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阅读量的分析与思考
2017-03-31曾清秋
曾清秋
关键词:阅读量;驱动;心理;行为;数据分析
摘要:大量的文献阅读是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提升学术水平的保证。但国内大学生阅读量却不容乐观,不喜欢阅读的大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加。教育导向、技术发展驱动大学生阅读心理行为发生了变化,大量信息的阅读代替了对专业知识的阅读。深层次分析驱动心理行为,让大学生阅读回归本质,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只有积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121-02
1背景
2016年年初,中国高校相继公布了2015年各学校大学生借阅图书的排行榜,与此同时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美国各大学过去15年超过100万门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也公布了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1],两份数据反映了中美两国大学生阅读的偏好。我国大学生急功近利的阅读和美国大学生的理性选择阅读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数据没有反映阅读量,但驱动大学生阅读的心理行为折射了其对阅读量的影响。
2国内大学生阅读量的现状
2014年4月,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公布了天津17所高校图书馆师生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2011—2013年,人均年借阅纸质图书分别是8.11册、7册、6.17册,2013年电子图书下载人均30册[2]。根据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统计,2013—2015年学生人均年借阅纸质图书分别是7.25册、6.39册、5.72册,电子图书下载人均分别是11.84册、12.12册、11.57册。2016年“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均年阅读纸质图书4.58册,报纸54.79份(期),期刊4.91份(期),电子图书3.26册[3]。通过对三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年均阅读量不容乐观。阅读大量的文献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途径,如此少的阅读量将会造成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
3影响大学生阅读量的驱动分析
3.1基本面驱动因素
2016年,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3,700万,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的需求就是办学的目标,教育完全被市场绑架了。市场的最大特性就是流动性,追逐市场的高等教育就会变得急功近利,学生碎片化的信息阅读量大大增加,但真正有利于系统知识学习的阅读量反而减少了。
3.2课程设置及教学驱动考证
我国高校的课程大多是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的,相同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区别。笔者调查并研究了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计划,根本看不到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参考书和相关文献的设计,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列出所讲授课程所必须阅读的书目。
3.3高校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
根据笔者调查,图书馆影响学生阅读量较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圖书馆环境差、室内空间有限;图书少且陈旧;图书馆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嵌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学及科研,对学生体验式学习不能提供相应的设施和帮助。学生普遍认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层次比较低,学生不阅读其相关专业文献也能考试合格毕业。图书馆自身也没有发挥提高学生阅读量的作用,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只是个配角,阅读推广的效果不理想。图书馆发展的滞后及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是影响大学生阅读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影响大学生阅读量的心理分析
4.1大众心理
大众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大学生阅读也会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追逐社会热点、媒体亮点、市场沸点是大学生阅读的常态。根据笔者调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根据社会热点选择阅读的占45%,追逐传播媒体的占39%,自主选择阅读的只有10%。数据表明,从众的跳跃式、碎片化、社交化浅阅读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其中文学类书籍最受关注,有利于知识体系建设和自身专业提升的经典著作备受冷落。
4.2阅读焦虑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阅读焦虑降低阅读效果,减弱阅读能力,严重影响人的思维与记忆。我国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阅读发展迅速(见图1),大学生使用手机移动阅读的时间最多。根据笔者调查,大学生利用手机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为47%,1~3小时的为38%,3~5小时的为9%,5小时以上的为6%。笔者对利用手机阅读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做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几乎都有咨询过心理教师的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部分学生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阅读焦虑症。在电子阅读中,如果深度不够,无法在阅读中真正进入语境,患阅读焦虑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不但不能增加阅读量,反而连正常的阅读也无法进行。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6大学生提升阅读量的思考
6.1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回归阅读的本质
我国政府连续三年都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倡“全民阅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到“推动全民阅读”。阅读的本质是对人精神的提升,大学生要学会阅读,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是掌握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基础。教育部门应该每年出一份“大学生阅读调查报告”,引导大学生阅读。
6.2学校专业设置要体现达到一定的专业知识阅读量
一本教材的阅读不可能全面掌握专业经典理论,教师有责任把相关专业的参考文献写进教学计划,在讲授课程前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把书目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4]。
6.3大学有必要开设阅读课程
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不但在大学开设阅读课,在中小学也开设这门课程。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是为了高考,教给学生的内容也是如何应付考试,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享受阅读的快乐,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阅读,也不懂阅读。阅读是一门学问,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学会[5]。在大学设置阅读课程,教授大学生学习阅读、热爱阅读。
6.4加强图书馆建设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该和教学部门一样受到重视。在我国,大学图书馆是一个辅助部门,这种定位给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图书馆没有优秀的人才嵌入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化服务,更不能与教学相配合参与教学的阅读环节[6]。我国要建设双一流的大学,就必须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没有一流图书馆提供支持,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大学。笔者认为,加强对图书馆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各种深层次的服务也是图书馆吸引读者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冰清.大数据告诉你中美学生的阅读差异居然这么大\[EB/OL].\[2016-02-05].http//learning.sohu.com/20160205/n4369920 89.shtml.
[2]彭未风.高校图书馆首发借阅图书数据\[EB/OL].\[2014-04-23].http://news.163.com/14/0423/099QGO9SFG00014AEE.html.
[3]杜羽,刘彬.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6-04-19(9).
[4]季亚娟,王醒宇.国内外大学生阅读情况比较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与推广的反思[J].图书馆杂志,2014(8):65-69.
[5]郑小茹.大学生阅读倾向与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85-88.
[6]雷菊霞,乔婧,毛芸.大学生阅读的现实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4(3):152-157.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