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引用
2017-03-31赵燕��
赵燕��
关键词:网络参考文献;选择;引用;规范化
摘要:随着网络环境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学术研究中以网络文献作为引文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向。文章分析了网络参考文献的特性及存在的局限,并就如何正确、规范地选择和引用网络文献展开论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74-0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人们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作为一种新型的参考文献,网络参考文献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但不是任何网络资源都能或者说宜于参考和引用的,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和原则。当前,在许多学术论文中存在着盲目引用、不规范引用网络文献的现象,给后续研究者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必须引起编者和著者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分析网络参考文献的特性入手,提出了选择网络参考文献的依据和原则,以期给广大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网络参考文献的特性
相比传统的参考文献,网络参考文献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当前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我们合理地选择和利用网络参考文献。
1.1网络参考文献的优势
1.1.1强时效性。发行简便、快捷是网络出版的显著特征,网络文献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网络文献的即时出版使得文献的发表时间与引用者的使用时间的间隔几乎缩短为零,同时,网上资源的更新非常方便快捷,这使用户查找和利用最新资料成为可能。网络参考文献时效性强的特点也使著录最新文献这一原则得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实现。参考文献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从这一点上来讲,网络参考文献具有传统文献不可比拟的优势。
1.1.2超地域性。网络自身的超地域性成就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和共享。当今,网上学术资源日益丰富,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从因特网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科技文明成果。从理论上讲,这也使得科学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研究者之间可以同步进行。由于网络资源的超地域性,学术研究者的眼界将更为宽泛,也更容易把握学术前沿。
1.1.3链接丰富。丰富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开辟了又一条重要渠道。相比传统的纸质载体参考文献,链接丰富是其又一大优势。我们知道,参考文献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线索,以促进学术的研究和发展。印刷型参考文献提供的信息是静止的、固定的,使用者如想进一步了解与该文献相关的信息,就必须花费精力去图书馆等信息服务场所查找、借阅。但网络参考文献则不同,它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使许多相关的信息(如该文献被引用和收录的情况、与该文献主题相关联的文献等)以一定的方式“搭载”或“链接”到该文献上,读者查阅起来非常方便。链接丰富的特点,将使参考文献引用中的转引现象大为减少,也有助于实现参考文献的多种功能。
1.2网络参考文献的局限
当前,制约网络资源成为参考文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信息内容的的真实性、权威性及保存和利用的持久性与稳定性,这也正是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局限。
1.2.1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从参考文献要求的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当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辩,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大打折扣,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文献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参考文献,它缺乏标准规范的表达和著录方式;二是网络信息资源在监管、评价以及保存方面缺乏一定的规范。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网络上还远没有形成规范的学术交流体系。因此,用网络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定要慎重。
1.2.2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引文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对于保持学术研究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参考文献的基本特征。只有那些来源渠道公开、稳定,读者易于获取的信息资源才能够当做参考文献使用,而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总是处在一种变化、流动的不稳定状态。这就使得因特网上信息的地址、链接及内容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中,信息资源的更迭、消亡更是无法预测。网络信息的这种特性,不利于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据统计,因特网文件的平均寿命不足两个月,无法满足读者根据网络引文进行回溯检索的需求。因此,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是当前制约网络文献成为参考文献的主要瓶颈。
2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依据
虽然网络参考文献还不那么完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网络的发展是如此迅猛,致使网络信息资源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已经成为无可回避的事实和趋势。如何正确、规范地选择和利用网络参考文献是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2.1依据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来选择
来源渠道公开、稳定,内容权威、真实,便于获取和追溯等是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主要特征。依据上述要求,我们可划出以下几类已得到普遍学术认可的、适于作为参考文献的网络资源。
2.1.1联网的学术数据库。当前,因特网上已开发了许多大型的学术性数据库供读者使用。如:美国Carl公司的Uncover数据库(http://www.csi.carl.org)是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数据库之一,收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期刊18,000余种,用户可从中查到最新的期刊文献。国内一些已经开发的比较知名的学术性数据库如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大连的万方数据庫以及重庆维普的中国期刊网等也都汇集了大量权威的综合性学术资源。这类学术资源实质上是经正式出版的各类纸质文献的电子版、网络版,因而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及稳定性,再加上这些数据库的资源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追加、充实,而原有的数据也能保存完好,所以这类资源目前最受研究人员的青睐,也是得到学术认可的一种网络资源。
2.1.2权威的学术性网站。主要指各种学术网站,包括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当前,我国各种学术网站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权威的学术网站(包括一些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如人类学资源网、道教文化资料库、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法律网、中国新闻网等,收集了大量的学术研究资源,这些网站还往往开设有前沿性研究成果、各专家学者的观点等栏目,可以较充分地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另外,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上比较集中地汇集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这也是学术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类学术网站中的资源,大多已得到政府部门或学术界的认可,从权威性、质量性、稳定性方面考虑,其学术性是值得信赖的,可以选择此类网络资源做参考文献。
2.1.3合适的网络书刊。网络图书和网络报刊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印刷型书刊的网络版,这类资源由于有现存的正式出版物作为依据和参照,比较易于获取和追溯,因而可以充分利用;还有一种是纯粹的网络书刊,即直接在网络上发行或出版的书刊。由于当前网络出版机制的不健全,致使网络书刊的出版具有不正规性和随意性,再加上网络文献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不利于被引用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再利用,因此,对这类网络资源应尽量不选用为宜。
2.2依据研究者的写作目的来选择
网络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并没有能阻挡住它被人们大量、广泛地选择和利用。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们的学术研究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资源了。在选择网络文献时除了要考虑其作为参考文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还要考虑研究者的主观写作目的,这也是影响其选择网络文献类型的主要因素。若研究者想以网络文献作为论文的论据和论证,那他就必须选择一些质量高、稳定性强、可信度较高的且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正式发表的网络文献,如本文2.1部分阐述的三类网络资源就可以。但是,如果研究者(尤其是社科类方面的研究人员)利用网络文献的目的只是引出某一话题或观点,或者通过网络扩展一些思路,则可把选择的范围扩大到一些非正式发表的文献,如新闻组、BBS(网络论坛)、电子邮件以及个人的Web主页等。对于这一部分网络文献(甚至有些只是个人观点的散见),由于较难判别其发表或出版情况,故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只能作为注释加以引用,即作為说明性的论据以供读者参考。
3网络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
当前,虽然网络文献资源在各种学术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一种新型载体的参考文献,它毕竟在某一功能上存在着暂时的不足,尚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研究者在引用网络文献时要特别慎重,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力求做到正确、规范。
3.1真实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两方面:一是作者引用行为的真实性,即作者确实在网上阅读了有关文献,并且在自己论文的写作中,参考引用了这些文献。那些引而不标或者未引而标的“伪引”行为,就违背了这一原则。二是引用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指所引用的网络文献必须是正式发表的,也即经过了信息把关人把关的网络文献,相对而言,其内容更权威、真实、可信。该类网络文献主要有:①网站或网页上公开发表的文献。②网络数据库中的文献。③网络报纸和书刊。④网络多媒体信息。当然,对于上述几类网络文献,也存在择优选用和度的把握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在2.1与2.2部分已有论及,此处不再赘述。
3.2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是指只有在不可或缺、非使用不可的情况下才引用网络文献。根据这一原则,在内容上要求所引用的文献应能表明论著的学术价值,必须与论著的主题密切相关,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一般的学科常识不宜作为网络参考文献;在形式上,只有在没有或实在无法找到适宜的印刷型文献的情况下才引用。由于网络文献目前在功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憾,所以,在引用网络参考文献时,若其同时具备网络版和印刷版,一般都本着优先采用印刷型文献的原则,只在确有必要时,或者说非用不可时才引用网络文献。
3.3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是指就某一篇论著而言,作者引用的网络参考文献在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所占的比例应当适当。由于网络文献具有动态性,不易于保存和进行回溯检索,因此,引用网络文献须慎重,至于把握多少比例为宜,则应视具体论著而定。笔者认为,对于一些基于事实、数据上的分析论述型的论著,由于其引用的事实、数据是越新越有价值,而网络参考文献使著录最新文献这一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此这类论著中网络参考文献的比例可以适当大些;而对于那些要以大量的的科研成果为基础而进行的纯理论性的论著,其网络参考文献的比例就不宜过大。总之,要根据具体论著的实际情况去把握,尽量满足网络参考文献的数量适当原则。
3.4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主要指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必须规范化。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一些期刊在著录网络参考文献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网址层次的著录过于粗略和简单,以至无法有效链接相应的网络参考文献;引文的著录方式不规范、不标准,各行其是,五花八门,缺乏统一、宏观的管理等。当然,关于网络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有了比较成熟的规范和要求。比如早些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但该规范主要针对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期刊,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因此,我国出版界亟须一套既具有同一性、权威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网络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代替原先的GB/T 7714—1987。这一标准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690和ISO 690-2,是一个基础性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尤其是该标准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 对其做了更为详尽、科学的规定。该标准出台后被迅速应用和推广,成为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出版界的主要标准。2015年12月1日,新的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正式实施,根据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用途,将“文后参考文献”和“电子文献”分别更名为“参考文献”和“电子资源”。实施了十年之久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终于被替代。
总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文献可作为参考文献已是无可回避的事实和趋势。就像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一样,网络参考文献也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更正和完善,从而最终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恺蓉.网络引文文献的特性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2004(10):74-76.
[2]马诚.小议网络文献引用的适当原则[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2):88-90.
[3]汪晓燕,卢宏.参考文献中网络信息资源引用规范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5(5):6-7.
[4]刘辉.网络文献互助的版权风险及规避[J].情报探索,2013(4):45-47.
[5]李华.网络引文研究现状及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4):81-84.
[6]姜红贵.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新国标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29-32.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