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研究
2017-03-31董燕��
董燕��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实施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援助服务的优势,探讨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影响因素,论述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最后提出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实施策略,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72-03
1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援助服务的优势分析
1.1政策优势: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胡锦涛强调指出要建设学习型、公平性社会,推动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更要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全社会报以众望,高校图书馆也应重点建设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援助服务,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文化公平的职能作用。实际上,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开放、服务大众[1]。2012年,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34所高校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针对社会援助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由此可见,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援助的服务过程中,国家与高校的政策支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自身优势: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援助的优势还在于其本身拥有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各领域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广纳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技术人员。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也逐渐从传统的查询、借阅服务向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方向转变。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难以媲美的优势,有能力实现培养读者信息意识、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教育、重点扶持文化弱势群体、逐步消除社会文化不平衡的社会援助服务目标。
1.3整合优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合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围十分广泛,笔者在此仅将研究视角集中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在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援助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合优势,紧密联系其他职能部门,最大限度地获取他们的支持,一方面共同为社会援助提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其他部门相对成熟的社会援助经验,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1.4发展优势: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还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逐渐向电子化、数据化方向转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有82%的网民进行网络阅读或移动阅读,这说明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工作不仅可以开展线下模式,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模式。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型多媒体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公众的关注,获取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2]。
2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影响因素
2.1社会援助项目执行状况决定社会援助力度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援助项目的执行状况。如:我国吉林高校图书馆联盟在社会援助方面面临着经费不足、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问题。2008年,吉林高校图书馆联盟发起的残障人士援助服务也收获甚微,活动影响力不大。只有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社会援助项目,才能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工作。
2.2环境和政策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回馈大众。随着我国构建公平社会理念的提出,逐步消除两极化文化现状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如《图书馆宣言》提出:“图书馆是知识之门,应打破图书馆的壁垒,尽可能地向公众开放,以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并促进文化公平。”由此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援助环境与积极引导的政策,能不断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多元化,对稳步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具有重要影响。
2.3资金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的影响
“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此外各地高校图书馆也纷纷组建图书馆联盟,并成立了社会援助专项基金会,进一步为社会援助服务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援助服务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多,一方面有利于社会援助服务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援助并走上规范道路的标志。
3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
3.1政府辅助——政府指导与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
政府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援助起指导与促进作用,是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客观环境保障。政府对该服务模式的支持,不仅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还包括资金投入以及在组织社会活动方面给予帮助等。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深入开展社会援助服务,很大原因是得益于完善的援助制度和法律体系。我国应汲取西方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推动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社会援助服务。
3.2根本保证——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是构建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核心要素与根本保障,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援助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资援助。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自身优势,向贫困偏远地区或当地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或为贫困学校提供桌椅、圖书等物资。②智力援助。高校图书馆可对贫困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与技能。③知识援助。高校图书馆应针对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人文关怀,为其提供辅助阅读等深层次的知识援助服务[4]。总而言之,只有积极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拓展社会援助服务,才能完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建设。
3.3服务方式——面向公众、与社会合作
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应采取与社会合作、面向公众的服务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中针对弱势群体和村镇的专项援助项目少之又少,因而面向公众、与社会合作的服务方式不可或缺。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作为社区或当地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是举办针对残障人士、少年儿童的各种展览、比赛等活动,并逐渐成为服务大众、促进文化公平的终身学习场所。
4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实施策略
4.1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挖掘特色资源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援助服务应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在一些贫困或偏远的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与当地基层图书馆或学校共同合作挖掘特色资源,但传统的社会援助服务往往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无法顺利完成资源开发,无法真正贴近弱势群体的生活。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援助不应是盲目的和单向的,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为基层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以实现多方共赢。
4.2开发图书馆多种服务形式,拓展社会援助职能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援助服务形式大多体现为图书捐赠、物资捐助等,在人文关怀方面尚有欠缺。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开发多种社会援助服务形式,不断拓展其职能。表2是近年来河南地区高校图书馆举办的社会援助活动次数统计,其丰富多彩的服务形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援助提供了借鉴。
4.3把握高校学科优势,坚实有效地实施社会援助
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保证本校科研与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加大社会援助服务力度。如:东北地区高校可适当增加对农民群体的帮助;中西部地区高校可增加对留守儿童的知识援助。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要坚实有效地实施社会援助,切实为当地公共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5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服务模式既具有种种优势,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社会援助服务模式的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引导、图书馆自身建设与服务方式拓展三方面的关系;在未来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援助发展方面,要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方式,切实地为广大公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逐渐消除文化上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1]杜晓娟.武陵山区高校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8):80-82.
[2]冯春术.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5(5):50-53.
[3]赵建有,武娇.高校图书馆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结对实践研究:以长安大学图书馆为例[J].当代图书馆,2014(3):41-45.
[4]马彦格,范缜修,李晓辉.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J].图书馆学刊,2012(2):65-67.
[5]胡愛民,王文.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59-66.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