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
——以《伤逝》研究为中心

2017-03-31哈迎飞

关键词:涓生伤逝子君

哈迎飞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论鲁迅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
——以《伤逝》研究为中心

哈迎飞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伤逝》是一部爱情小说,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它不仅反封建,而且对“独尊自我”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度反思。从“他者”视角探讨《伤逝》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以看出,真正对启蒙者的“自我”构成挑战的是子君。因为子君和涓生一样把发挥个性作为最高道德,并且相信“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包括亲密爱人也不行。涓生爱子君,但无法与觉醒的子君共同生活。无论是改造子君还是驱逐子君,本质上都是不承认不接受对方的“自我”。正是在这里,鲁迅深刻地揭示出潜藏在涓生灵魂深处的男权思想和专制暴虐。透过涓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有深刻反思和检讨。

鲁迅; 《伤逝》; 自我; 他者

鲁迅作为精神界战士,他反对专制,提倡个性解放,推崇“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①。但觉醒的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存于世界上,当这一“极端主我”②的先觉之士与觉悟之“他者”相遇的时候,考验才真正开始。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伤逝》中表现得十分深刻。认真研究鲁迅对“他者”问题的思考和回应,不仅对鲁迅思想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研究周氏兄弟关系亦有诸多启示。

一、失业与分手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非常特殊的一篇。首先,它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其次,它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的小说。第三,它是研究鲁迅、周作人关系的一部重要作品。众所周知,周作人也有一篇同题散文《伤逝》,而且写在鲁迅的小说《伤逝》前九天。周作人的散文主要是哀悼手足情之逝,他认为,鲁迅的小说《伤逝》也绝非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因为我以不知为不知,声明自己不懂文学,不敢插嘴来批评,但是对于鲁迅写作这些小说的动机,却是能够懂得。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③

关于《伤逝》的悲剧,人们大多认为失业而带来的经济压力是造成涓生和子君不得不分手的主要原因。但细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失业并不是导致他们必须分手的必然原因。因为:1.他们还没有到完全过不下去的地步。2.子君分担了家务,并非单纯的消费者。3.遇到困难,两个人想办法,比一个人更能坚持。4.他们都能吃苦。涓生失业前,他们也不宽裕,但两人很努力很快乐地为这个家忙碌着,尤其是子君“日夜的操心”、“终日的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以至于“两只手又只是这样粗糙起来”。④过去人们总是批判子君婚后不求上进,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为了新生活,子君甘愿放下身份做主妇,无论如何也不应指责过甚,何况涓生最初也没有让她出去工作的打算,涓生自己也承认“我的食品却比在会馆里时好得多了”⑤。5.最关键的是,涓生自己对失业是有准备的,因此并不太恐慌,如:

(1)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况且《自由之友》的总编辑便是见过几次的熟人,两月前还通过信。⑥

(2)我们决定,广告和发信,就在明日一同实行。大家不约而同地伸直了腰肢,在无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坚忍崛强的精神,还看见从新萌芽起来的将来的希望。⑦

(3)外来的打击其实倒是振作了我们的新精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⑧

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在涓生失业以后进一步恶化了。其实,同居不久,两人之间就有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涓生。

首先,他觉得同居以后距离近了,但激情却消失了。“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⑨众所周知,人在热恋的时候,容易把对象美化、浪漫化,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正因此,当性爱的激情平静下去后,涓生说自己现在才看清了“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⑩,并不令人奇怪。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但因此就分手离婚,终究不多。

二、子君的“变”与“不变”

涓生觉得,婚后的子君与恋爱时的子君似乎是两个人。其实,同居前的子君就是很有主张和追求的,否则,她绝对不会力排众议,跟随涓生,住进大杂院。

既然子君“没变”,那为什么在涓生眼中婚后的她没有恋爱时可爱呢?这大概与婚后的子君对涓生并非完全顺从有关。

透过涓生的眼睛,可以看到,子君相当倔强和固执。涓生失业以后告诉子君之所以要杀油鸡、丢阿随,改变吃饭习惯大半是为了她,子君也“并不相信”:

三、作为“他者”的“子君”

“自我”与“他者”相对,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把与自身具有同一性的事物或群体视为同类,而把那些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或群体视为对立的他者。当涓生和子君为爱情、为婚姻自由而奋斗时,他们的“自我”彼此引为同类,而把一切排斥、打压、迫害他们的力量视为对立的“他者”。但是当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在吉兆胡同定居以后,在共同的夫妻生活中,他们彼此成为对方的“他者”。这个时候,涓生发现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子君仍然坚持“我是我自己的”,而这又是受他启蒙的结果。正是这种难言之隐,使涓生无法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只能默默地较劲,以至于对子君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敌意。

透过涓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有深刻反思和检讨。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GF-β1及BMP-7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注释

③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85页。

责任编辑 王雪松

On “The Other” and “Self ” in Lu Xun’s Novels——Focusing on the Study ofShangshi

Ha Yingf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Shangshiis a love novel written by Lu Xun. As an ideological expression,it is not only anti-feudalism,but also a in-depth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ty of “self-resp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the other” in the novelShangshi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ther”, and points out Lu Xun’s deep rethinking and review on Enlightenment and individual emancipation since the May Fourth.

Lu Xun;Shangshi; self; the other

2016-12-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文学经典的认同作用研究”(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研究”(13C05)

猜你喜欢

涓生伤逝子君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伤逝》的悲剧内涵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