪30年代,写实油画由于其写实逼真的效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被当时中国的文化学者们视为改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先进文化而加以大力推广与提倡,写实油画逐步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艺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为推动具象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1927年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校长出任民国教育总长,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导与支持下,近代中国一些知名的美术院校纷纷成立,现代西方学院派写实绘画在中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一时期,刘海粟在上海成立上海图画美术院,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具有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院校——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也就是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林风眠出任第一任校长,并首次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融合中西文化的美术教学目标,培养出如赵无极、艾青、吴冠中、孙天赐、裘沙与王朝闻等影响中国近代美术史发展的优秀艺术人才。这一时期需要重点提到的还有徐悲鸿、颜文梁、李铁夫,李毅士,吴法鼎,潘玉良、卫天霖等等,这些艺术家们大都留学海外,将西方的油画艺术与“寻找真理”、“反封建、反压迫”、“救国救民”的艺术理想一起带回祖国,在国内传播。写实油画艺术随着新学的创办,也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与推崇。

著名学者李超在《中国早期油画发展史》一书中将早期油画的引进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早期的写实油画引用材料、参照画法、移植模式,基本是对欧洲传统写实油画从形式到内容的复制,这种复制又是表面肤浅的复制。之后,几代艺术家们在不断学习引进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材料与绘画技法的同时,自觉地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融入到油画创作中,寻找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与研究。著名油画家、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的创作者董希文先生于1957年发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一文,明确提出油画民族化的概念与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油画民族化与本土化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油画家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兴衰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文革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写实油画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抗战时期油画是宣传的工具,上世纪50年代的油画艺术受苏联的影响,如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的推广,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开设,培养了如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侯一民、全山石等我国近代油画创作与教学的中坚力量,对写实油画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革时期的油画教学与创作基本服务于政治运动,艺术创作受到一定制约,“红、光、亮”成为这一时期油画创作的主导方向。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文革、人性、生命的反思出现了“伤痕美术”。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广泛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对战争所带来的恶果,以及对战争、生命、文化、经济、艺术的重新思考,所产生的各种近代流行的艺术思潮随着改革开放涌入国门。85美术运动时期,各种前卫艺术思想、艺术形式发起了对传统学院派绘画的冲击,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和文化转型的开始,从此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艺术的走向和格局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艺术审美多元化的时代悄然来临。虽然当代艺术的热潮席卷中国,但这一时期以乡土情怀为题材的写实油画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对当时中国很多从事写实油画的艺术家们,如何多苓、艾轩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相写实主义及乡土情怀的绘画风格也在这一时期备受国内青年艺术家们的喜爱。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几次大型全国美展中涌现出如曹新林《粉笔生涯》、高小华《为什么》、《1968年某月某日》、罗中立《父亲》、何多苓《青春》、陈宜明《我们这代人》等载入中国美术史的优秀具象写实油画作品,也涌现出一大批如陈逸飞、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陈丹青、王沂东、杨飞云、朝戈、曹力等优秀的写实主义艺术家,促进了具象写实油画在中国的良性发展。在经历了85美术新潮那个轰轰烈烈的艺术激情年代之后,当代艺术与学院派写实油画各自发展,90年代的学院绘画艺术倡导回归架上绘画,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如忻东旺、刘小东、崔小东、于小东、庞茂琨、林则军、郭润文、冷军、范勃、石冲、毛焰等当代写实油画家们继续发扬着具象写实油画的无穷魅力,具象写实油画依然是各大美院油画教学的主要课程,也是中国绘画的主流艺术。经过几代油画家们的不懈努力,具象写实油画在中国既有量、也有质的发展。进入21世纪,具象写实油画发展到今天,欧洲当代新的艺术思潮与国内、国际艺术市场的繁荣,以及大量艺术资本的注入,悄然影响着中国当代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也逐步被世界艺术市场、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所关注。

二、发展现状

具象写实绘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技法。具象写实油画既是一种绘画风格,更是一种绘画精神。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的扩建和扩招,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非官方数据统计,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1700多所均设立美术专业,美术艺考生逐年递增,2008年山东省参加美术专业艺考的学生达到16万人,全国近几年平均每年在70万左右,可谓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观。从中央到地方,各大专院校,中职、中专、小学美术,各个省市专业性画院、群艺馆、少年宫等,从事油画的专业人员估计已有数十万之多。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油画队伍,是油画传入中国100多年来最为辉煌的时期。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软实力的象征,油画队伍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一个艺术审美多元化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呼啸而入。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实验艺术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学院派的绘画风格也不再是单一的写实绘画,表现绘画、抽象绘画、综合材料绘画等被各大美术院校引进美术教学中,并设置为专业课程。写实油画在当今的艺术审美多元化以及当代艺术大潮与新兴艺术市场的影响下,仿佛逐渐呈现萎靡与疲软的状态,写实绘画一度陷入两难境地,被视作封闭和保守的同义语。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与当代艺术模式,更加青睐印象派表现与抽象、综合材料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具象写实油画艺术仿佛已被视为落后与陈旧的代名词。面对这种现状,具象写实绘画作为多元状态下的一元,其自身的艺术使命和艺术魅力使一大部分艺术家们仍然坚守在具象写实油画的传承与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总是在矛盾中进行,艺术资本的介入繁荣了艺术市场,同时金钱的诱惑也使一部分艺术家迷失价值取向与艺术品格。一方面被经济人或收藏家所左右而失去精神自由,盲目追随西方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潮而缺少了独立思考,还有一些艺术家完全受制于市场而成为职业画匠。写实油画本来属于舶来品,所以在中国学习具象写实油画缺乏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文化环境,尤为困难。一些初学者又往往容易被名家所影响,盲目崇拜,刻意模仿,而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绘画原理、概念、技法缺乏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这就导致写实油画艺术如工厂般生产出大量毫无艺术价值的复制品。照相机、投影仪、电脑等先进图像数码设备的发展让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方便快捷的创作手段,但也造成一部分艺术家过度依赖机器设备,离开投影仪不会构图起稿,离开照片不会画画。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艺术家是说真话的,照相是说谎话的。”写实绘画是需要艺术家用心体会,用眼观察,用手表现,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的高度概括、提炼、加工、整理后的艺术化过程。如果艺术家漠视对现实生活与绘画物象生命本质的体会与观察,也就严重削弱了绘画创作的精神本质和审美意义。艺术家只有善于发挥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绘画性与表现力,才能将技术升华为艺术。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是一个大师涌现的时代,但在写实油画繁荣昌盛的背后又存在着众多问题,影响着具象写实油画艺术的健康发展。写实油画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是技术问题,学习西方科学的具象写实绘画理论体系,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加上长期的刻苦训练,才能具备严谨、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熟练掌握具象写实油画的造型规律。同时,一个艺术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写实绘画能力,还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博览群书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纵观写实油画在我国发展的百年历程,具象写实油画艺术从形式到语言,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一些国外艺术家如法国的伊维尔、宾卡斯等欧洲当代写实油画艺术家们的材料与技法的传入,使中国当代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在表现技法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绘画艺术同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一样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具象写实油画艺术在审美多元化的时代,如何继续发扬其自身的审美价值,需要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们扎根于本土文化,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潜心研究西方传统具象写实绘画技法,更多关注当代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现状。在提高绘画材料与技法表现力的同时,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寻找绘画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才能将具象写实油画这一欧洲传统绘画形式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让写实油画具有更多的人文精神、社会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1](英)E.H.贡布里希.林夕等译.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刘 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张祖英.中国油画发展现状及对写实油画当代属性的思考[J].美术学报,2010(01):25-31.

[4]杨飞云.寻源问道——中国精神[J].中国油画,2015(06):12-13.

[5]李 超.中国早期油画发展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6]何 清.现代与后现代[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7]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艺术家,2003(07):55-59.

[8]谭 天.写实主义的中国概念[J].美术学报,2006(03):60-64.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Representational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n China

WANG Hong-wei
(School of Art,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After a century’s development of realism oil painting in China,some famous artists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lassic realistic painting have always been the goal of domestic realism painter pursues.It is a long process for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from the imitation of the west blindly to gradually find their expression language and aesthetics.Generations of artists are trying to learn western realism painting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graduall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esthetic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nation,finally forming the unique style of realistic painting.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n China is the process of nationalization of oil painting.In today’s art aesthetic diversifi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s facing new art forms and the art market.

introduces;realistic oil painting;nationalization;time spirit;the status quo

J223

A

〔责任编辑 赵晓洁〕

1674-0882(2017)02-0105-04

2016-12-11

王红卫(1974-),男,山西左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材料与技法。

猜你喜欢

油画艺术家绘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