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2017-04-02孟赛克贾水淼王林飞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椎间椎间盘腰椎间盘

孟赛克 贾水淼 王林飞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外伤的基础上出现腰椎间盘破裂、突出、脱出等,压迫神经、血管等,最终导致椎间盘与相连关节及周围组织之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1-2],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作严重时疼痛剧烈,站立、行走、卧位等腰椎活动受限,甚至会出现无法活动现象,对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3]。在手术治疗中,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是一种微创脊柱骨科操作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既能解除压迫,同时又维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我院对30例患者应用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08月—2017年08月来我院骨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出60例,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1~75岁,平均(66.4±3.8)岁;病程3~13年,平均(7.21±2.36)年;病变椎体节段:L15例,L4/516例,L5/S19例。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3~76岁,平均(66.8±4.0)岁;病程2.5~15年,平均(7.34±2.41)年;病变椎体节段:L17例,L4/515例,L5/S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予以全麻和俯卧位,腹部悬空,以病变椎间盘水平为中心,以正中纵行切开皮肤,做8-12cm长的切口,暴露出病变椎体节段的棘突、上下关节突关节、下位椎体椎板,以“人”字嵴定位和横突定位法,结合X线透视结果明确椎弓根进针点后置入椎弓根,并固定椎弓根螺钉,接着行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处理。观察组行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手术:患者予以全麻和俯卧位,于病变椎体间隙平面,在棘突中线旁2.5~4.0cm处进针,经X线透视准确定位,沿着导针穿刺点切3.5cm长的纵行切口,逐级缓慢地将扩张管置入,使椎板关节突外侧缘与导管内侧缘紧贴并固定,然后取出软组织、止血,切开黄韧带,将神经根、硬膜、病变椎间盘暴露出来,尽可能切除病变椎间盘组织,植入椎间融合器,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手术过程中,可将工作通道固定于固定臂上,以免手术拉钩对患者肌肉的过度牵拉损伤;手术结束冲洗术野、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收集规整两组的如下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腰腿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腰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计量资料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对比

2.2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 0.05。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

2.3 术前术后的J OA评分和V A S评分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明显提高,且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之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表3 两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及血管等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对于伴有双侧神经根损伤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或是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前者需要切除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全部椎板、黄韧带等,对骨质结构以及韧带结构的损伤较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是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脊柱后路微创手术系统,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手术适应症极广,可进行椎间隙以及椎体的减压、融合以及内固定等操作[4-5]。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并不是间接二维图像,二是常规开放性手术的三维视野,消除了二维视野带来的不适感,避免手眼分离操作,使得手术更容易完成,减少手术操作对椎旁软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不大。证实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手术更有助于减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创伤,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主要有如下优点:(1)建立一个可扩张撑开的工作通道,直视神经根、椎间盘,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准确操作;不用像开放性手术中需广泛剥离肌肉和软组织,只需要建立工作通道就能顺利完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等操作,术中解剖破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7]。(2)手术严格遵循有限减压原则,维持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多数患者在术后可早期佩戴腰围下床活动。(3)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恢复患者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等优点,避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邻近椎体退变等潜在的远期风险。(4)手术操作中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扩大手术切口,以确保安全的完成手术,手术操作的可变通性高[8]。(5)术者在直视下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进展曲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是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对术者的要求较高,术者需要独自完成大部分操作;在手术操作中通道叶片在自由臂固定后可能对切口皮缘造成过度牵拉,影响血运,最终影响到切口的愈合。手术操作中扩张的工作通道对切口周围组织产生一定挤压,可能会导致切口相关并发症增加,因此手术中需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而为保证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手术的效果,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术中准确透视定位以及操作的顺序,避免出现反复安放通道系统的情况,以免增加感染的几率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保证充分减压,术中彻底切除致压物,扩大神经根管,维持神经根的松弛,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腰椎功能恢复;椎间植骨融合时仔细刮除椎间盘、软骨终板,以免融合器植入挤压残留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到对侧神经根,同时在植入融合器前需充分填入骨碎块并压实,以促进椎间的融合,预防融合器后移现象发生。

综上,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

[1] 向昱阳.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8):1085-1086.

[2] 吴增志,赖茂松,熊浩,等.微创通道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0):925-928.

[3] 聂富祥,贺海怿,朱文辉,等.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医正骨,2017,29(5):34-36.

[4] 郭勇飞,麦刚,岑明,等.可扩张微创通道下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41-43.

[5] 安小刚,丁文义,马爱原,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固定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9):822-824.

[6] 李青,姚海燕,梁道臣,等.Quadrant 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8):680-683.

[7] 宋晓辉,兰青,佘鹏,等.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43-44,47.

[8] 尚晖,岑毕文,王达义,等.微创可扩张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结合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252-3255.

猜你喜欢

椎间椎间盘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