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动态生成,引导积极学习情态
2017-03-31陆竹
陆竹
[摘要]“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深入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情态的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以趣导情,引发疑问、以惑导情,体验成功、以情导情,组织活动、以赛导情等多种途径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敏锐把握、主动顺应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动态生成 学习情态
学习情态,简言之就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它反映了学生对待学习或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成绩。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习情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尤为明显。小学生对待学科学习的情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体验中,在与他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而且这种或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情态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段时间里不容易转变。
在实践中,我們认识到影响学生学习情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教师因素。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个人素质、人格特点、教学方法和风格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态产生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态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学过程。学科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态。(3)集体因素。学校、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态。(4)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决定他们学习情态的重要因素。多数学生有强烈的学好语文的愿望,但大部分学生有心想学,却自制力差,只要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不够,听不懂了,学不进去了就会放弃,难题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
由上可见,学生对语文学习情态不够积极的症结主要是教师和课堂。课堂上,教师要敏锐把握和主动顺应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内在积极的学习情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实践中的几点策略提炼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趣导情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饱满、主动投入的学习状态。如教学写景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描绘的景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不同的课文中,教师还可以配以图片、音乐、故事等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有效生成。例如在教《春联》一课时,上课伊始,我边播放《喜洋洋》欢快的乐曲,边让学生欣赏春节时家家户户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的喜庆画面,一下把学生带到了春节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产生了学习文章的冲动。学习过程中,我又设置了“配春联”“贴春联”“拼春联”“选春联”等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了春联的特点与魅力。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特点,创设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情境,便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学生思维。
二、引发疑问,以惑导情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如教《卧薪尝胆》时,我有意先出示文中写吴越两国两次战争不同结果的句子:第一次:“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第二次:“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并告诉大家,越王勾践不仅重振了江山,反过来灭掉了吴国,而且还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学生心中早已疑惑重重,我再一追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将自己的心中的疑惑一吐为快。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仅自己要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更应教会学生提问题,并鼓励学生有疑而问、无疑生疑。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允许课堂中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如教《一株紫丁香》时,一位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称呼长辈或尊敬的人都用‘您,为什么这篇文章中用了“你”呢?”这个问题与课文无多大关系,但是既然学生提出来了,就应及时地解决。我就让学生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用你,学生们有的说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平时和家人说话时也只用你。于是有同学便联想到是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于是用“你”。你看,看似无用的问题,在有意的探究下,却又与课文主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问”多好!
三、体验成功。以情导情
成功是每位学生的追求目标,每一次成功都能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情感。教师应悉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地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形成持久的学习热忱。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往往对优等生能不吝表扬之词,却忽视了那些学困生、后进生。而学困生、后进生一般都是学习情态比较低的学生,其实,他们更渴望老师的表扬。教师要多关注这一群体,让他们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课堂上,可先从让他们进行朗读、组词等训练开始,多给他们些发言的机会,发言成功后给予他们中肯的表扬,成功的喜悦会促使他们更专心地听讲。平时,教师要去多关心他们。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和老师散步谈心的机会,都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鼓励和期待。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教师也不要常以“字太潦草”“不认真”等否定性的语言来评价,而是要抓住闪光点,继而再提出意见和希望,如“再努力一点,就会得到三颗红五星”“不用过多久,就会跟某某(写字写得好的学生)写得一样好”等充满鼓励的话语。在这样的鼓励和期待下,他们的信心和兴趣就会逐渐地回归,有了学好语文的信心,成绩也就提高了。
四、组织活动,以赛导情
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大多喜欢自我表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多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三顾茅庐》这一课时,学生对三国故事很感兴趣,于是,我便组织开展了课外读书活动,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学生们买来《三国演义》,利用课余时间饶有兴致地阅读、讨论。他们纷纷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如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计谋、战术等。后来,我又结合练习3中和三国有关的教学内容上了一堂语文活动课。课上,学生们热情高涨,把自己阅读了解到的三国人物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加以分析。这堂课,既解决了课本中的内容,又拓展到了课外;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设立“语文学习小组”,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纳入小组竞赛的内容,这样各个小组之间可以竞赛比拼,你追我赶;组内成员之间又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与个人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维护学生良好学习情态的持久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态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是创生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沃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便是教与学,不仅要有教师智慧地教,还要有学生充满热情、饶有兴致地学,这样才能营造出充满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的成功。